近3个月来岛内近10路段塌陷 记者探寻背后顽疾
4月19日,厦大西门口惊现大坑 东南网6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思亲/文 陈巧思/图)6月24日,东坪山路与东浦路交叉路口人行道上,一个大窟窿深不见底。紧接着25日,自然家园农行门口人行道底下,几米深的空洞十分“惊悚”。回视近3个月的媒体报道,在岛内多个路段,这样的路坑屡见不鲜。 市民疑惑,频频出现的路面塌陷,随时可危及生命,为何不制订根治计划?其背后顽疾究竟何在?对此,导报记者进行采访了解,探究其中缘由。 探因:地下管线老化,污水掏空路基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回顾近3个月以来的“大坑事件”。4月19日晚,厦大西门附近突现大坑。随后几天,东明路、金湖路、前埔路纷纷“中招”。进入5月,石鼓山立交桥旁的人行道、前埔南路与文兴东路交界处等路段均出现大坑…… 导报记者通过粗略统计,3个月的时间里,岛内多个路段共发生近10起“大坑事件”。主要多是雨季来临,老化的地下管线破裂,长年累月被污水掏空路基所致。 对于大坑,普遍的做法是,坑一个填一个,填了再坑、坑了又填,其中逻辑是,只要雨季来临就可能出现大坑。 顽疾:不清查老化管网难治路坑 “以现在每年投入到地下管网的维护费来说,想查出哪些破损并维修根本不可能。”昨日,在接受采访时,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政道路专业人员对导报记者说,长期以来,处于地下的管网系统属难以出成效的项目,一直备受忽视,而“大坑事件”多以间隔和散发的形式出现,难以引起政府部门警惕也属正常。 “和人体检一样,地下管道5年或10年就该彻底清查一次,而岛内的地下管道多已服役20年,老化和破损现象只有通过清查才能对症下药,破除顽疾。”该名人员说,清查工作需动用专门的机器爬行器,运用CCTV——电视内窥镜的方法进入地下管道进行检测,而这种方法一般成本较高且麻烦。 “以一米20多元的成本计算,400公里就需要近1000万元的投入。”专业人员说,若在全市铺开,仅检测费用就需要7000万至8000万元。而目前400公里长的地下管道,每年的维护费仅100万元左右,难以为继。 “关键是意识问题,政府更倾向于投资一些大的建设项目,对这些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的投入相对较少。”该名人员说,目前电视内窥检测在国外非常普遍,国内江浙和广东地区也较多。 |
- 2013-06-26山西吕梁村庄因采矿致塌陷 三分之二村民已搬迁
- 2013-06-26郑州路面突然塌陷瓜车侧翻 市民伸手买烂瓜(图)
- 2013-06-25湖北随州一铁矿采空区塌陷 6人被埋生还希望渺茫
- 2013-06-25随州一铁矿采空区因大雨塌陷 6名工人被埋60米地下(图)
- 2013-06-23厦门第一码头附近路面塌陷 大货车陷进大坑
- 2013-06-20莆田市政府附近人行道塌陷 常有路人被“坑害”
- 2013-06-19广西贵港发生16处塌陷 多条主干道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