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显实力成果全民共享 解密思明文明创建成功经验
厦门日报讯 回顾思明区创建文明城区的历程,从2005年开始连续多年荣获全省测评第一,“文明”已经成为思明区一张闪亮的名片,文明的因子已经在每一个思明人的血液里流淌。 作为厦门市文明创建的一个缩影,思明区蝉联全省文明指数测评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第一” ,这是对思明区持续创建、创新创建、为民创建、全民创建的充分肯定,也是思明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成果。 思明区以构建“幸福思明”为目标,坚持“创建为民”和“创建惠民”,狠抓长效机制建设,在推进中求为民,在深化中求创新,在整治中求实效,推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常态发展、不断提升。 从更深层次来看,思明区“第一”的标杆作用显示,厦门的精神文明创建正在不断追求更高的水平——文明创建呼唤更多的创新,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强化公共服务,从而促使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的素质得到新的飞跃和提升。 文明创建的力量在思明区不断积聚,化作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文明创建与经济发展实现了以人为本的良性互动。最新数据显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思明区经济发展依然保持强劲势头,是全省唯一三产比重超80%的县区。2013年上半年,该区财政总收入91.22亿元,财政总收入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的位置,经济发展“稳中有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良好。 文明创建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据统计,今年1-6月思明区共投入14.73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占财政支出的67.88%。成立12个慈善分会,建成10个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成立“民生110”服务中心,内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城市义工协会、爱心超市、老人日托中心、爱心餐桌、图书馆、街道对外服务窗口等功能分区,为居民提供民生一站式服务。今年拟建设社区街心公园12个,现已完成4个街心公园建设,力争让更多群众受益文明创建新成果。 1 持续创建 让文明“种子”广植茁壮 在公共场所,文明是35个志愿服务点的常态化公共文明引导服务;在马路上,文明是驾驶员的文明行车和行人的文明过马路;在餐厅里,文明是遵守餐桌礼仪、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打造文明健康的餐饮文化;在旅游景点,文明是争相体验志愿服务的市民和游客;在网络上,文明是一条条正能量的帖子……以文明引导、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传播为主题的“五大文明”行动正在成为思明人践行文明的最好平台。近年来,该区共有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4人荣登“福建好人榜”、15人荣登“厦门好人榜”。 作为全省、全市文明先行者,思明区已不再满足于“突击式”、“战役式”的文明创建。摆在思明区面前的,是如何形成文明城市创建的长效机制,让文明潜移默化为市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为了进一步巩固文明成果,思明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创建文明城市(区)长效机制的意见》,形成“巡查、点评、整改、督查、问责”五大机制,强化辖区理念和24小时工作理念,坚持“9+1”执法模式、文明巡查督导“挂钩责任制”等机制。 思明区还启动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制定《思明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实施方案》,每季度由区文明创建指挥部组织人员对10个街道、6个系统、11个部门开展城区文明程度常规项目及特色项目文明程度指数测评。 同时10个街道启动对社区的市容卫生考评机制,制定《社区保洁员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保洁员奖惩制度。常态考评促长效管理是思明区坚持创建常态化的一种有效机制。 思明区还积极探索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在职能部门实行定人分片包干和定时轮岗制度,既可明确个人职责,又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可避免“人人有责”却最终可能“无人负责”的尴尬局面,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系列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的创建,形成了一股内生的力量,使文明的“种子”在思明区萌芽、成熟、茁壮。 |
- 2013-07-30“三个以”践行群众路线 海沧文明创建再结硕果
- 2013-07-23虎溪社区妇联文明创建我参与,文明行为我劝导
- 2013-07-17厦门市直工委部署年度绩效评估(文明创建部分)工作
- 2013-07-15省运输管理局召开文明创建推进会
- 2013-06-08双涵社区:帼国文明宣导员,文明创建好帮手
- 2013-06-03省审计厅确立第十二届文明创建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