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不留人 “生”没有妇产科“死”没有太平间
xm.fjsen.com 2013-08-26 07:07 来源:
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鼓浪屿曾经的医院已经变成了社区卫生中心
东南网8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詹文 孙春燕/文 吴晓平/图)鼓浪屿的人口以不可控制的速度在逐年减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不便利,鼓浪屿的居民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老龄化,我们还固守在小岛上。”著名诗人舒婷在《老房子的前世今生》一文中这样描述,似乎道出了原住民离开鼓浪屿的根本原因。
申遗顾问、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五代扎根鼓浪屿。2009年春节前,何丙仲“挥泪告别”住了半个多世纪的鼓浪屿,搬到了厦门岛内居住。是什么,逼走了这些原住民?为什么他们不愿住在鼓浪屿?
连日来,导报记者采访申遗顾问、文史专家、岛上原住民等,探寻鼓浪屿原住民流失的背后原因。
“只准出、不准进”成了导火索
记忆中的鼓浪屿,是个热闹的地方:有工厂、有洋房、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常住人口保持在两三万人。
可一纸公文,让鼓浪屿人口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改变——1993年初,厦门出台《厦门市城市人口管理暂行规定》,按“只准出、不准进”原则严控鼓浪屿人口。
有关人士称,这一政策成为原住民大量外迁的导火索,也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不可逆的负面效应——医院搬迁、学校搬迁。
鼓浪屿以前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现在,这些器官都衰竭了。“整个社区的生态被破坏了——小学只剩下一所;原本有三家医院,如今只有一个卫生所;原先的四个居委会,如今合并成了两个。”申遗顾问龚洁直言。
时隔多年回头看,不少规划人士认为,当年的这个人口减法——“疏解岛内人口与工业”的方针过于粗糙,有失全面。“几年间,不断有年轻人向厦门市区搬迁,鼓浪屿人口减少,已形成了一种加速度,在到达一个点之后,不可遏止地发生了逆转,停不下来了。”该规划人士说。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