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送(海峡品牌经济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副理事长):原住民是鼓浪屿的“里子”
鼓浪屿素有“海上花园”之称,但在郑天送看来,无论是流光溢彩的美景,还是炙手可热的旅游经济,不过是鼓浪屿的“面子”,而原住民和他们传承的文化才是鼓浪屿的“里子”。
“鼓浪屿之所以令中外游客趋之若鹜,绝不单纯是因为这里风景如画,更多的人,被这里曾出过的名人所吸引,被原住民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所吸引。”郑天送说,原住民是鼓浪屿的心;是无论建筑、风景如何变化,依然极具魅力的根本所在;是文化的烙印、时间的积淀。
所以,没有了原住民,鼓浪屿也就没了根,没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内涵。
也许有人会说,留住原住民,就要回迁学校、重开医院,会不会和鼓浪屿赖以生存的旅游业相悖呢?其实不然。
在郑天送看来,鼓浪屿就好像一个丰富的矿场,过去几十年,市场经济,政府部门紧锣密鼓开发,令鼓浪屿伤痕累累的同时,也让矿藏面临枯竭风险。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是粗放的、恶性的,有节制、有节奏、可持续的开发才是主旋律。
郑天送认为,国内不少景区都在“造文化”,鼓浪屿得天独厚的人文正是最大优势,虽然旅游业的发展对厦门区域经济作用重大,但鼓浪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竭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给鼓浪屿适当的保护,厦门经济或许收获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