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用行动超越“一小时” 本报记者 袁舒琪 何无痕 2011年3月26日,熄灯一小时为全市节约8200度电,相当于关掉20.5万盏40瓦的电灯;2013年3月24日,厦门全市大约节约用电量1.23万度;而今年,省电量又较上年更上“新台阶”,共节约1.73万度,“地球一小时”为厦门节省的电量几年来持续直线“飙高”…… 数据令人鼓舞,但这样的“一小时”显然并不能“包办”所有,在“一小时”过后,不少问题仍然存在,亟须被正视。 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就不会单凭熄灯一小时就“止步”。在雾霾天气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熄灯一小时所能达到的实际成效几乎微乎其微。如此道理放于环保的其他任一方面之下仍旧适用。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地球一小时”的作用并非仅在于实际节省了多少电,遏止了多少吨二氧化碳排放,它更因被当做环保行动的先行与倡导,我们在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全球“盛事”之下,也应进行冷静思考:环保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与“一小时”形式相比,长时期务实当更为迫切。 环保不只熄灯这一步,节能的方式也绝非熄灯一种途径——重复使用环保袋,种植花草,乘坐公共交通等,都是随手做环保的方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一年一小时,到每月一小时,再到每天一小时,我们能用行动超越“一小时”,我们可以践行的还有很多。 |
相关阅读:
- [ 03-30]厦门熄灯一小时进入“地球一小时” 省电1.73万度
- [ 03-30]李冰冰白衬衫清爽亮相 出席“地球一小时”活动
- [ 03-30]南京举办“光猪跑” 宣传“地球一小时”
- [ 03-30]世界各国举行“地球一小时”活动
- [ 03-30]“地球一小时”行动:香港维多利亚港两岸瞬间漆黑一片
- [ 03-30]中国多地举办“地球一小时”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