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14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邹玒 通讯员 文办)在禾山街道禾盛社区,一支由外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格外引人注目,社区居民亲切的称呼他们为“可爱的外籍志愿者”。“志愿服务无国界,爱心传递在鹭岛”这是他们的服务口号。 这支可爱的外籍志愿者队伍起源于2012年3月9日社区与一家培训中心共同举办的“家庭亲子感恩教育联欢会”,来自不同国家的友人聚在一起,聊到可以帮助社区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从最初的外语辅导到现在的文化志愿服务等等,随着活动的日益开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加入进来,社区于2013年3月正式组建了“禾盛之友”外籍志愿者队,服务队由来自美国、澳大利来、印度等16名外籍人士组成,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60岁。这支外籍“红马甲”由此成为禾盛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项目式自制活动 “我们让外籍志愿者亲身参与策划、组织和开展各种服务活动。”禾盛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林军链说,在借鉴国际志愿组织经验的基础上,社区和外籍志愿者队大胆创新、勇于试行,实现项目式自制活动的运作模式。 社区根据外籍志愿者的个人喜好和特点,对队伍进行分组,选举出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志愿者Mr. Caesar作为队长,统筹组织协调组内各项活动。Mr. Caesar来自澳大利亚,是一名热爱文艺、热心公益的大男孩,几乎每一次活动,Caesar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而外籍志愿者的自信、开朗、幽默,在居民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常参加志愿活动的文化志愿者张微表示,外籍志愿者不仅热心服务居民,还成了志愿者们的“开心果”,“夸张的动作,故意说错的中文,经常都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双语式互动交流 学英语,最怕的就是学了“哑巴英语”。因为害羞,张不了口,最终英语水平也止步不前。 不过,禾盛社区的居民们可不担心这个问题。他们的外籍志愿者不仅精通英文,不少还擅长中文,熟知中国文化。双语式的特色服务,使他们具备天然的亲和力和独特的魅力,与辖区服务对象打成一片,赢得了好评和喜爱。许多老人、小孩平时不愿意开口说英文,但是一见到外籍志愿者,都愿意主动尝试用英语与他们对话交流。 当服务对象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时,外籍志愿者可以用中文继续进行交流。这种双语的互动交流,不仅使双方的外语能力得到提升,让服务对象增加了一次独特而难忘的体验,更使双方增添了一份亲密的情感。 同时,外籍志愿者们也走进了禾盛社区的亲子夏令营、科普冬令营。去年冬令营里来自尼日利亚的索菲亚正在带领20名营员做英语猜词游戏,她耐心地用英文向同学们介绍着游戏规则,并用电脑展示了精心准备的ppt。夏令营里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响起,这是来自印度小伙子森宝正在给学生们放电影,根据电影讲述英语故事和英语单词、语法。营员们脸上带着兴奋和激动,兴致勃勃地学着。在社区里,常常会听到小朋友们在议论:“我最喜欢索菲亚老师的课了,她是我心中的‘女神’!”“我喜欢TONY老师的课,能学到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
相关阅读:
- [ 11-15]禾盛社区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开班仪式
- [ 09-02]社区荒地将建成停车场 禾盛社区解决十大民生问题
- [ 08-16]外籍志愿者陈慧丽处子秀 父亲曾是乒球世界冠军
- [ 03-11]我省首位红十字会外籍志愿者在维持交通秩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