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华访谈|专家解读:如何看待2024年前4个月外贸数据?

2024-05-11 09:54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摘要:5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5.7%。屠新泉:根据外贸数据的变化,从总体来看,发达国家在我国外贸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不断上升。

5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5.7%。此次发布的外贸数据有哪些亮点?如何看待外贸数据的新变化?针对这些话题,《新华访谈》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进行分析解读。

新华访谈: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有哪些亮点?数据反映了哪些变化?

屠新泉:前4个月的外贸数据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进出口都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出口7.81万亿元,同比增长4.9%;进口6万亿元,同比增长6.8%,尤其是进口的增长更快一些,这表明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都在上升。从出口来看,也是非常积极的态势,这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比预想中好,也表明我国整体出口的竞争力在持续提升,我们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也保持一个稳定向上的势头。

从外贸数据的增长也能看出,我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和落实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举措,也为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营造了更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数据均有显著增长,说明我国企业在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在投资、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

新华访谈:从与东盟、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数据中,看到了哪些变化或趋势?

屠新泉:根据外贸数据的变化,从总体来看,发达国家在我国外贸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不断上升。近些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出口市场中的占比大概都是在50%左右,已趋于均衡。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过去我国依赖发达国家的原因在于我们主要是通过加工贸易和订单生产,但是实际上全流程基本是由发达国家的企业来掌握,而我们只掌握加工环节,研发环节、销售环节,都是由发达国家来掌控。因此,我国在其中的增加值非常低。随着我国产业的持续转型升级,供应链的自主性在不断提高,我们对发达国家贸易的依赖度正相应地减少。

我们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比增加,东盟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从地理位置上看,东盟国家离我们非常接近;从产业结构上看,互补性非常强。这两年很多民营企业去东盟国家开拓市场,投资和企业走出去,同时也带动了我国整个产业链的延伸,中间品出口已经成为我国主要出口增长点。

新华访谈:外贸数据亮眼,但不少外贸企业主却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温差”,为什么?

屠新泉:应该说这两年宏观经济数据与企业微观感受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从外贸角度看,我认为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还是结构性的变化。

以前我们做外贸总体来讲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订单式生产,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严格按照进口商的要求执行生产任务即可。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成本的逐渐提高,以往相对简单和轻松的外贸形式可能会越来越少。这促使更多企业不得不主动开拓市场、投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这对企业来讲就会更加困难,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相应来讲风险也会更高。过去习惯了比较舒服、比较简单的外贸方式的一些企业,他可能现在觉得日子要比以前更难过一些。

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别人供应链上的一个螺丝钉,我们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对供应链的控制能力,这样才能从全球经济分工当中获得更高的一个份额。这实际上是产业技术升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和过程。

新华访谈:外贸数据回稳向好的背后,还有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

屠新泉:现在,由于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外部环境来看,对我们肯定是有负面冲击的。对此,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去稳定与相关国家的外贸关系,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好的外贸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去接受这样一种现实,去积极地实行实现外贸的多元化,尽可能去拓展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此外,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个大型经济体,对外贸的依赖度不能太高,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对外贸的依赖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也要以这种平常心去看待这种变化。

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外部环境也是越来越复杂。包括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一直在宣扬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它重点针对的就是我们的新兴产业,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就是害怕我们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面对这些风险,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尤其是在市场多元化方面,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前4个月的数据,应该说给了我们更强的信心。我们的外贸基本面仍然是非常稳健的,竞争力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关键词:外贸形式,外贸政策,温差,供应链,新华访谈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