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社首批开发25亩地做“城市菜地”。(林广明摄) 厦门日报讯(文/本报记者 杨继祥 林岑)海沧推进“百姓富、生态美”,引来了海峡对岸的关注。昨日,海沧街道青礁院前社的济生缘城市菜地正式开张。通过本报前期的报道预热,目前已吸收了会员100多人;台湾无公害环保协会看到本报报道后,盛情邀请城市菜地合作社成员到台湾参观交流。伴随“城市菜地”的开张,院前,一座富有“台味”的闽台生态文化村也已雏形初现…… 现场 市民竞相当“地主” “原来这是茄子,不是紫色的香蕉啊!”昨日,在青礁村院前社的“城市菜地”里,7岁的陈同学一边给眼前的茄子浇水,一边兴奋地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记者。 一旁的家长黄女士说,看了本报日前关于院前社“城市菜地”的报道后,第二天她就带儿子来实地进行考察,当场决定以托管的方式租下一块20平方米的菜地。“儿子喜欢吃花菜,我们准备拿出大部分面积种。”黄女士比划着眼前自己认种的土地,当“地主”的心情真是美滋滋。 离黄女士一家的菜地不远处,味友餐馆的负责人逯女士告诉记者,为了给食客提供更新鲜可口的无公害蔬菜,味友餐馆认种了一片菜地,现在每天早上“城市菜地”都会配送新鲜蔬菜上门。 事实上,除了味友餐馆,海沧街道、翔鹭石化、海沧城建集团等许多单位都纷纷来尝鲜,每逢周末,更有不少市民驱车前来体验当“农夫”乐趣。炎炎烈日下,不少人蹲在菜园里,这里摸摸,那里挖挖。据了解,在本报的预热报道下,截至“城市菜地”开园当日,已有100多人认种菜地,开心地当起了“地主”。 展望 模式将在全村推广 “以前天天地里忙,现在照料很简单,经常可到朋友家泡泡茶,轻松多了。”村民苏德海说,如今自己摆脱了繁重的体力活,变身“城市菜地”顾问,指导市民如何管理菜地,大家都喜欢向他请教“种菜经”。 “济生缘”合作社理事长陈俊雄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传统菜地每年每亩收益2.5万元-3.5万元,改为“城市菜地”后,按每20平方米一年2400元的租金来算,预计每年每亩收益翻一番。首批传统菜地试点成功后,他们准备将这种经营模式在全村推广,让全村的300亩传统菜地实现“转型”。 据了解,院前社首批开发25亩地做“城市菜地”。接下来,二期将打造科普教育基地,让中小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近自然,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当“农夫”的乐趣。此外,院前社还将结合保生慈济文化,打造中草药种植区,为市民游客揭开中草药的神秘“面纱”。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创意转型,院前社盘活了村里的传统菜地,让土地和蔬果产生全新价值,为推进“百姓富、生态美”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
相关阅读:
- [ 05-23]缘何“遍地老少下夕烟”?
- [ 05-07]农业二次飞跃需重振集体经济
- [ 01-10]高度关注明天“谁来种地”
- [ 12-26]“让农民体面”事关农业发展大思路
- [ 08-20]治理“空心村”不能牺牲农民利益
- [ 05-06]丈夫去世4个孩子是残疾 七旬依姆靠种地养活一家
- [ 12-27]妻女精神失常儿子面临辍学 闽侯农民种田寻希望
- [ 10-18]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只为书读死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