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持方式 财政金融“双轮驱动” 经济发展是财政增收之源,反过来,财政增收后,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各项积极财政政策,又能促进产业转型、经济增长,两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厦门先后出台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的十条措施、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十条措施,以及扶持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信息消费、电子商务、海洋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稳增长”、“促转型”。同时,积极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研究出台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措施,积极争取资金、出台政策推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推进自贸区相关财税扶持政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此外,全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争取银团贷款、发行债券、推广PPP模式、设立城市发展基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争取中央专款等渠道,为厦门筹措数百亿元建设资金,有力地保障了各项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与城市综合竞争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来厦门财政部门积极运用金融思维,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财政金融”双轮驱动促进经济发展。例如,今年厦门设立了初期规模百亿元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运用财政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实体经济,首批七只产业子基金和前海母基金成立,预计至少有37.3亿元将投向厦门企业。通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金投入,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初创期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创新财政扶持方式,“财政金融”双轮驱动,将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有效激活社会力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厦门财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声音】 厦门大学财政系主任童锦治教授: 当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不仅体现在经济增幅放缓,更体现在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上。在此背景下,厦门财政收入能够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长,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财源结构不断优化,反映厦门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正在迈上一个更加健康、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财政发展轨道。建议厦门继续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和厦门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出台并落实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举措,促进财政和经济的良性、有效互动,进一步增强地区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加快实现厦门经济文化社会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 (上接A01版)这当中,包括莲塘村、下红壁自然村、何厝社区等。在这片广袤的生机勃发的土地上,翔安区创建的典范村(社区)培育打造“1+X”模式同样备受瞩目——简单地说,就是每个镇街都要重点培育1个典型点,着力打造若干个典范村(社区),并以点及面,带动更多的村居走上共同缔造美丽家园的康庄大道。 翔安培育打造新典范村(社区)的强力杠杆,最大的“着力点”,无疑在“群众”上。这一点,从昨日记者获悉的一组数据可见一斑:今年来,全区群众累计投工投劳1.27万个工作日,认管认养167个项目,腾地让地12.3万平方米,房前屋后绿化美化5.6万平方米,捐款捐物300多万元。 事实上,广大老百姓要拧成一根绳,离不开共同精神这条无形的纽带。继云头社区书院率先全市开班后,各镇街相继跟进推动社区书院建设,至今年10月底全区已开办10家,提前实现每个镇街至少开办1家社区书院的目标。有了这一个个“居民协商议事的平台、共同学习成长的载体、培育共同精神的课堂”,翔安老百姓在共同缔造中的凝聚力空前提升。 社区治理千头万绪,如何才能让每个充满活力的社区社会组织都有序地参与进来,形成共同缔造的强大合力?翔安区把答案牢牢地锁定在深化“协商共治”上。“翔安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宣讲团”一次次登台,讲述的就是共同缔造的“百姓故事”。同时,以“村内事、村民议”为原则,一个个参与村居事务的协商议事平台也在翔安越来越多的乡贤、“五老”、经济能人、党员、村居民代表中日益稳固地搭建起来。 |
相关阅读:
- [ 07-15]上半年厦财政收入"双过半" 加大对新兴业态培育力度
- [ 02-11]厦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 1月份全市总收入115.8亿元
- [ 09-08]前7个月 漳州市财政收入完成174.89亿元
- [ 07-15]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偏低 下半年增收压力较大
- [ 07-10]莆田涵江半年财政收入超18亿 实现“双过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