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捡拾垃圾。 群众前来“家综中心”进行需求登记。 垃圾分类正在岛上推广。 入户陪聊。 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黄晓波 邬秀君 通讯员 杨坤杰)时间临近傍晚6点,漳州路居民李贤标正将家里的垃圾分成“厨余”与“其他”两类,准备交给摇铃而来的环卫工;另一头,在鼓浪屿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安心写着作业的学生林哲益,等来了下班接他回家的母亲…… 在鼓浪屿整治提升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的当下,这颗“厦门之心”将如何实现美丽嬗变,格外引人关注。眼下,鼓浪屿街道正以“垃圾不落地”和“鼓浪屿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两个项目为着力点,努力营造高尚、优雅、文明的街区环境和社区氛围,激发新老鼓浪屿人的爱岛热情,一同打造美丽鼓浪屿。 “垃圾不落地” 琴岛更美丽 鼓浪屿“垃圾不落地”行动,改进居民、商户垃圾收集方式,环卫工定时定点摇铃收集,根据居民商户需求设置收集点和收集频率,并全部采用封闭式垃圾收集车。 新方式的效果是:改变以往“等你倒完我再扫”的模式,环卫工收集垃圾时减少许多“中间环节”,大幅减少垃圾的“曝光率”,岛上公共空间更加干净整洁。垃圾减少“曝光”,蚊虫没了栖息繁衍地,自然大幅减少。 这种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的做法,正是“垃圾不落地”理念的先进之处。眼下,龙头路、复兴路、福建路、鹿礁路等试点路段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更进一步的“垃圾分类”也得以从上个月开始启动推广。 垃圾分类进楼院 位于漳州路17号的原海洋中心站宿舍小区,是岛上“垃圾分类”首批试点楼院之一。 作为小区退休居民,上个月8日,李贤标从社区领回一对分类垃圾桶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分类生活”。“像这些剩饭、果皮、茶叶之类的东西,我和老伴会专门放进这里。”李贤标指着灶台下方一个贴着“厨余”标签的垃圾桶说,边上另一个贴着“其他”标签的垃圾桶专门装些厨余以外的垃圾。 每天,李老会在清早和傍晚两次清理垃圾桶,把贴好条形码的垃圾袋拎到楼院内相应的大垃圾桶,等待准时到来的环卫工收走。李老解释说,领取分类垃圾桶时,社区专门给每户人家发放了一年的专属条形码,环卫工在收垃圾时,会逐一刷取积分,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兑换E通卡或小礼品。 目前,鼓浪屿街道已向居民、商户发放分类垃圾桶6000多对。今后,推广还将不断持续,不仅要在广度上让“垃圾分类”覆盖全岛,还要从深度上把眼下的两种分类进一步细化成“厨余”、“其他”、“可回收”、“有害”四类,并根据区域分布情况,配置统一规格、样式的标准分类垃圾容器,配备垃圾分类收集车,重点将餐厨等可降解有机垃圾单独分类、回收利用,让“垃圾分类”真正发挥作用。 |
相关阅读:
- [ 11-07]鼓浪屿大规模改造水管 缓解岛上高峰期用水紧张
- [ 11-03]鼓浪屿两路段改造有望春节前完成 工程分地上和地下
- [ 11-02]2015海峡两岸旗袍文化节在厦门开幕
- [ 11-01]社会治理多元参与 鼓浪屿垃圾分类走进辖区楼院
- [ 10-27]鼓浪情怀系列活动开幕 助力鼓浪屿申遗和整治提升
- [ 10-23]微信摇一摇摇出景点攻略 鼓浪屿打造全岛智慧旅游
- [ 10-23]鼓浪屿打造智慧旅游系统 让游客不再被“野导”忽悠
- [ 10-22]鼓浪屿打造"美丽厦门"精华版 定位文化社区+文化景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