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是沙县人熟悉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小吃文化节都会在县城里如期上演。 厦门,距离沙县300多公里,曾是沙县人最早外出做小吃、赚取第一桶金的城市之一。 制图/陶晓峰 传统的沙县小吃店。 转型升级后的店面。 ■算账 一家小店 每日可赚500元 一家面积40平方米左右的沙县小吃 平均一天卖出 4斤扁食皮: 一斤扁食皮包100多个扁食 一碗10个 可卖约50碗扁食 可收入200元 10斤面: 一碗拌面含2两面 可卖50碗拌面 可收入200元 10斤饺皮: 一斤包70个水饺 一碗含10个水饺 可卖70碗水饺 可收入280元 总计680元 加上炖罐、小炒等方面的销量 平均一天的营业额可以超过1000元 按照50%的利润, 每天赚500元 一个月就是15000元 如果是夫妻经营 月/每人7500元 比一般上班族工资要高 ■市场 八成沙县人离开 沙县小吃同业公会 2006年成立驻厦办 几年发展了300家会员 2011年起 80%沙县人渐渐离开 同年,驻厦办事处撤销 沙县小吃的优势是经济实惠、口味不错,扁食加拌面被打工族称作情侣套餐,还有蒸饺、炖罐、小炒等丰富品种。 厦门日报讯(文/本报记者 汪长福 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明天就是沙县小吃文化节。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现在不少沙县人对厦门小吃市场,有着迥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几年厦门市场不好做,不爱来厦门做沙县小吃;另一种则认为,厦门的小吃市场百花齐放,永安粿条、漳州小吃等虽有突飞猛进之势,但是沙县小吃基础好、牌子响,还是大有可为。 记者了解到,厦门地区的沙县小吃店面数量,目前仍有500家左右。不过,其中近80%的经营者并不是沙县人。与此同时,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则让很多厦门人眼前一亮,一个打着“做更好的沙县小吃”旗号的商家,在福州成功经营上百家连锁店的同时,如今把重点放在厦门市场。 【市场变化】 厦门沙县小吃 八成不是沙县人在做 记者注意到,沙县小吃大多是面积小、投资不大的夫妻店,虽然都挂沙县小吃招牌,但基本上是“各自为战”,而且店面转手经营、关停、新开的频率都比较快,很难具体统计一个城市的沙县小吃店面数量。 日前,记者从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了解到的数据是,厦门的沙县小吃店面数量,目前仍有500家左右,不过,这些打着沙县小吃招牌的店面,大部分经营者并不是沙县人。“沙县人在厦门做小吃早,但是走得也比较早。”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的罗先生说,他们在2006年左右进驻厦门、成立办事处,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会员、培训小吃人才,对象都是沙县人。 罗先生表示,因为“沙县小吃”迟迟无法作为商标注册,他们只好先推广已经注册成功的集体商标,发展经营沙县小吃的沙县人入会,尽量起到纽带作用,将分散式经营的沙县小吃在一定程度上聚拢起来,推广沙县小吃的标准化流程,引导会员使用统一的沙县小吃牌匾、服装、餐具等等。几年间,该同业公会在厦门发展了300家左右的会员。 不过,大约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厦门的沙县小吃市场出现较大变化。“差不多有80%的沙县人走掉了,厦门的沙县小吃大部分不是沙县人在做。”罗先生坦言,外地人看到“沙县小吃”招牌能赚钱,纷纷涉足这个领域,加上厦门租金高、价格难提升、利润渐渐缩减等多重市场因素,导致很多沙县人离开厦门市场,前往外省开拓新市场。因此,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在厦门的作用也慢慢减小,最终选择在2011年撤掉驻厦办事处。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岛内金尚、松柏一带的八家沙县小吃,其中只有两家是沙县人在经营,其他的经营者有的说是来自三明其他地区,有的干脆不说自己是哪里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厦门的沙县小吃大部分不是沙县人经营”的说法。 在松柏开店的陈先生表示,很多外地人没有真正学会沙县小吃的做法,导致厦门的沙县小吃口味越来越不正宗,影响了不少食客对沙县小吃的看法。 |
相关阅读:
- [ 12-04]沙县:深化改革探索扶贫新路
- [ 11-19]沙县县委书记袁超洪调研高新企业
- [ 11-19]沙县:20万村民共享“15分钟卫生服务圈”
- [ 11-11]沙县部署第四季度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工作
- [ 10-08]沙县县委书记袁超洪、县长林昭闹带队开展国庆节安全督查
- [ 09-28]沙县四个强化确保“两节”期间安全生产
- [ 08-26]沙县县长林昭闹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 [ 08-24]沙县县委书记袁超洪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