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鼓浪屿之波》词作者张藜病逝 多位歌唱家悼念

2016-05-11 07:55:45张藜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B

第一句歌词就勾起回忆

《鼓浪屿之波》不仅是张藜的代表作,更唱出了老厦门人的往昔岁月。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是地道鼓浪屿人,他坦言,《鼓浪屿之波》唱出了他对鼓浪屿的美好记忆。

“旋律好听,很符合鼓浪屿的气质,优雅文静,歌词深入人心。”何丙仲说,第一次听到《鼓浪屿之波》,就被第一句歌词“抓”住了。鼓浪屿四面潮音,是留给每一个从小在岛上成长的孩子的最初印象,何丙仲赞道:“第一句歌词就把我拉回到小时候对鼓浪屿的记忆里。”

如今,《鼓浪屿之波》已经成为鼓浪屿乃至厦门的招牌。即将迎来“古稀之年”的鼓浪屿合唱团,早在2000年就把《鼓浪屿之波》定为团歌。

合唱团成员之一王素繁阿姨是一名印尼华侨,加入合唱团后有幸赴京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将《鼓浪屿之波》唱响京城。王素繁回忆:“演唱结束时,掌声雷动,作曲者钟立民老师特地到后台看望我们。”

C

20年前日光岩

千人引吭高歌

1996年夜,华灯初上,著名歌唱家张暴默立于日光岩岩顶领唱《鼓浪屿之波》。与此同时,由鼓浪屿机关、鼓浪屿合唱团、鼓浪屿文化馆、鼓浪屿好八连、厦门音乐学校、鼓浪屿人民小学等组成的近千人大型合唱团,从日光岩顶峰,依着地形的变化,按顺序排列,引吭高歌一曲《鼓浪屿之波》。

“当时在场的人都驻足倾听,那个场面十分震撼。”20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鼓浪屿老文化人蔡文田一脸自豪,盛赞《鼓浪屿之波》的魅力。那是蔡文田第一次听到《鼓浪屿之波》,他告诉记者,这首歌曲在当时已经非常流行,很多鼓浪屿人都能信手拈来。

翻着钟立民赠与蔡文田的《鼓浪屿之波》作品集,晨报记者看到了张藜作词的多首歌曲———《啊,北京》《丹顶鹤的故乡》等,当然,还有《鼓浪屿之波》。

多位歌唱家悼念张藜

据悉,张藜这两年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但包括其夫人杨阜兰在内的家人一直都很低调,所以才没有对外透露过多的消息。

张藜1932年生于大连,1948年考上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走上艺术道路,后进入吉林省歌舞剧院工作。

1978年张藜调到中央民族乐团工作,由此迎来了自己创作的高峰。张藜与作曲家徐沛东合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篱笆墙的影子》《亚洲雄风》。徐沛东说,虽然张藜生病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感觉走得很突然,他的离开是中国文坛尤其是音乐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昨日凌晨,《亚洲雄风》原唱者韦唯发微博悼念:“张藜老师一路走好,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挥泪忆深情。《亚洲雄风》为在天堂的您再次歌唱。”

张藜还与歌唱家李谷一合作过,李谷一所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即为张藜所作。得知张藜去世的消息,李谷一心情很悲痛。她说“张藜一直身体不好,还想着能撑一段时间,没想到突然就走了。”在李谷一的印象中,张藜为人坦荡、忠诚、低调。“他的歌词朴实无华,他的情感都通过他的作品表达出来了。”李谷一说。

(据北京晚报、法制晚报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