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客厅”筼筜湖航拍全景。 新华网厦门3月24日电(刘默涵)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信步厦门筼筜湖,但见秀丽逶迤的湖面,白鹭点点,两岸行道绿树成荫,游人如织。傍晚时分,在光与影的相互作用下,更有一幅名为“筼筜夜色”的写意画卷从近到远慢慢舒展开去。 但熟悉厦门的人却知道,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筼筜湖曾经历过好几回由清而浊、由浊而污再由污到清的过程。它是展示当地政府社会发展理念变化的“晴雨表”。 早先的筼筜湖是与大海相通的避风港。在79岁老人潘佳福的记忆里,筼筜港物产丰饶,海蛎、鱼虾等海产品曾养活了一代又一代渔民。 20世纪70年代,厦门市围海造田,筼筜港从此成为水域面积仅1.7平方公里的内湖,且失去了与海洋的对流通道,成了“一潭死水”。 到了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工业的发展,筼筜湖周边工厂和人口大量增加。遗憾的是,由于没能及时配套排水排污系列,环湖37平方公里内的数十万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300多家工厂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湖,致使筼筜湖水体污染愈演愈烈。 “湖水散发出来的味道臭不可闻,水体污染滋生的蚊子,一抓就是一大把,” 居住在筼筜湖畔的庄阿姨说,当时周边的居民都不敢打开自家的窗户。 “湖水像墨汁一样,有时还能看到有气泡冒出。有一次遇到工人在湖边铺设管道,挖出的都是黑色的淤泥,腥臭难闻。”在筼筜街道工作10多年的邱莉娅一度对筼筜湖很失望,甚至不想和它靠近哪怕一厘米。 变质的水体,让筼筜湖得了“病”,而“病”了的筼筜湖也成为厦门人的一块“心病”,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能得到彻底的“治疗”。 从20世纪90年代起,厦门开始了以打造国际大都市为目标的系列工程,“痛下决心,铁腕治理筼筜湖,恢复良好生态环境”也成了应有之举。相关部门不仅修建了污水处理厂,还将环湖300多家工厂全部搬离本岛。同时又投入5.29亿元启动了筼筜湖综合治理工程,形成了完善的截污体系,还在湖中种植数以万株记的红树林,重新构建水底生物、鸟类和红树林三者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系统。 曾几何时,因为生存环境恶劣,白鹭在筼筜湖一带几近绝迹。在铁腕治理下,筼筜湖恢复良好生态环境,重新成为白鹭的栖息地。图为一对白鹭在争食湖中的小鱼。 在科学施策和不懈努力下,筼筜湖逐渐“康复”。当一只又一只优美的白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湖面上后,人们开始相信它已真正“活”了过来,也开始围绕它构建起各自的“鹭岛之梦”。 “2005年之前,整个筼筜街道只有一家咖啡店。”筼筜街道官任商圈协会会长白志荣回忆说,由于思明区政府对筼筜区域功能重新进行了合理规划,并不断投入资金,在沿湖修建了木栈道和各种休闲设施,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咖啡一条街和酒吧一条街,目前已开设有56家的咖啡、酒吧门店。 “最爱月斜潮落后,满江渔火列筼筜。”这是清代乾隆时期描绘当时著名景色“筼筜渔火”的诗作。曾经,它代表过厦门人那一股抹不去的浓浓的“乡愁”。如今,随着厦门新二十景之一“筼筜夜色”的出现,面对筼筜湖畔那一片辉煌灯火,厦门人遗憾不再。 筼筜片区如今是厦门的“黄金”地段,位于筼筜街道的官任社区已是厦门最大的外籍人士集居地。图为外国友人参与社区活动。 正是依靠这一湾清澈,筼筜湖成为“品质生活、休闲厦门”的代名词,被誉为“厦门的小资天堂”和“城市客厅”。如今的邱莉娅,特别喜欢在周末的时候带自己的孩子到湖边散步,欣赏筼筜日落。庄阿姨也常常和社区的伙伴们一起,到湖边空地排练腰鼓。优美的环境,悠闲的情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更有不少外籍人士选择在这里定居。位于筼筜街道的官任社区已是厦门最大的外籍人士集居地,一如当年的鼓浪屿。 而经济方面的收益更是出乎人们的意料。除了土地和房子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外,筼筜商圈也迅速跻身厦门市最具价值商圈。 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筼筜街道商贸业营业额达385亿元,占到思明区商贸业总额的15.5%。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已明确提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而作为筼筜湖治理最大的受益者,思明区的目标更加具体:今后五年将着力“绿色”,再造生态和谐新优势,使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5%以上,努力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曾经臭不可闻的筼筜湖在治理下还市民一湾清澈,被称为“城市客厅”。图为一位老人带着孩子在白鹭洲女神像前的空地玩耍。 |
相关阅读:
- [ 05-28]厦门筼筜湖灾后景观重建提升基本结束 颜值提升
- [ 04-26]喝醉酒酿悲剧 男子跌入筼筜湖被捞起时已身亡
- [ 04-13]厦门筼筜湖改造提升接近尾声 沿岸景观更美、更怡人
- [ 04-04]“读懂思明”之筼筜湖:从“臭水沟”到“城市客厅”
- [ 04-01]厦门筼筜湖白鹭捕食区已基本无渔网 保安今起24小时值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