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达到天花板发展要靠质而不是量 当共享单车达到一座城市承受的饱和状态时,是否进行控制?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取决于市场竞争。 “共享单车的发展面临两个阶段,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过渡期。第一阶段是‘放’,靠源源不断的投放数量抢占市场,达到‘天花板’的时候,就要转入到第二阶段,即‘收’。”诸大建认为,从“放”到“收”,一是有赖于市场在充分良性竞争下的自发调节,其次则需靠企业经营上的战略转变。 在诸大建看来,如果共享单车企业只是在原来存量基础上不断地增量,那么问题仍然严峻。分享经济的目的是要把存量替代掉,这样共享的味道才会更浓。 诸大建给出建议,当第一阶段投放量临近“天花板”时,要及时向“单位自行车”的服务量转变,提高单位自行车的服务率,给更多的人出行提供更高效的周转。 “比如,一百万人需要一百万辆私有单车的话,共享单车只要用一半的数量就可以取代。”诸大建举例,原来一辆车只能满足1-5个人周转,现在通过相关的服务杠杆,让一辆车的周转率达到10个人甚至几十个人,那么单人单次的用量会越来越少,这就是减少投入量,提高单位服务量。“说白了,第一阶段如果靠‘量’取胜的话,第二阶段的比拼关键在于‘质’上。”诸大建同时强调,那些没进行技术更新的共享单车只能拼投入量,最终达不到共享目的。 他指出,共享单车要投也必须收,要防止两种极端的思考,“政府企业之间要互动,政府企业联手,相互找出路,企业要做好运营,政府部门也要做好前瞻性的预判和应对”。 |
相关阅读:
- [ 04-05]共享单车建设急不得
- [ 03-31]多家小学发告家长书 厦门儿童违规骑共享单车上路不安全
- [ 03-30]厦门共享单车受冲击 专营山地自行车销售量反增
- [ 03-29]莫辜负共享单车的盛情美意
- [ 03-29]“信用解锁”是共享单车正确打开方式
- [ 03-29]厦门共享单车“烧钱大战”日渐白热化 开始拼创意
- [ 03-28]破坏共享单车被抓现行 厦门某男子认罚赔偿699元
- [ 03-28]三秀社区“共享单车 共享文明”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