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病菌感染,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东南网5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文 陆军航/图)沙门氏菌,你听说过吗?这种病菌对市民来说相对陌生,但千万不能忽视,一旦被感染,很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现在已经进入沙门氏菌最容易繁殖的季节,市民该如何预防?吃东西该注意什么? 昨日,导报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张玉虎医生。其实,沙门氏菌是很容易被灭杀的。 沙门氏菌 其实很好杀灭 据张医生介绍,沙门氏菌是一种大菌群的统称,目前发现有1000多种沙门氏菌,而临床上最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 人在感染沙门氏菌后,主要症状是急性肠胃炎,潜伏期一般为4~48小时,前期症状有恶心、头疼、全身乏力和发冷等;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腹疼,粪便为黄绿色水样状,有时带脓血和黏液;发热温度在38℃~40℃之间,重症病人会出现打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的症状。一般沙门氏菌感染的预后良好,但老人、儿童及体弱者若未及时进行急救处理也可能导致死亡。 沙门氏菌的传播途径,像食品在加工、运输、出售过程中被蟑螂、蚊蝇或携带病菌的人员污染,而直接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后,可能生病。“沙门氏菌对热、消毒药及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65℃条件下加热15-20分钟即可杀死,100℃下立即死亡。所以如果是经过充分烹饪,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就会被灭杀。”张玉虎医生指出。 生猛海鲜 生吃风险不小 夏季,点一份只加了点柠檬汁或蒜末的冰镇生蚝,吃起来挺爽。但这生猛海鲜吃下去不一定是享受,也可能成为噩梦。 厦门市疾控中心介绍,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秋季最常见,大多出现在5-10月;通常由动物性食品引起,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禽类、蛋类、乳类及其制品。对带菌的食物加热不够或储藏运输时被污染,食用前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都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生吃动物性食品的另一个常见安全问题就是寄生虫。海水鱼也可能携带寄生虫,包括最常见的三文鱼、大马哈鱼、金枪鱼、海鲈鱼、鳕鱼、带鱼等,如果不小心食用,可能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生吃的蔬菜、水果即食食品,也会被沙门氏菌污染。 如今已经进入沙门氏菌最容易繁殖的温暖季节,如果你还爱吃生鲜,沙门氏菌感染很可能成为健康隐患。 提醒 良好习惯让病菌远离 想要预防食源性疾病,减少包括沙门氏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隐患,厦门市疾控中心提出了几条黄金规则。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鸡蛋,不喝生奶。 3.厨房的砧板要生熟分开。尤其是加工生鲜海产品和生肉类食品后,务必将砧板洗净晾干。 4.生家禽肉、牛肉、猪肉均应视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情况允许时,新鲜肉应该放在干净的塑料袋内。食品置于5℃以下冷藏可抑制该菌繁殖。 5.对于市场销售的各种即食食品,应尽量购买正规品牌、包装完好的产品,并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用前注意是否有变质情况。 6.进食剩菜、剩饭前要彻底加热,加工后的熟肉制品长时间放置后最好再次加热处理再食用。 |
相关阅读:
- [ 09-07]食药监总局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解析:解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 [ 08-13]美国猪肉制品引发沙门氏菌疫情 已有134人感染
- [ 01-14]西班牙冻猪肉检出沙门氏菌 厦口岸首次检出已销毁处理
- [ 10-18]宴席食物检验出沙门氏菌 51人食物中毒
- [ 09-24]“毒婚宴”追踪:共151人疑似中毒 沙门氏菌是元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