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记者曾昊然)生蚝、青蛤、淡菜等海产品,许多人喜欢吃,但有时候这些美味会变成“隐形杀手”。日前,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赤潮期间谨防海产品食物中毒。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9日发布消息,目前我省海域处于赤潮高发期,漳州、泉州启动应急响应,大家应注意防范。 据了解,当有毒赤潮(赤潮分有毒和无毒)爆发时,海水中存在大量有毒海藻,贝类、螺类会富集更多海藻毒素,含毒概率大大提高。若人们食用此期间捕获的贝类、螺类,中毒可能性就会增加。贝类海藻毒素在高温和酸性环境中稳定,通常的烹调方法不能使其破坏。人进食后,可能发生唇、舌、指尖、腿、颈麻木、运动失调等食物中毒症状,潜伏期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贝类、螺类等海鲜中,织纹螺尤其容易富集海藻毒素,毒性也最高。人们常食用的贝类海产品如贻贝(青蛤、淡菜)、牡蛎(生蚝)也会富集毒素,相比之下,淡菜比牡蛎更容易富集毒素。一些鱼、虾等海洋生物也会摄食海藻,但一般吃到有毒海藻就被毒死了。这就是吃鱼、虾相对不易中毒的原因。 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切勿食用织纹螺;染毒贝类不能通过外观与味道的新鲜程度来分辨,切勿购买和食用受赤潮污染的鱼、贝类;不捡食死贝和死鱼;若进食贝类海产品后,短时间内出现唇、舌麻痹及肌体无力、头痛和晕眩等症状,请及时前往邻近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将饮食史告诉医生。 |
相关阅读:
- [ 06-10]漳州、泉州部分海域启动赤潮灾害应急响应
- [ 06-09]石狮赤潮大面积消退 附近养殖产品禁止采捕上市
- [ 06-09]省食药监局提醒:受赤潮影响 近期慎食贝类海鲜
- [ 07-07]闽上半年报告赤潮8起 未造成养殖业直接经济损失
- [ 06-03]福清举办2016年度第一期赤潮预警防范培训班
- [ 04-26]平潭组织防赤潮培训 做好水产养殖
- [ 04-25]莆田南日岛海区发生夜光藻赤潮 暂未发现有生物死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