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水青山 绽放生态之美 集美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向世界展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形象 碧波荡漾,白鹭翩翩,在厦门会晤期间,有着“厦门西湖”美誉的杏林湾,以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屡屡刷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艳惊世界的杏林湾,可以说是集美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集中展现。近年来,集美区在发展经济、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对标一流城市、打造国家级生态区,提升宜居和营商环境,积极探索小流域治理模式、开展杏林湾截污整治等系列生态工程,向世界展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形象。 “许溪模式” 为小流域治理提供经验 靠山面海的集美生态资源丰富,辖区流淌着后溪、瑶山溪、深青溪三大溪流,以及许溪、田李溪、东李溪等13条干支流,千百年来,它们为集美带来丰富的资源和生机。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河道淤积水流缓慢,水面漂浮物成片,流域生态一度失去生机。 2014年12月,后溪许溪段小流域治理被列入厦门市小流域治理试点,集美区率先推行“河长制”,并通过河道疏浚、控源截污、畜禽养殖清理、洗砂场整治和溪流养护等务实举措,使流域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流域治理与新型农业转型完美结合的“许溪模式”,为厦门小流域治理提供了经验。 今年,集美区将“许溪模式”全面铺开,复制到后溪、深青溪、瑶山溪三大溪流以及13条支流,打造升级版“河长制”。现在,包括区政府、镇街,农林水利、建设、环保、执法等多级多部门,乃至民间力量都共同参与溪流生态修复整治,集美区进入“河长制”2.0时代。 村庄生活污水处理 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杏林湾上游的后溪镇埭溪桥社全村户籍人口200多人,46户人家,住户分散在方圆几公里,单是这个小小的自然村,平均每天就产生约50吨生活污水。以前污水直接排入房前屋后的简易边沟,到了夏天,蚊虫滋生,又脏又臭。而今,这个村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收集接入到埭溪桥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再生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 “以前多数村庄和埭溪桥一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村内池塘、周边溪流,严重影响村庄生活环境和溪流生态环境。”集美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集美从2014年起开始在全区208个村庄全面实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斥资5.3亿元打造了一个集中纳管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实现农村污水的“全处理”和“零排放”。 这样的“集美模式”,也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点赞”。国家住建部公布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集美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榜上有名,这也是厦门唯一获得此奖的项目。 |
相关阅读:
- [ 09-28]文化产业成为集美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 [ 09-28]新加坡访闽交流团参访集美 共叙乡情增进乡谊
- [ 09-28]集美区政协赴深圳慰问港澳委员
- [ 09-28]集美区政协委员到软件园三期开展专题视察
- [ 09-28]集美区将多措并举补齐短板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 [ 09-28]集美区举办中小学生书法大赛 现场书写嘉庚语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