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团一半来自声乐特长班 厦门六中初中合唱团的学生,有一半来自声乐特长班,都是初一学生。高至凡说,合唱团的练习时间是每周末两个小时,当时12名学生花了一整个月的时间来熟悉和排练,最终演唱出风格清新的《青花瓷》,并瞬间在网络上“红了”。 别看学生学得快,其实这种演绎方式挺难的。高至凡介绍,厦门六中合唱团的这种演绎方式称为阿卡贝拉,是一种无伴奏、多声部的合唱,其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当时只以人声清唱,并不使用乐器,后来有的演唱者会用人声模仿打击乐。“大家常看到的演唱是有伴奏的,而阿卡贝拉比较难掌握,因此国内用阿卡贝拉表演的比较少,国外也多流行在大学生以上群体。”据说,在录制节目时,撒贝宁、庾澄庆还饶有兴趣地向学生、老师“讨教”身体打击乐的技巧,可惜没有学成。 演绎方式源于老师“玩心” 带队老师高至凡和徐聪,也对本次厦门六中合唱团的火爆持平常心。 据悉,高至凡从教4年,之前主要是负责厦门六中高中部合唱团。去年,他和徐聪决定做一些有意思、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东西。刚好,徐聪研究阿卡贝拉已有十年时间了。徐聪虽是中文系出身,但过去十年来,一直在做成人团队的阿卡贝拉。而孩子用人声模仿打击乐器比较难,因此老师们尝试配以身体打击,即用手拍打身体不同部位,以发出不同声音。 “大鼓的声音,用拍胸或跺脚的声音来替代,因为都能产生共鸣声;小鼓声,就用拍手或拍脚的声音代替;而碎拍子,用打响指或搓手来体现。”徐聪说,“当时会采用这个方式,就是觉得很好玩,与众不同。”这种创作,需要捉摸曲子的每个音符,考虑每个声部的位置,选择使用最好的方式演奏。 据悉,每次编排一首曲目,两名老师都要先找人唱出小样,确定效果,再教给学生。“这是很有讲究的,比如我们这次新创作的《稻花》,加入了杯子击打方式,但这种方式如果用到《青花瓷》里,就不合适了。”但高至凡认为,只要是流行歌曲,其实都可用阿卡贝拉演绎。接下来,他们还会尝试演绎闽南语歌曲。 厦门中小学合唱团,厉害的不少 厦门的音乐底蕴一直为人所知,不仅是厦门六中合唱团,不少中小学校的合唱团也颇负盛名。比如,厦门市松柏中、小学“深海蓝”联合合唱团,有着“流行童声”的美誉,是活跃在厦门舞台上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童声合唱团。该团成立于2002年,曾先后得到合唱大师马革顺、徐锡宜、赖元葵、孟大鹏教授以及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艺术总监维尔特先生的指导。该团是福建省唯一坚持每年举办合唱音乐会的童声合唱团,也是福建省举办音乐会最多、参与公益演出最多的童声合唱团。该合唱团2014年赴拉脱维亚,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获得爵士及流行音乐组锦标赛银牌,并作为两个组别中唯一的中国代表队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福建省在该项赛事中累计获得奖牌最多的合唱团。为此,在厦门的一场赛事中,有一所小学的合唱团不是因为得第一而高兴,而是因为赢过了“深海蓝”合唱团而欣喜若狂。 此外,厦门实验小学男童合唱团、厦门市音乐学校合唱团、厦门外国语学校合唱团等都曾在国际赛事获奖。除此之外,厦门二中合唱团也十分出色,其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但合唱在厦门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该合唱团成员都是女生,风格清新淡雅,是厦门市最早的女声合唱团之一。她们合唱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印象曲《大鱼》,连原唱都转发点赞。 |
相关阅读:
- [ 02-11]厦门六中合唱团上央视 节目将在春节期间播出
- [ 01-10]厦门六中2018新年音乐会 弦乐与合唱同台演出
- [ 09-11]厦门六中退休教师走红毯 青年教师献祝福并表敬意
- [ 09-11]厦门六中庆祝教师节 为退休教师举行走红毯仪式
- [ 06-11]厦门六中办机器人教学公开课 让学生玩转机器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