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增进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 方志办介绍,建国后,同安曾两修志书,一部是1985年首编《同安县志》,记录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为1997年5月撤县设区。第二部是2008年修编的《同安区志》,下限至2007年,目前已定稿即将印刷。可以说,同安的志书记录十分完整,那么为什么同安区还要点校《大同志》,《大同志》的意义何在? 原来,2006年,同安曾点校出版了民国版的《同安县志》,该志书共96.5万字,涵盖了疆域沿革、纬候、大事记、山川、水利、城市、建筑等42卷。志书一经出版,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海内外同安籍乡亲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海外同安乡亲通过各种渠道上门征求,通过志书了解家乡的历史及文化。社会各界要求点校和出版发行旧版《同安县志》的呼声与日俱增。 并且,《大同志》保存了明朝及之前的大量同安历史资料,是之后修志最主要的资料来源,也是了解、研究同安历史不可或缺的百科全书。点校出版《大同志》,还可以与民国版《同安县志》互为补充,展示不同时代同安的地情和文化风貌,进一步丰富同安的历史文献、丰富同安的地方文化内涵,增进同安人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 因此,去年7月,在同安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政协文史委的积极推动下,同安区方志办正式启动《大同志》点校工作。 挖掘、培养同安文史修编人才 “点校《大同志》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以老带新。”洪汇前介绍说,点校旧志与编纂现代志书不同,点校《大同志》主要为培养具有古文基础、今后可以开展点校旧志、研究历史资料的人才,2000年开始点校《民国县志》时,有黄奕铁、陈金城、许兴盛三位老先生担任编辑,如今许兴盛老先生已去世,黄奕铁、陈金城两位老先生仍在笔耕不辍,中、青年一代具有古文基础及点校旧志经验的人才严重匮乏。 为此,在这次点校《大同志》时,方志办在区政协文史委、教育局的帮助下,特意选用了8个感兴趣、有基础的文史爱好者进行初校,最后再由黄奕铁、陈金城两位资深专家进行统校,借此挖掘、培养和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地方志工作队伍,促进同安文史研究工作发展。 洪汇前还说,点校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非常耗费脑力和心力。这不仅要求修编人员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还要求他们具备相当的文史功底。 而黄奕铁和陈金城两位老先生做的也不仅仅是统校的工作。在8位编辑进行初校的同时,两位老先生也同步启动了初校工作,之后再把自己手稿与8位编辑的进行比对,像批改作业一般一一指出他们的错误、遗漏、不足之处。通过详细指导及共同探讨,促进这批后辈点校旧志工作水平的提高。 |
相关阅读:
- [ 03-26]创造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二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 [ 03-26]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一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 01-26]自媒体要有敬畏历史的担当
- [ 01-26]红色旅游长“红”需吃透历史
- [ 01-17]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 [ 01-10]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 01-04]《韩非子》:抱法处势 富国强兵
- [ 01-04]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任务展示新气象新风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