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梁静)生于世纪之交的“千禧龙娃”,昨天正式成批量走上高考舞台。 他们在高考第一科语文考试中遇到的作文,是专为“世纪宝宝”量身定制,且紧扣“中国梦”特点的题目。需要他们在18岁成人之际,在高考考场上,完成一次神圣的跨时空“对话”——以“世纪宝宝”的身份,写封信给2035年18岁的人。 今年福建考生用的依然是全国I卷。今年的材料作文命题有何特点?考生该怎么写才能得高分?一起来听听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三位名师的专业分析吧! 时代叙事与自我表达 文继炬厦门一中语文高级教师 全国I卷作文题选择“材料+引导语+任务指令”的形式,从命题的价值取向上看,将人的存在与发展置放在国家、民族与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之上,要求考生思考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关联,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现实的观照,又指向未来,其视野的宏阔与格局的广大延续了全国卷一贯的命题思路,有利于考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 材料聚焦考生最亮眼的身份标签——与新世纪同步,在新时代成人的“千禧宝宝”,以大事年表的方式截取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大历史时刻,涉及国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民族复兴的梦想,以及灾难之中所表现出的民族品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要求考生能从中捕捉、提炼、概括、理解中国当下的现实,结合自身实际思考青年人如何投身于新时代,做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思考者,表现个人与时代、国家和民族休戚与共的关系。这样的命题并没有超出平时的训练和指导,相信考生能从容应对。 但是,材料看似贴近一代人的成长叙事,却多从大处落笔,且价值观单一,这种暗示与引导很容易使写作凌空蹈虚,面目雷同。所以在试题的价值引领之下,适度移情与联想,以体现语文性,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引导语的作用不可忽视,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是告诉考生要多从自我或家庭的角度去感应时代,从代际差别的角度去思考时代,以体现历史意识。 比如,立足于自我与时代、个人与国家,谈科技创新的时代青年人应有怎样的历史使命与担当,应以怎样的姿态汇入民族梦想的洪流以实现生命价值;再比如,通过回顾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灾难性事件——汶川地震,来感受和思考民族精神与性格的坚韧顽强,思考自我生命建构中如何应对磨难,发现卑微之中的坚韧与光芒;又比如,通过叙述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国策对生活的影响,呈现父辈与自我的“际遇”,以感受时代变化的脉搏,表达自己投身于未来乡村建设的美好构想……总之,将时代叙事与自我表达结合,体现世纪青年的特殊身份与心灵诉求,在宏大题目之下,依然可以找到自由发挥的缝隙。 当然,这道题目还有一个限制,即留待2035年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需要合理联想和想象,以体现“读者意识”:作为写作者,现在的“我”与未来的“我”的关系,“我”与出生于新时代、又在新时代成人的新一代“18岁”又是什么关系,应该以什么话题进行交流,如何交流……这些问题需要想清楚方能妥帖接地。 |
相关阅读:
- [ 06-08]高考这方风景:“高考红”和“旗开得胜”
- [ 06-08]高考风景:家长特意调休穿上红衣为孩子加油
- [ 06-08]一女生高考因迟到未拿到准考证哭泣 工作人员施以援手
- [ 06-07]高考期间或有雨 厦门考生不妨多带一套衣服
- [ 06-07]厦门1.5万考生今天高考 可能有雨请尽早出发并带上雨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