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高校多层次助学扶困 扶困励志多关爱新生入学不发愁

2018-08-14 10:44:18杨珊珊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校园处处有帮扶

今年暑假,厦门理工学院微信公众号“厦理工e起来”持续开展“亲情陪伴,e仔买单”活动。通过这个平台,学校将陆续送出总计10万元的亲情大礼包200份,用于报销同学们暑假回家的往返路费,在鼓励学生回家陪伴亲人的同时,更减轻了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

在厦高校普遍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入学后,学校为困难学生提供了校园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生活补贴等渠道作为长期性的后续保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郭素芳是华侨大学2016级的学生,出生在江西的她因为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入学前就申请了生源地贷款,并申请了华侨大学的“绿色通道”,成功获得了资助帮助的同时,也成为学校“阳光成长计划”的一员。

在老师的关心下,郭素芳先后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学生办事大厅等地勤工俭学。

“在勤工俭学岗位上,我为学生和老师服务,虽然工作的内容比较杂,但也因此在做事和人际交往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郭素芳说,在以劳动换取补助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成长。据悉,华大每年开设近3000个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

“我们学校在勤工岗的设定上,重点倾向于一些技术岗位,比如老师助理、校园网技术开发等,都优先面向困难学生开放,让他们在干事中提升综合能力。”集大学生处相关负责老师介绍。

大部分学校还设立特殊困难补助,对突发事故、受灾或意外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扶。值得关注的还有,在厦门理工学院,对困难学生的帮扶进一步延伸到临近毕业时,学校拨出专项资金给困难毕业生用于简历制作和找工作的交通费等,还为困难学生参加竞赛、出国交流、创业等提供资助,解决“双困”毕业生的后顾之忧,每年为接近500人次的毕业生提供就业资助,发放就业资助金近90万元。

帮困更要励志

今年暑假,郭素芳有点忙。上个月,她所在的学生团队刚刚到晋江市开展名为“闽赣两地官方与民间扶贫机构在精准扶贫中角色调研与分析”的项目,这个月中旬,他们还要去那里的“爱心格子铺”当志愿者。

从一入学,郭素芳就被纳入了学校的“阳光成长计划”。华侨大学的“阳光育人体系”旨在经济资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转变模式,将资助重点转向“能力提升”,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就业竞争力。

郭素芳说,学校组织的“阳光自助营”,开展了演讲、摄影、读书分享会、急救等主题培训,让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如今,她经常和自助营的同学一起,利用周末时间到儿童之家关爱自闭症儿童,她还成为学校的一名“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将国家的资助政策送进乡村、普及宣传。

扶困更要励志,为了大力推进资助育人,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厦门高校不断搭建学生自助平台,培育学生自立自强和感恩回馈社会的精神。

在华大,经济困难学生一入学,学校便举办感恩信件邮寄活动,让学生在明信片上倾诉对家长的感恩之情、书写对未来的寄语,把感恩、诚信、励志教育等价值引领有机嵌入新生资助全程。

在厦大,为推进落实“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学校举办了名为“爱无疆”资助育人的主题报告会,由老师为学生做主题为“‘受助、自助、助人’的多维阐释”的主题报告会,与学校的困难新生共同分享……

自强不息,不少学子也以实际行动感恩回馈社会。厦门大学药学院药学系2017级药理学硕士黄飞榕在困难的家境中成长,立志要成为一名医药工作者,救死扶伤,帮助家人乃至更多人远离病痛的折磨。在顺利被保研后,她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选择到更艰苦的地方去——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内蒙古额济纳旗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

“支教一年,受教一生,育人同时也是育己。我总会想起在额济纳旗的日子,每次想起,我的嘴角都会忍不住上扬。”黄飞榕说,在支教过程中,她也收获了更多的自信。自立自强的她还获得了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的2017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志强之星”提名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