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推新规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两岸知识产权等深度融合发展 为台湾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护航 海西晨报讯(记者 潘薇 陈翠仙)7月6日,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在厦门红点设计博物馆举办,来自两岸科技、金融业者及专家近60人齐聚一堂,一同分享交流专利发明产品,布局产业未来发展。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也为两岸科技、金融产业的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与会嘉宾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的台湾业者及人才来厦发展。 《若干措施》提到,高标准建设台湾地区标准化(厦门)研究中心,推动两岸知识产权深度合作;奖励台湾发明专利在厦门转化等。参与论坛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措施有望吸引更多台胞来厦投资创业,推动两岸产业的深度融合。 此次论坛主办方之一、厦门市智能制造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方淑贞说:“未来10年至30年,两岸人工智能、AI等技术发展是趋势,这些技术将在金融、医疗及科技产业等领域广泛运用,这些也是厦门十分注重发展的产业,厦门有好政策及营商环境,将会吸引越来越多台湾发明落地,促进两岸产业共同发展。” 对此,台湾科技大学东南区校委会理事长曾月春十分认同,她告诉记者,大陆为台湾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支持。据她介绍,目前台湾科技大学有400多名校友在大陆的不同岗位上奋斗,而厦门更是校友“登陆”发展的首选。“厦门的惠台措施不断落地,对于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台青给予了不少帮助。”曾月春告诉记者。 在曾月春看来,大陆的发展空间巨大,她希望以东南区校委会为基础,打造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也会为企业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我们的校友既有企业家,也有在高校任职的教授。利用校委会的平台,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曾月春介绍说,现在正是毕业季,他们也积极为正要踏入社会的校友提供来大陆发展的机会。 在博智深学教育智慧制造事业部任职的台胞李永辉也致力于为两岸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他认为,大陆智能制造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方兴未艾,需要大量的人才。“在人才的培育和吸引力这一方面,大陆已经赶超台湾了。”李永辉解释说,很多台湾的年轻人愿意来大陆发展。如何让这些人才融入大陆的智能制造产业,这是他所思考的问题。 特写 台胞“登陆” 拿下32项专利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台湾大学机械所博士后邱亦睿坦言,当初正是看中厦门的营商环境以及厦门的惠台措施,才选择来厦门发展。 “厦门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金融业,这些也是台湾的优势所在,对于台湾业者来说,来厦门发展十分合适。”来到厦门已有5年的邱亦睿是位机械达人,来到大陆后他获得了不少专利,目前授权发明专利2件,公开或申请发明专利6件及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4件。此外,他还指导学生获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等共30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等科研项目立项17项等。 对于厦门近日发布的新举措,邱亦睿表示这也给了很多台湾业者机会。他说:“厦门越来越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据我所知,接下来厦门还将成立两岸知识产权法庭,为营造两岸经济、贸易、技术等领域合作、创新的良好氛围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在论坛期间,邱亦睿还带领着学生展示最新的研发项目成果。他介绍说,他的团队计划在8月份生产出第一代太阳能辅助动力智能老年代步车。“如今大陆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出行问题也成为关注点,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老年代步车产品,与之相比,我们所做的研发项目更注重智能,运用5G及太阳能等先进技术进行定速巡航、GPS定位、过流保护、电磁刹车等,确保老年人代步行车安全。” |
相关阅读:
- [ 07-05]厦门集美多举措吸引更多台湾青少年来厦开展研学交流
- [ 06-25]台湾学子搭“中远之星”来厦研学
- [ 06-23]携手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庄稼汉会见台湾云林县县长张丽善
- [ 06-20]《过台湾——从历史走来》新书首发式在厦门举行
- [ 06-19]第七届海峡杯帆船赛昨起航 两岸13支队伍横穿台湾海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