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2020-05-22 16:51:14  作者: 杨珊珊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以生态文明教育涵养学生全面发展 

——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东南网5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通讯员 张洁玲 王炳勇作为厦门市教育局直属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厦门五缘实验学校自2008年建校起,就致力于打造生态文明校园,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优秀人才。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生态特色课堂,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学校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厦门市创建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福建省携手共创绿色生态文明单位”“厦门市文明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打造生态校园 浸润学生品格

走进位于厦门五缘湾畔、厦门五缘学村内的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绿地散落学校各个角落,随处可见的花卉树木、小桥流水点缀了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校园。绿色的校园吸引了不少生态小伙伴,鸟儿在草地觅食、树上歌唱的场景抬首垂眸间可见,校园自有多样的生态系统。

享受着生态校园带来的愉悦,八年级(2)班学生柴博腾说:“这些景色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放松心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在三角梅、凤凰树、水车、小桥流水衬托的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中,学生们可以体验劳动的光荣与幸福;厦门实行垃圾分类后,校园道路两旁设置了许多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展板……潜移默化中,五缘实验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理念和良好习惯。

“树人堂”“育才阁”等建筑名承载学校重望,让每一个学子明白自己所肩负成人成才之使命;“先贤径”“心鉴池”和校训“用心尊重”教育师生做人、做事;“弟子规”“三字经”“孔子广场”“鲁迅雕像”向五缘学子传递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崇德育行,树人育才,学校利用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浸润学生的人格品行,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文明有礼的学生。

实施生态课程 创新教育机制

学校生态资源丰富,立足校园本身的软硬件,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精心设计生态课程,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打造生态文明教育亮点。

学校生科实践社团辅导员王炳勇老师介绍,校园常年鸟语相伴,学校便开设理论课程《观鸟入门》 《呢喃鸟语》等,印刷出版了《厦门五缘实验学校校园鸟类》《厦门五缘实验学校校园植物》等图书,在实践课程中,带着学生去探索校内的鸟世界,进行校园鸟类调查、鸟类胸章的制作等。以此独特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植被多样的校园,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生态素材库。为美化校园环境,增加科普宣传方式,提高师生保护校园植物意识,生物组组织学生策划开展了“致绿色文明,扬五缘风采”校园植物调查课题研究活动。对校园树木植物进行种类统计和编号,编写校园植物志,制作宣传书签,设计个性化铭牌……通过“微行动,探索绿色地图;探书海,汇集植物名录;传绿意,悬挂树木铭牌;承文明,开展宣传活动”4个环节的活动,师生们更加关心爱护校园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生态文明教育水到渠成。

不仅在校内立足课堂,创新性地渗透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并以“微问题”切入,见微知著开展课题研究,根植生态文明价值观,学校还通过家、校、社融合,组织学生走向户外。以“横向联合,多方参与”的思路,通过一系列研学活动,学校拓展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深化开展教育。

在学校生科社团与禾缘社区联合开展的关于紫水鸡与生态农业的实践活动中,师生们走进张埭桥水库,和厦门市观鸟协会成员们一起,邂逅紫水鸡。认识“世界最美水鸟”和众多野生鸟类,了解它们的栖息地。

“在‘走近中华白海豚,传习闽南中草药’的活动中,我们到火烧屿海豚救护与繁育基地和厦门慈济北宫青草药研学中心,了解了白海豚的物种现状,以及厦门市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白海豚所做的努力,还学习了有关中草药的知识,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柴博腾回忆,多样化的活动,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启发他们发挥自己的力量参与生态保护。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