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台海 > 正文

立足厦门联结闽台 海沧惊艳两岸

2020-12-14 07:39:59  作者: 林静娴 陈成沛 陈于晨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立足厦门联结闽台 海沧惊艳两岸

东南网12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静娴 陈成沛 陈于晨)12日,参加第九届海峡媒体峰会的两岸媒体联合参访团,全方位探访海沧这座“台味”浓浓的美丽城区,从半导体到生物医药,从青礁村芦塘社到开台文化公园,不管是产业发展还是两岸融合,尽皆收录于两岸媒体人全媒体、多角度的报道之中。

共谋发展 提升服务,助力产业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是海沧区引以为重的三大主导产业。在12日的参访过程中,两岸媒体人不仅对海沧区这一“厦门跨岛发展的桥头堡”有了更直观的体验,更对“海沧速度”叹为观止、大加赞赏。不管是推动招商,推动产业专业化、市场化,还是进一步强化一线服务意识、全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海沧区委区政府在这其中,切实发挥了帮助企业倍增发展、实现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的作用。

作为全厦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海沧区委区政府将集成电路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谋划,积极构建大陆半导体产业重镇。经过三年的发展,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聚集了通富、士兰、金柏、云天、安捷利美维等6个制造业项目,开元通信、码灵、海矽微、格威等30多个设计类项目,总投资超350亿元。“海沧区委区政府相当给力!”厦门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表示,海沧区通过政策倾斜和产业扶持等多种方式,已经把厦门的半导体产业园区规划得既稳妥得当又科学合理。不仅让海沧的半导体产业园区更好地发挥在产业链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还能借此吸引更多人才留在海沧。

人才服务向来是海沧区的重要落实点,厦门海沧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集成电路为例,业内普遍认为台湾具有人才优势。因而海沧区通过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投入丰厚资源吸引台湾人才来大陆发展。目前包含两岸青年人才在内,海沧的产业人才集聚已达两千余人,在大陆产业版图中形成了区域特色、占据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海沧生物医药产业由投资区设立初期的零星项目起步,2012年以来列入全市重点产业链群,目前已步入了快速发展期。以厦门生物医药港为核心的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首批入选的17个生物医药领域产业集群之一。根据厦门海沧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海沧区生物医药港副总经理李晔介绍,截至2019年底,海沧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219.91亿元,在今年的抗疫斗争中逆势上扬,在防疫产品的带动下实现爆发式增长,1-11月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41.7%。

正如海沧各大产业园区中的企业代表所说的那样,海沧区委区政府在实际的作为中,切实地解决了产业园区所碰上的杂症难题,也实在地为产业园区生产供应链的上下游环节,做到了政策把关、服务把关的双重保障。正是由于海沧区委区政府的高瞻远瞩和亲力亲为,海沧的产业园区才能在规模、营收、人才、社会价值等方面都屡创纪录、保持稳步上扬的趋势。而这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两岸融合 芦塘样本,乡村振兴

除了在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上积极作为,海沧“能见度”最高的,还是它在两岸融合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12日下午,一下车来到青礁村芦塘社,台湾青年王嘉麟就迎了上来,听到软糯温柔的导览,前来参访的台湾记者恍若回到了家。

待沿着“我想静径”往里走,处处可见台湾文创的印迹,更妙的是与在地文化很好地结合,筑起社区新生,连早就对台湾休闲农业“见怪不怪”的台湾媒体人,都连连赞叹。而这,正是海沧引以为傲的“芦塘样本”——共建共治共享的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为了守住不变的乡愁,在这片承载着千年耕读文化的土地上,两岸同胞携手共建,共同解锁了芦塘美丽乡村建设的密码——“我们参与了,村庄就变了。”

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佩珍——这个已经扎根在海沧整整七年的台湾资深社区营造规划师,带领两岸工作团队,实现了一个乡村的华丽转变。

如今,海沧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活跃着越来越多台湾青年的身影,他们积极投身海沧乡村振兴,在这方热土施展一身才华,在共担责任、共建乡村、共治家园、共享成果中,分享着大陆及海沧的发展成果和发展机遇。

李佩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振兴的根本意义在于“造人”,即改变村民的理念与认识,所以,她坚持“由下而上”的社区营造概念,先“造人”再“造物”,跟村民一直保持非常密切的互动,而不是单纯建筑设计师去设计空间环境——以问题为导向帮村庄解决相关需求,共建、共治,才能共享。

这样良性运转的村治理机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芦塘样本”,吸引大陆众多新农村建设团队前来取经,助力乡村走出村庄空心化、内生能力不足困境,复兴家园。

现场的台湾媒体驻大陆各地记者表示,希望引进这种模式,“因为这是大陆当前乡村振兴的前景所在,绝对大有可为”。

抚今追昔 到台湾去,从台湾来

海沧青礁村不仅是两岸同胞共建共治共享的表率,同时也是闽台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在这里,青礁慈济东宫、院前闽台生态文化村、开台文化公园比邻而居。12日下午,参与第九届海峡媒体峰会的两岸记者造访了位于青礁村的海沧开台文化公园,在这座大陆首个以纪念颜思齐开台为主题的公园中抚今追昔,更深刻地感受到两岸历史文化的同根同源。

400多年前,生于海沧青礁村的颜思齐率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等众多闽南健儿,纵横台湾海峡,拓展海上贸易,驻扎屯垦定居台湾,实现台湾由蛮荒迈向文明的起步,因此被称为“开台王”。开台文化公园的落成,正是对先祖筚路蓝缕的艰辛开台文化的纪念,也成为两岸颜氏宗亲魂牵梦萦的祖地根脉。公园内随处可见台湾知名政治人物如洪秀柱、连战、颜清标颜宽恒父子等人的题词,足以证明这里已成为面向闽南、联结台湾、情系中华的重要人文载体和情感纽带。

在这里服务的台青王嘉麟告诉我们,过去青礁村居民其实并不太清楚颜思齐文化,对于青礁颜氏“开基祖”颜慥(北宋著名儒宗,“复圣”颜回第五十代孙)的故事也知之甚少。台青与在地乡贤一同将这段历史关系重新梳理,通过“培根计划”带领当地小朋友一起挖掘自己的故事、写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当村民们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而这些也都是台青们从台湾带来的经验。

在开台文化公园为两岸媒体讲解在地历史文化的,也是一名来自台湾的青年刁威淇。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礁村过去也以农业生产为主,与台湾的一些农村相同,存在人口外流的问题。因此他们希望通过打造人文环境,让产业可以进一步提升。刁威淇说,当一个地方拥有历史文化题材,等于有了一个可以向外推广的品牌。外面的人会想来这里看看,当商店、餐厅、民宿、农家乐、研学基地,这些重要节点打造起来后,未来就有可能形成一片观光区,让村子的产业有新的变化。

除了开台王颜思齐之外,青礁村还有保生大帝行医救人的故事,保生大帝的民间信仰,同样是闽台民间文化的重要联结。闽台历史文化千丝万缕的渊源在这里凝聚,而在此基础上海沧区举办的保生慈济文化节、海峡两岸汉字节、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海峡两岸乐活节等,也成为如今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刁威淇说,以开台王文化来说,过去颜氏在这里发家,然后到台湾去,现在台湾同胞回到这里,寻找自己的祖先,寻找自己的来处。每年都可以看到许多台湾朋友回来,还有世界各地的宗亲、华侨和信众,回到这里,认识这里,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