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湖里区 > 先锋湖里 > 最新播报 > 正文

厦门市湖里区开展“邻聚幸福里 共圆百年梦”主题活动

2021-06-28 12:47:20  作者: 庄筱婧 王珏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欣悦园小区“四点半课堂”。

铁路家园小区的报到党员开展绘本阅读志愿服务。

水产研究所组织志愿者开展“公益便民服务进小区”活动。

吕岭社区引入专业力量,为老人提供周到的照护服务。

厦门日报讯(记者 庄筱婧 通讯员 王珏)“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激励我们为群众想得更多、做得更好。”昨日,带着来自居民的认可,10家优秀“双报到”单位站上颁奖台。七一前夕,一场名为“邻聚幸福里 共圆百年梦”的主题活动在湖里区召开。

“生活在湖里很幸福。”在湖里区,居民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这也是百姓对近年来湖里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最好的评价。

如何让百姓感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如何让社区这个基层治理的“小社会”更加和谐?面对精细化治理“大考”,湖里的“解题思路”是——近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活”社区。

近年来,湖里区以党建为抓手,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资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效破解了城市基层党建融合不足、小区业委会和物业管理方面存在的堵点难点等问题,构建起党组织引领下的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积极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为城市基层治理探索了“湖里模式”。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当前,湖里区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精准”上下功夫,做好“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的有效对接,用好共建资源,积极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形成“主动报到-承诺践诺-项目认领-作用反馈”有效闭环,提升“结邻”共建实际成效,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让社区更加有爱、让邻里更加和谐、让市民更加文明、让管理更加有效、让组织更加坚强有力。

“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持之以恒推动近邻党建和精准‘双报到’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湖里百姓更幸福、更满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里区相关负责人说。

聚焦小区点对点

精细化管理 网格化服务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湖里各个社区得到了生动诠释。昔日环境脏乱的“问题小区”,摇身一变成为绿意盎然的温馨家园;不久前还互不相识的“门对门”,现如今已是互相照看老人、孩子的“一家人”……

早在5年前,湖里区就率先全市探索近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开敞式、组团化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探索近邻党建工作模式,在织密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治理质效、强化工作保障上下功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共同体”,有效化解社区治理难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目前,湖里全区共成立404个小区党支部、1836个楼栋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在城市最末梢的全覆盖,率先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100米”。

如果说这些数字说明了覆盖面之广,那湖里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则体现在小区的分类治理。针对安置房、老旧小区、职工宿舍、普通商品房、高端商品房五类不同类型的小区,湖里根据“一小区一支部”原则,以支部为引领,从小区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一整套定制化治理方案,真正实现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基层治理自身的深度探索。

在湖里,基层治理不仅精细,也很有条理——小区党支部因地制宜开展网格化服务,不仅在服务上根据物理空间划分网格,以片、组和楼宇为单位提供精细化服务,更构建网格化的综合管理平台,让原本松散的管理格局变得更加系统、有序。

互联互动互交心

精准“双报到” 为社区治理升级加力

电梯使用时间高达10余年,老化失修,一年来频繁出现“掉梯”“滑梯”现象,线路故障超过150次,居民上下楼提心吊胆,惴惴不安——这是高林一里小区过去的“老大难”问题,但市委宣传部来小区“双报到”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结对子”后,市委宣传部结对干部立即将问题反馈给市住房保障局,多次沟通协调加快这片保障性住房小区的老旧电梯更换事宜,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湖里持续开展“深化双报到,为民解难题”活动,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共建、互联互动作用,积极搭建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以“大党建”促进“微治理”。目前,已有395个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小区党支部“结邻”共建,8510名在职党员主动认领小区服务项目3600多个,帮助解决了一大批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更是“双报到”厚积薄发的一年。结合“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湖里区创新搭建“百个小区的幸福链接”平台,把群众需求与共建资源进行精准对接,按照“建账-链接-落实-验收-表扬”五步工作法,推进98个小区“党建办实事”项目落地见效,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精准双报到”的号召下,国企党组织也纷纷加入“双报到”行业。地处东渡社区的都市港湾小区,一直以来因为缺乏公共空间被居民诟病。“以前我们小区其他都好,就是活动空间少,平常老人想搞点活动,或者几家孩子想一起画画,都很难找到一个室内空间给他们。”张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小区党支部听到居民呼声,及时找到“双报到”单位特房集团反映需求,特房集团党委当即决定将闲置的售楼处拿出来,为小区居民开辟党群之家。从此,老人有了聚会的场所,孩子有了学习的空间,邻里来往多了,居民幸福感也提高了。

互帮互助互提升

激活内生动力 实现小区焕发新生

一提到园山公寓,周边的居民都会说起“园山电台”,没想到这个建于1995年的老安置房小区,会因为有自己的电台而出名。在党支部引领下,居民自发搭建“园山电台”,初衷是唤醒大家共同的记忆,增进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园山电台”邀请辖区有识之士走进电台间,创新打造“书记下午茶”“医生在线说”“小区故事汇”等栏目,还时不时进行养老保健、文明创建、防诈骗等相关知识普及。

“没想到,我们小区也有自己的广播电台,真是实现了‘咱厝的广播,咱厝的声音’。听着乡音,聊着街坊邻里的故事,我觉得很亲切、很有归属感!”今年刚退休的王阿姨欣慰地说。

基层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让百姓过上理想的幸福生活。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抓手,以硬件设施为保障,最终都希望落到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上来。

镜头切换到高林新城小区——这个安置房小区,曾经由于种种原因,征迁多年未能顺利入住。在高林党委的“1+N”多元服务模式推动下,现在不仅返迁安置全面完成,党建朋友圈和服务治理圈形成规模,居民更是自发组建舞蹈队、腰鼓队、健身球队、太极剑队等4个文体活动社团,还为居民搭建了相互熟识、学习的平台,形成“邻里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类似的景象在铁路家园小区也能看到——在这里,家庭、邻里、社区主动搭建起“幸福家庭影院”“幸福亲子课堂” “幸福互助小组”等多个幸福组织,不仅激活了小区文艺创新基因,更在邻里间筑起幸福“心”家园。“退休前,我和邻里是工作上的伙伴;退休后,我和邻居是小区治理的‘战友’,大家一起改造小区、美化环境,还组织各种活动丰富退休后的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我感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去年退休的陈阿姨告诉记者。

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发展合力。近邻党建在湖里的扎实落地已发芽生根,并激发一系列化学反应——邻里关系近了,居民感情好了,市民的主体意识被进一步激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持续优化,蓬勃发展的景象,近在眼前。

【链接】

“幸福链接”工作机制

湖里区在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创新建立“小区吹哨、部门报到”“共建支持、聚力借力”“强壮内功、自我造血”的“三项机制”,有力破解了一大批困扰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建立“小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将区直部门等力量资源下沉小区,推动解决小区治理大事难事。

二是建立“共建支持、聚力借力”机制:以小区治理需求为导向,积极撬动城市基层党建丰厚资源,为小区提供帮助支持,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三是建立“强壮内功、自我造血”机制:大力激活小区治理内在活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的“主心骨”作用。

【数据】

近邻党建五年成果

●全区共成立404个小区党支部、1836个楼栋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率先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100米”。

●共组建了465支“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小区排忧解难。

●共成立了191个小区调委会,超过一千名法律专业人士、党员、片警、社区工作者扮演起小区调解员角色。

●已诞生139名小区警察、112名小区城管、145名小区律师、221名小区教师、205名医生,为居民安全、教育、健康保驾护航。

●5个街道、54个社区、286个小区建成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站点),15分钟近邻服务圈就在家门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