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在翔安这里,发现乡村之美

2021-11-19 10:59:51  作者: 陈挺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翔安区加强整体谋划、区域布局,突出产业带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这里,发现乡村之美

东南网11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挺 通讯员 林瑞声 叶晓菲 余慧娴去年以来,厦门市翔安区分两批次推进19个试点示范村建设,共策划生成114个项目(包),总投资8.05亿元。同时,翔安区还重点策划生成“马塘山-大帽山”“茂林-黄厝”等5条乡村振兴动线,共生成42个项目,总投资1.8亿元……日前,2021年翔安区前三季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详细介绍了乡村振兴的进展。

今年,翔安区委、区政府强化示范引领,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标准,在分批推进试点示范村及原有乡村振兴动线创建成效的基础上,着力加强整体谋划、区域布局,着力突出产业带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串点成线

“目前,每年我们的火龙果鲜果及其衍生产品在网站销售额有300多万元。”今年45岁的陈海云是土生土长的大宅人,乘着乡村振兴发展的东风,引进食品深加工技术,并积极带动村民共建乡村旅游配套的农家乐、餐厅、民宿等项目,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强了凝聚力。

去年,翔安区打造的“马塘山-大帽山”“茂林-黄厝”两条动线成效日益凸显。其中,“茂林-黄厝”动线沿线黄厝村的餐饮店,已由原来的3家发展到17家,26家文创工作室相继入驻黄厝文创产业园区,大宅社区火龙果年产值4000多万元,火龙果副产品营销额达180万元,有力带动村民增收。同时,带动范围辐射至周边云头、乌山、后溪,推动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连片发展。

今年,翔安区更加注重以产业为导向,重点选取产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强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以动线沿线产业、文化、景观节点为主,沿线综合环境整治为辅,连点成线,串联生成2021年度“新圩-蔬香绿野”“内厝-悠然原乡”两条乡村振兴动线,以乡村旅游作为驱动引擎,带动沿线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

同时,该区还将策划“大嶝-红色海岛”动线,途经大嶝战地观光园、双沪社区、田墘社区和新阳塘社区,全长约8公里。

典型示范

“综合体项目运营以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智入村,对田园进行创意开发,为土地赋能,先后开发了植物作画、田园课堂等内容,累计吸引20多万人次游客到田间体验,带动150个村民参与就业。”新圩镇面前埔田园综合体七彩田园项目负责人吴泗海介绍,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业务走上正轨,吃上旅游饭,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也返乡创业,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他觉得“一切都值得”。耕耘乡村的吴泗海,不久前获得“福建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

七彩田园项目仅仅是面前埔村党支部紧抓乡村振兴机遇的一个小小缩影。据悉,面前埔村党支部大力推动党建富民强村工作,成立庄家宝等9家农民合作社,共吸引50家农户加入,每年销售蔬菜利润达250万元;澳头社区大力发展海鲜餐饮业,吸引了舟一美食文化空间、大厝宅等15家海鲜餐饮业品牌入驻,每年营业额约9000万元,带动300多人转产就业……近年来,翔安培育了许多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试点示范村,如新圩镇面前埔村、香山街道大宅社区、金海街道澳头社区等。

2021年度,翔安区围绕“五大振兴”要求,重点打造10个试点示范村,生成产业类、文化类、治理类、基础设施类、环境提升类项目,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村。

内厝镇琼坑村“围绕荔枝园做文章”,依托现有300亩果林产业,发展休闲生态农业,打造“琼坑荔枝生态观光园”,形成“荔野山踪”特色品牌。目前,琼坑村已建立村民合作社,完成荔枝园土地集中收储。新圩镇乌山村是闽南最主要的青葱种植基地,通过强化青葱产业支撑作用,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建设用地及闲置资产建设青葱产业中心、村小组服务站,打造公共空间用于青葱品牌文化展示、村民农业技术培训等,促进村内产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延伸,提升品牌效益。同时,乌山村注重提升村内环境,打造集田园体验、村居生活为一体的特色乡旅综合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