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教育 > 正文

厦门团市委:高举旗帜跟党走 凝心聚力新征程

2022-05-04 10:26:52  作者: 卫琳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亮点2

立德树人 青春奉献勇担当

厦门团市委历来重视做好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动青年群体涵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让“勇担当”成为青春底色。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鹭岛青年的身影,越是艰险,越是向前。

自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厦门团市委第一时间向各级团组织发出倡议、招募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的动员令,组织号召青年志愿者1.6万余名奔赴抗疫一线。在各街道核酸检测点,青年志愿者与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用心维持现场秩序,耐心解答市民问题,暖心帮助特殊人群,筑起了抗疫战线上的青春堡垒。截至目前,共开展志愿服务2.8万余人次;发布网络产品286条,阅读量450万;并通过30余个宣传矩阵,影响覆盖480万人次团员青年。

厦门团市委通过选树各类“向上向善”好青年、自强之星等青少年道德模范,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道德品格;通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婚礼简约新风尚、诚实守信新风尚等道德实践活动,培养有责任心的担当青年。

全市现有49万余名青年在“志愿汇”信息平台登记注册,青年志愿者成为厦门精神文明创建领域的一张亮眼名片。去年,3000余名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到2021年厦门马拉松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保障工作。他们青春的笑脸、专业的服务,为各项活动的圆满举办增添助力。

厦门团市委积极引导青年奉献社会。先后举办“青·消费”线上福利派送、“留厦过年·温暖相伴”等活动,引导青年企业家助力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助力“开门稳、开门红”,累计推出节日消费券7万余张,带动消费1.6亿元。携手市青联针对“新厦门人”子女、特殊青少年等群体,遴选本市15所学校打造青联“希望小屋”。动员青联委员参与爱心助学公益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增强了责任担当。

亮点3

服务大局 拼搏奋斗大作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青年是当之无愧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近年来,厦门团市委不断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等工作,引导广大青年爱岗敬业、建功成才,踊跃投身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队伍。

在特区建设的热土上,有青年身影——厦门团市委积极开展青年英才“双百计划”,累计培育“青年双百”人才351人,累计兑现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推荐三批次16名来厦就业创业台湾青年获评省台湾高层次人才。在榜样引领下,有更多的青年人才在厦“落地生根”,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在推进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家园、服务金砖厦门会晤、争创文明典范城市等重大工作重大活动中,广大特区青年立足岗位、顽强拼搏,挥洒青春汗水,贡献智慧情感,展现特区青年风采。

在两岸融合的交流中,有青年身影——厦门团市委举办海峡青年论坛、三门青年论坛、两岸大学校园歌手邀请赛、两岸青年(高校)创意创新创业邀请赛等全国性两岸青少年交流项目,两岸青年交往持续加深。

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有青年身影——厦门团市委发动市青企协会员单位为临夏州、固原市泾源县培训电商人才近600人次,开展“团团助农”直播等活动,实施“互联网+”产业协作扶贫的新模式。组织青年教师赴宁夏、新疆昌吉州研学,发动青年企业家在甘肃、宁夏等地捐建希望小学、“向阳花”希望教室,支持教育扶贫事业。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有青年身影——厦门团市委通过“银团合作”发动金融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先后有6批76名金融青年到各级共青团组织挂职,发挥优势助力培育优秀农村合作组织和青年致富带头人。自2013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贴息、扶贫、农业贷款3.92亿元。

1  2  3  4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