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省媒看集美 > 正文

厦门集美:聚集成改革之力 谱融合发展新篇

2022-12-28 14:21:06  作者: 林泽贵 黄鑫 瞿凯强 王小杰  来源: 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系统性集成化推进

两岸融合创新局

位于集美的台企富全钢铁有限公司,最近正在集美区台企上市联盟的支持下优化上市方案。近两年来,在台企上市联盟助力下,集美新增2家台资上市公司、1家台资新三板企业,4家台企进入重点上市后备企业,204家进入两岸股交中心。区财政部门主动联合厦门大学首创上市人才培养模式,举办重点上市后备企业高管研修班,7名参加研修班的上市后备台资企业高管表示获益匪浅。

“集美优质台企不少,或因涉税问题处理不当、担心上市成本太高、不太熟悉政策流程,直接或间接影响上市进度,不懂上市、不敢上市的现象普遍存在。”集美区财政局/金融办(上市办)负责人汤春海说,集美区台企上市联盟作为全国首创,凝聚集美全区28个部门工作合力,并特邀4家专业机构作为联盟顾问,“一条龙”“一站式”解决在集台企上市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支持在集美的台企利用大陆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留厦来”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

集成改革,核心在于集成,关键在于改革。怎么“集成”?改革“难点”在哪?

没有经验可借鉴,集美就摸着石头,一步一步过河。坚持系统思维、集成方法的本质是一种改革方法论创新,集美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努力把点上的工作“盆景”集成为面上的改革“风景”,开出了集成改革良方,通过各方面各领域改革举措的整体性推进,有效破解了工作“碎片化”“分散化”问题,实现了1+1>2的集成效应和溢出效应。

“要推动改革,首先要整合力量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要实现集成改革,必须防止零打碎敲,实现一体化推动。”围绕“力量资源”这一核心牵引力,集美区创造性设立区级两岸融合发展中心、两岸研学交流中心、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两岸文旅融合中心和集美区两岸融合发展智库等“四中心一智库”,打破全区40余个涉台部门工作“壁垒”,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改革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盯住“痛点”下苦功,以问题倒逼改革,正是集美区在推进集成改革的关键法宝,也体现了集美区的担当。

在长期对台工作中,除了国家、省、市外,集美区出台了系列服务台胞台企发展的政策举措,亦打造了多个平台和两岸交流品牌工程。然而,这些政策举措和平台要素相对比较零散,缺乏有效衔接,有的政策比较原则,难以在基层落实,既无法形成服务台胞台企的合力,发挥不出聚集乘数效应,也不利于特色品牌的整体塑造和有效推广。

为此,集美区成立对台工作联席会机制,推动涉台工作流程再造,建立所有涉台工程项目均由区委台港澳办牵头抓总,实施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采取考评考核、任务销号等措施,确保涉台项目快推进、真落地、见实效,实现了涉台任务项目集成。同时,梳理中央和省、市惠台政策措施,编制成册《惠企政策e码通》,注重各级惠台政策组合和区级配套政策的衔接,协同推进“政策组合拳”,实现了涉台政策措施集成。为提高服务台企台商的时效和质量,整合两岸融合各种要素,强化两岸融合发展全方位平台支撑,为台胞台企提供系统、全面、整体的政策服务和“一站式通办”服务,实现了涉台平台要素集成。为了更好发挥品牌的示范牵引效应,集美对全区两岸融合发展品牌进行创新、整合、升级,集美重新塑造了闽台研学旅行基地、“聚融壹家”台青创基地、“两岸龙舟文化节、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等18个改革品牌并进行示范推广,实现了涉台特色品牌集成,集成改革的特色性、价值性、影响力更加凸显。

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推进集成改革,在集成改革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集美区始终保持强烈的系统思维,以破解问题为导向,把呼应关切、解决问题、增进福祉等关键问题作为改革的落脚点,一边探索实践,一边总结提炼经验,形成了以“力量资源集成、政策措施集成、平台要素集成、项目任务集成、特色品牌集成”为核心的“五集成”系统改革“集美模式”,构建了覆盖全面、高效统一、运转有序的改革工作推进体系,成为集成改革的示范者。

“五集成”合力赋能下,集美区重塑了两岸融合发展工作机制体制,积步千里,破茧成蝶,促成两岸融合发展与县域集成改革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