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国风音乐会在闽南大戏院“开嗓”
2023-07-08 15:19:08 来源: 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龚琳娜 带观众学牛叫练打鸣 致力于国风音乐的推广,期待观众和她一起唱民歌 厦门晚报讯(记者 林晓云)一曲《忐忑》“封神”的龚琳娜来厦门了。昨晚,“行走的声音”龚琳娜国风音乐会在闽南大戏院“开嗓”,其中大部分曲目是首演首唱。民歌部分结合了龚琳娜多年采风所得,《茉莉花》《包楞调》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经作曲家老锣重新编配,耳目一新。另外她还全新演绎了《木瓜》《黍离》等《诗经》作品。 称厦门是“音乐之都” 为观众带来新艺术风格 “中国音乐尤其是国风音乐,它的根在民间。”龚琳娜说。她曾多次来厦演出,称厦门是“音乐之都”,特别期待音乐会的观众能跟她一起唱民歌。 为本场音乐会伴奏的,是龚琳娜和老锣于2002年组建的龚锣新艺术乐团。除了笙、筝、阮、笛萧、扬琴、二胡等民族乐器,还融入了手风琴、大提琴等西方乐器,为观众带来新艺术音乐风格的中国民乐。 龚琳娜极具个性,被网友称为神级歌者。她的歌风前卫、夸张、富有激情,曾先后荣获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等奖、第11届年度星光奖、第4届华语金曲最佳年度艺人等荣誉。 教台下观众学牛叫练声 “对抗赛”点燃厦门孩子激情 演出前,闽南大戏院举办了彩排观摩活动,龚琳娜在练声环节示范教学,带着观众一起寻找发声位置——通过学牛叫“哞”和公鸡打鸣“喔”来体验和感受。她还让参与演出的闽南大戏院梦想童声合唱团成员,与台下观众打“对抗赛”,20名孩子的激情被点燃。 龚琳娜说,她在各地采风学习民族唱腔,并研究了这些唱腔的形成原因:“大多数民族唱腔与当地人的生活环境有关。比如苗族住在山腰,所以歌音高亢、明亮,自带真假音转换;侗族生活在水边,通常是劳作完后一群人一起唱歌,所以就有了多声部。” 龚琳娜说,现在不少音乐院校教学时更偏向西方艺术,其实中国民族音乐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与西方音乐有不同的美。她希望民族的艺术能被更多人喜爱并代代相传。 恩爱夫妻因音乐而携手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寻找灵感 龚琳娜演唱风格的形成,与其多年来对中国音乐的钻研分不开。近年来,她致力于国风音乐的推广。她说,“国风”的起源可以从《诗经》的“风”“雅”“颂”寻得脉络。“国风是风俗,也是风土人情。”她说,要“走到哪唱到哪”才能了解真正的国风,因为“国风不是一个地方的风,而是全中国的风”。 龚琳娜的练歌房挂了一张“中国民歌”地图,她还研究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不同流派不同行当的唱腔,将中国传统声乐技巧融会贯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唱腔与多元的艺术风格。 她与作曲家老锣因音乐而相识、相知、相恋,成为恩爱夫妻,他们共同在中国古典诗歌及文化中寻找灵感,希望以音乐的形式激活古典诗词,让更多的人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