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播报 > 正文

贫困学子,请收下这暖心大礼包

2020-08-05 09:58:43 作者:于忠宁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两延一减”,助学贷款新政为高考生护航——

  贫困学子,请收下这暖心大礼包

  “今年上大学,正好赶上新政策,这下没有后顾之忧了。”

  “今年9月大四了,在准备考研,考上研究生估计还要继续贷款,助学贷款明显缓解了我们家的经济压力!”

  “感谢,兄弟姐妹3个都是贷款上的大学,不然真的读不起书了。”

  ……

  近日,在一家社交媒体上,一则《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重大调整》的新闻引来不少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受益者的评论和点赞。

  在今年高考分数揭晓、高校招录工作进行期间,教育部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助学贷款有三大调整:助学贷款还本宽限期从3年延长至5年;助学贷款期限从学制加13年、最长不超过20年,调整为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2020年1月1日起,新签订合同的助学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执行。“两延一减”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民生温度。

  这是继2015年7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调整以来的又一重要举措,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为广大学子特别是贫困家庭学子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上的一份暖心礼物,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走进大学校园。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利用金融手段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和支持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收费制度逐步实施,低收入家庭就学问题凸显出来。为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等问题,我国制定实施了以财政贴息贷款为手段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助学政策。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三个覆盖”,即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而且其完善程度前所未有、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切实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对于本专科阶段的大学新生来说,不仅有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进入大学后,还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系列奖助政策的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道路上,不仅学费、书本费以及基本生活费能够得到保障,资助政策还正在向“资助育人”“发展型资助”发展,越来越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深造学习、发展自我的机会。据统计,从1999年至2019年间,国家助学贷款共计发放近2420亿元。

  历时30多年发展,中国助学贷款政策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实际,不断拓展国家助学贷款的服务面和贷款额度。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会长白华介绍,助学贷款相关政策的调整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还款期限”和“利息”两大核心进行的。在“还款期限”方面,2000年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贷款学生毕业之日起开始偿还,毕业后4年内还清。2015年的政策规定,贷款最长偿还期限大幅延长至20年,还本宽限期从2年延长至3年。今年新出台的政策在还本期限和贷款期限方面进一步延长。在“利息”方面,2004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改变了此前在整个贷款合同期间对学生贷款利息给予50%财政补贴的做法,实行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全部自付的办法。近日新出台的政策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新签订合同的助学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30个基点执行。

  有专家指出,健全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既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权、守护教育公平的要求,更是助力他们通过教育成长成才,改变个人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向上流动的要求,是以教育扶贫促进社会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记者 于忠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