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播报 > 正文

假离婚梦碎,中介现离职潮……这轮楼市调控不一样

2021-08-12 14:59:08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揭晓经   我来说两句

自7月23日,住建部等8部门联合发文重拳出击整顿房地产市场以来,多个热点城市政策齐发,楼市调控的高压态势再度升级。

整顿中介、限制二手房定价、严查经营贷、增土地供应、鼓励租赁、打击学区房炒作……业内人士预计,新一轮的调控风暴或将倒逼下半年的楼市走向发生变化。


资料图:正在建设中的房地产楼盘。记者 张斌 摄


政策高频“补漏洞”

“唉,被堵了也好,再也不用为这事儿发愁了。”8月5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四,对于北京人徐洋(化名)来说,算是得到了一种“解脱”。

当日晚间,北京市出台离婚购房新规:自8月5日起,夫妻离异的,原家庭在离异前拥有住房套数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规定的,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北京购买商品住房。政策直指假离婚买房行为。

徐洋就动过假离婚的心思。早年间看着身边的同事朋友“夫妻俩恩恩爱爱走进民政局,喜笑颜开拿到离婚证”还没有什么感觉。直到现在孩子到了要上学的年纪,她才为学区房发了愁。

“北京限购了之后,首套房的首付比例30%,二套房的则是60%,这一省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利息。”徐洋记得之前去看房时,售楼人员会“贴心”地在一旁出主意:你们夫妻俩赶紧去扯张离婚证,让一方单身去买,“只要方法巧,二套变首套”。

在购房资格上,北京围堵了假离婚购房的漏洞,同在8月5日,杭州、成都等城市也出招优化购房资格,堵漏洞。


杭州出台近年来最严调控政策,打击炒房客利用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流入人口“代持”房产获利;成都则规定赠与的住房计入受赠人家庭住房总套数审核购房资格。

“进入8月,房地产调控明显不一样了。”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如果以前调控政策大部分都是老调重弹,那么最近的调控可以说开始“动真格”,过去多年存在的调控漏洞都被明显地打上了补丁。

“2021年至今,成都已经出台了6次新政,上海更是连番9次加码。”克而瑞指出,重点城市楼市进入新一轮密集调控周期,调控力度更大,内容更加精细化,调控次数倾向于更高频次。

二手房限价成趋势

如果说过去的房地产调控重点关注新房市场,那么现在正逐渐转变为一二手房调控齐头并进。多城二手房指导价措施的出台,给楼市调控增加了强劲的“杀器”。

深圳率先在2月推出二手房指导价措施。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比下降35.4%,为近7年来上半年最低的成交量;7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量创近17个月新低,连续四月下跌。


政策的出台让深圳两年来的二手房热度神话正式凉凉。由于二手房市场遇冷,据媒体报道,深圳房产中介行业疑似出现了“离职潮”,不少房屋中介要么离职、要么休长假,整个行业流失了近12%的从业人员。

深圳之后,上海、西安、成都、宁波、三亚、东莞、无锡、金华、衢州等城市都陆续推出二手房参考价等相关措施,以控制虚高挂牌、完善二手房住房网签交易价。

“当房价平稳的时候,二手房交易会逐渐的常规化,所以未来,不论任何城市,二手房都是地产市场管理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会实行二手房指导价。

“房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正逐渐形成,是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新趋势。”李宇嘉说。

调控愈加精准,向低线城市延伸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7月全国房地产调控多达352次,2020年同期为336次;7月的调控政策更是多达66次,刷新年内最高纪录。同时,楼市调控方式、力度及细致度均出现了显著升级,调控 “工具箱”不断丰富。

梳理发现,在此轮楼市调控中,出现了越来越多非一线热点城市的身影。

8月2日,浙江金华发布楼市调控“金十条”,住宅实行3年限售;8月9日,广东惠州“惠八条”新鲜出炉,史无前例地限购限价两手抓。

在此之前,7月29日,因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和住宅用地价格增长过快,市场预期不稳,住建部约谈了惠州、银川、徐州、金华、泉州5个城市政府负责人,并将5个城市纳入房地产市场监测重点城市名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房地产调控将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受此影响,下半年一二线重点城市和过热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降温概率增大,这也会倒逼房价继续下降。

对于当前楼市,你怎么看?  (左宇坤)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