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刘春典最爱钓鱼。瞧,拿出渔具,刘春典显得多么开心。项裕兴 摄
编者按
本报“我和我的祖国·时代劳模”栏目于9月14日推出第一篇文章《鹰厦铁路建设的激情岁月》后,读者反响强烈,不少读者登录福建日报网站(m.folksfolks.com)发帖,发表自己的看法,盛赞时代劳模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的还阐述了自己心中劳模的形象,有的还热心地向本报推荐身边的劳模。
东南网-福建日报讯(刘春典 口述 本网记者 项裕兴 整理)的确,劳模精神永远不会落伍,它始终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今天,本报刊登部分网友的帖子,并推出第二篇时代劳模的报道《我在三钢当了一辈子工人》,希望广大读者继续予以关注。
人物背景:刘春典,山东枣庄市微山县人,1934年生,1955年参军到厦门,1958年转业到三钢,1959年被评为“福建省工交系统先进工作者”,是三钢首批五名省级劳动模范之一。从1958年直到1994年退休,作为一名普通工人,从事了36年话务员工作。
统一 我叫刘春典,今年75岁。我在三钢整整工作了36年。这36年中,三钢从一片荒山变成了十里钢城,从土枪土炮变成了现代化企业,作为参与创建三钢的职工,我很自豪。
我退休已15年,虽然我是山东人,可我没想过回老家定居。三钢就是我的家,处处都有我的回忆。
坚决到一线建设社会主义
1934年,我出生在山东省枣庄市微山县的一个贫困家庭。我老家很有名,《铁道游击队》看过吧,讲的就是我们那里。我从小就想当解放军,一心一意要跟党走。
抗美援朝时,我报名参军,想去朝鲜前线,可惜没去成。1955年,我终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由于在部队表现突出,1958年转业前夕,部队领导找我谈话,要送我去军官学校学习,将来留在部队当一名军官,但我考虑两点:一是自己没有文化,二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工人,因此决定转业到地方当一名建设者。
转业时,我还有三个选择:一是山东省兵役局来要人,希望我回山东;二是北大荒农场场长亲自来招工,表示国家建设北大荒急需大量人才;三是福建省工业厅来要话务员、卫生员、驾驶员。当时大家都只有一个想法,哪里最艰苦,就去哪里。因此,大家都报了北大荒。总不能全去吧,最后,部队把我推荐到了福建省工业厅。
- 2009-11-06让生命绽放“银花”
- 2009-11-06风华岁月 激越人生
- 2009-11-06绿叶对根的情意
- 2009-11-06从一只鸡到千万只鸡
- 2009-11-06敢立潮头创佳业
- 2009-11-06从花季少女到全国劳模
- 2009-11-06情系菌草为人民
- 2009-11-06做新时代的知识型人才
- 2009-11-06追求——记全国劳模、闽清县上莲乡丰达农场总经理陈谟凑
- 2009-11-06为民倾注满腔情——记全国劳模、福州吴熙中医院院长吴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