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西梧村:从“后进村”到“明星村”的蝶变
zz.fjsen.com 2023-11-20 08:41:17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是一个以海水养殖和浅海捕捞为主的滨海渔村,曾经是漳州市重点综治整治村、上访村,也是诏安县出名的后进村。近年来,西梧村以“五心工作法”,从“治理有效”破题,促进乡风文明和谐,推进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整合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前不久,省委书记周祖翼在漳调研期间,深入西梧村并肯定了该村乡村治理工作。西梧村的巨大变化是近年来漳州市以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本报记者实地调查采访并推出报道,将西梧村的生动实践呈现给读者,以期提供借鉴和启示。 漫步漳州市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一座座红屋顶小洋房掩映在绿荫中,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村道舒展在村庄里,三两孩童在妈祖公园里嬉戏打闹,渔民伴着日出满载而归……好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很难想象,十年前这里曾是漳州市重点综治整治村、上访村。 改变从治理入手,是由内向外的破茧。2014年,西梧村村“两委”换届。新班子以初心、爱心、公心、恒心、决心“五心工作法”,从治理侵占集体财产破题,焕发了民风淳、人心聚的文明新风,唤醒了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并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走向共同富裕,开启了一场村庄全面发展的“逆袭”。 “‘五心工作法’并不深奥,其实就是坚持以心换心,用干部的‘五心’,换取群众的安心、舒心、顺心和放心,干群携手,共建家园。”西梧村党委书记吴志雄认为。 西梧村探索的成效是显著的:名声变了,西梧村由后进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村庄富了,从曾经的“空壳村”变成海洋产业年产值1.8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0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8万元的富裕村。 摘掉“后进”的帽子,是与旧时代告别,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在乡村振兴的新时期,西梧村仍在探索: 如何从“治得了”到“治得好”?如何从产业到兴业?如何从物质富裕到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西梧村的大街小巷,实地感受村庄的蝶变…… 力量源泉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前提,是关键。西梧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这是其“五心工作法”的根本遵循,也是力量源泉。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领头雁’。以前的西梧村发展滞后,首要根源就是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到位。”吴志雄直言不讳。 2014年,新组建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对基层社会治理“谁来抓”“抓不实”等问题进行靶向突破。用“初心”把党员凝聚到村党组织上来,逐步打造一支正义感重、责任心强、有战斗力的班子,新班子的新面貌让普通党员和广大村民看到了希望。 “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带头啃‘硬骨头’,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新官”上任后,吴志雄在第一次党员会议上如是说,“剑”指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虾池、滩涂侵占问题。这是遗留了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村民常因此打架斗殴、上访。 听说要治理侵占问题,不少村民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走走过场。村“两委”一合计,决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从上到下、从难到易的收回模式,用“公心”推进三资清理。个别涉及侵占的党员干部带头整改,会后主动向组织交出侵占的财产,以不“侵”带来了干工作的一身“轻”。 “在‘三资’清理中,我们坚持‘三治’融合理念,发挥各方力量,广泛凝聚人心,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吴志雄说。 为顺利收回集体财产,村委会邀请法官、司法行政人员进村宣讲法律,设立村民法律课堂,建立法治工作站。对于可以做工作的,党员干部与乡贤明确任务、分户到人、上门动员;对于个别“钉子户”,村委会坚决走诉讼途径,依法维权。终审判决生效后,村委会依然与相关当事人协调沟通,让当事人争取主动,既维护了村集体合法财产,又维系了同村人的感情。 “三治融合”定纷止争、激发活力。仅一周时间,被侵占3年多的4800亩滩涂一一收回,为村集体创收470万元,且无一例上访事件。不到半年,被侵占20多年的1280亩虾池收回并进行公开招投标,盘活了村集体资产3775万元。 村集体创收了,群众最关心的莫过于“事是怎么办的”“钱要怎么花”。在公示栏上,“三资”等信息公开透明,村民可直观掌握本村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情况。村民的知情权得以保障,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党建“一子落”,治理“满盘活”。西梧村不仅大刀阔斧解难题,还在细微之处化矛盾。村里设立了诉源治理工作站,建立诉源治理排查与管控分布图,划分片区、干部包干、源头化解,并充分利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村民微信群,用“爱心”化解各类矛盾。近年来,党员干部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近400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如今,诉源治理工作站安安静静,鲜有村民在这儿闹纠纷。 内外兼修 ——乡风美带动村庄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只有乡风文明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凝聚共识,调动村民共同推进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促进农村“面子”“里子”双提升。 “西梧路颠,西梧水咸,西梧村人人嫌”,这句不知道流传了多少代的民谣,道出了西梧村曾经的窘境。 如何破题?村党委决定,在“争与不争”上下功夫,用“五心工作法”引导村民不争集体财产、不争蝇头小利,而是争当模范、争做榜样,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选树典型,形成崇德向善好风气。 “贤媳孝妇”“道德楷模”“卫生文明户”“人居环境党员先锋”等评选活动定期开展,全体村民投票产生心目中的榜样。村民李顺良主动照料邻居患病孤寡老人的事迹在村里口口相传,她被评为西梧村第三届“道德模范”。李顺良式的“好人”得到大家的认同、赞扬和效仿,如今,邻里和谐互助在西梧村渐成风气。 ——奖教奖学,着力打造“人才引擎”。 8月10日,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吴圣聪家中热闹非凡,村民自发组成舞龙舞狮队来祝贺,奖教奖学基金促进会送上5000元奖学金。为了营造尊师重教、注重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村党委推动成立了奖教奖学基金促进会,发动乡贤筹资25万元作为奖励基金。近两年,西梧村大学升学率大幅度提高,本科录取12人,其中“985”录取3人,“211”录取2人。 ——心系民生,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村部,一面写着“为民排忧 心系百姓”的锦旗格外醒目,落款人是吴丽真。这是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吴丽真与丈夫、母亲皆患病,是村干部帮他们办理了低保,申请各类补助;是村民帮扶吴丽真的孩子上学。如今,吴丽真女儿大学毕业,儿子也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取厦门双十中学。“我常告诉孩子,你们是西梧村的孩子,以后村里有需要,你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吴丽真感动地说。 ……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将干部群众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西梧村蓄足动能,由内而外,向着“塑形”再出发。 “2014年以前,西梧村人居环境恶劣,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村口没个样子,入村还需借别村道路,村民们意见很大。”提及过往的村容村貌,村民吴解平连连摇头。 “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以‘恒心’推进乡村建设,要从群众不满意、不痛快的地方入手,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吴志雄表示。 目标既定,说干就干。打开村口,拓通大路。目标定了,可做起来并不容易。“村口的地都是别村的,别村怎么会把地给你?”村民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工作都是做出来的,只要依法依规、讲情讲理,最终会得到群众支持。”村监委会主任吴呈义表示。于是,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将村口的地谈下来,将村口由一车难行的宽度拓宽至20米,打开了西梧村对外重要窗口。 村干部的付出,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9年,村里再次拓宽村道,涉及家家户户,许多村民主动让出家门口的地。 几年来,西梧村大力实施“一革命四行动”,居住环境有效提升。全村三格化粪池全覆盖、率先实施“雨污分离”工程、垃圾日清日运、高规格规划新村建设,乡村颜值“靓”了起来。 立足新时期,如何满足群众的更高需求? 打开报账员吴聪光的记事本,里面清楚记着这两年西梧村的各项建设:投入1100多万元建设道路,拓宽村内道路10.5公里,绿化道路8公里,安装路灯173盏;投入600多万元建设覆盖全村“三线下地”、智慧村居等项目;投入650万元建设渔人集市一期、二期工程项目…… 随着项目一个个落地建设,村子越来越宜居,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也越来越强。年过七旬的吴珠妹连续四年义务清扫村道,一得闲就上妈祖公园修剪花草。从打扫房前屋后周边环境的“卫生员”,到规范垃圾投放、严防牡蛎壳乱堆乱放的“监督员”,再到参与选择乡村建设项目的“议政员”,许多群众逐步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西梧村也从最初的“人人嫌”变为“人人羡”。 赓续前行 ——瞄准产业带富百姓 民风淳、乡村美,为西梧村产业兴旺赋能添彩。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发挥资源优势,以必成的“决心”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努力让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西梧村地处漳州诏安湾四都镇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虾池、滩涂近万亩,是以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主的典型滨海渔村。面朝大海,村党委班子蓝图在胸,步履铿锵。 牡蛎是西梧村的重要特色产业,该村整合生产、加工、利用等环节,形成“牡蛎养殖-牡蛎加工-牡蛎壳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以一颗小小的牡蛎为基点,撬动起产业兴旺的大格局。 育良种,跑对“赛道”。村里邀请渔业专家现场授课,选育了“西梧珠蚝”品种。这个品种的牡蛎成熟期缩短、产量增加,年产值达3500万元,养殖户收获颇丰;同时,个大、肉甜,深受市场喜爱。 深加工,延伸“赛道”。做强牡蛎深加工产业,牡蛎干、蚝油等产品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 小牡蛎,成了村民“致富力”。然而,渐堆渐高的牡蛎壳“大山”却成了污染环境的大难题。吴志雄积极招商引资,引进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把牡蛎壳加工制作成土壤调理剂。公司年处理牡蛎壳15万吨、年产成品近8万吨,废弃牡蛎壳变成了改良土壤的宝贝。 小牡蛎,进一步迸发“创造力”。西梧村以牡蛎为元素,设计出“蚝美丽”“蚝强壮”等文创产品,积极打造印象牡蛎湾等网红打卡地,推进文旅融合,进一步延伸牡蛎产业链。 发展养殖业不但要因地制宜,还要做优做特。西梧村还引进泥蚶、花蛤、美国蚶等海水养殖经济品种,大大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特别是西梧村培育的越冬鱼苗“赤嘴鳘”,远销海内外。当前,西梧村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虾池赤嘴鳘鱼苗培育规模最大的基地,年产值6000多万元。 海洋捕捞是西梧村着力发展的另一重要产业。“当前,西梧村正投入2500万元建设二级渔港,因海而兴、向海图强的目标越走越坚定。”吴志雄自豪地说。截至目前,全村村民共投入1300多万元,购买捕捞船133艘,每艘船每年收入3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就实现年收入3900万元。如今,全村渔民每年向海发展收入超亿元,海洋和渔港成为全村经济收入的最大来源。(闽南日报记者 廖瑜婷 李立平)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