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父子扎根常山 深耕水产饲料领域
zz.fjsen.com 2023-12-15 08:39:26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虽不靠海,却以海为生。在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漳州常山大统联丰兴业饲料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正在检查产品质量的孙志坚、孙嘉隆父子。他们公司生产的鲍鱼饲料,市场份额多年来在国内占领先位置。 来自台湾嘉义的孙志坚,继承了“大统”这项家族事业,于1986年开始往大陆销售各种水产饲料。经过几年水产市场调研后,孙志坚拟定以生产鲍鱼饲料为主进入福建漳州。回忆往昔,他感慨道:“那时候开拓市场只能挨家挨户去跑、去问。”初来乍到的他,凭着一股敢为人先的闯劲,将“大统”的名声跑了出来,并在1998年,带着“大统”落地常山。 十年后,孙嘉隆追随父亲的脚步来到常山。在孙氏父子的掌舵下,“大统”这艘航船破浪前行。 起航:立足常山 抓住市场 孙志坚目前担任漳州常山大统联丰兴业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算起来,他已在水产饲料行业辛勤耕耘了40余年。 1998年,经过与大陆客户10多年的生意往来,孙志坚决定在常山设厂,牢牢抓住大陆市场的蓬勃机遇。在他看来,福建具备良好的养殖条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占据全国海水养殖产量前列的地区;特别是漳州,其鲍鱼育苗产业规模庞大,加上政策的支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们生产的饲料,约七成销往福建市场,而漳州市场就占了近五成。”孙志坚介绍。 坐落于常山的“大统”,不靠海却以海为生。“选择在常山办厂,是因为这里位于鲍鱼养殖行业的中心点。”孙志坚说道。常山地处云霄、诏安、东山三县交界的“中枢地段”——从常山出发,半小时可至云霄、诏安、东山,一小时可达潮汕、惠州等地,其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产品销售和运输。 立足常山这片宝地,依靠先进的生产机械和高科技制造工艺,如今“大统”实现年产鲍鱼饲料6000吨。 掌舵:质量为王 留住客户 “大统”的饲料产品之所以在行业中长青,归功于其独到的秘方和持续的创新。“早在台湾时,我们就与水产专家合作,不断比较、研究,耗时数年才得到稳定、适口的优质配方。”孙志坚分享道,鲍鱼饲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必须根据鲍鱼的成长阶段和环境变化来调整,以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鲍鱼跟人一样也有自己的饮食习惯,还会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变化。” “没有一个配方是永远不变的。”孙志坚补充道,“根据养殖环境的变化和养殖品种的更替,我们始终依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和调整我们的配方。”他表示,常山与周边地区的便捷交通,让他们得以频繁地与客户进行沟通互动,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 为了确保饲料的安全和有效,“大统”格外重视原材料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我们需要经常走访原材料供应商,去现场看看他们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毕竟只有好的原材料,才有办法做出好的产品。”孙志坚坚定地说,“高质量的产品,是我们经营的底气。” 破浪:子承父业 开启新篇 走进“大统”的工厂,两层楼高的巨大机器轰隆作响,机器上斑驳的绿色漆层显示出岁月的痕迹,这是当初孙志坚为“大统”打下的基底。而在工厂的另一头,一台崭新的机器格外显眼,孙嘉隆介绍道:“这台机器能实现原材料自动投放,可以将所需人力从6人减至2人,同时产能提高70%。” 2021年,入职“大统”已有13年的孙嘉隆接过父亲孙志坚手中的接力棒,在“大统”担任副总经理一职。此时他和“大统”一样,迎来了转变的新篇章,需要新的“配方”。 鲍鱼虽一度是餐桌上难得一见的佳肴,但近年来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鲍鱼亲民的价格让饲料价格难以提高,但饲料原材料成本却在不断上涨。对此,孙嘉隆的策略是尽可能通过技术改造和自动化,扩大产能、减少人力成本。“现在市场看重的是产品的性价比,我们必须转型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另一方面,“大统”正在面临传统产业的技术断层,愿意在这个行业扎根的年轻工人越来越少,让孙嘉隆更坚定了依靠智能化来应对这些问题,“我们正陆续引进智能化机器,以应对未来市场的需求。” “漳州市政府以及常山开发区政府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工业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加快转型升级,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按投入比例申请相应补助。”孙嘉隆提到,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大统”获批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的土地,用于机器设备厂房的改造和扩建。 “我父亲的毕生心血都在这里,我一定要继续把‘大统’做大做强。”孙嘉隆表示,“大统”正着眼于开拓外销渠道,将“大统”牌饲料推向国际市场。(闽南日报记者 杨雨寒)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