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山越海向云霄

zz.fjsen.com  2024-07-17 08:58:4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峻节贯云霄,通方堪远大”……在古诗词中,“云霄”二字,意象辽阔高远。

当一座小城以此为名,先人的期许不言而喻。

从高处俯瞰,云霄县的版图确似一只振翼高飞的妙音鸟,呈追风赶月、腾起云霄之势。

怀凌云志,如何通达?一代代云霄人合力笃行,孜孜求索。

“难中求成”的城市韧性

云霄列屿,潮声阵阵,核“心脏”正蓄能。

6月20日15时52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个批量化工程——漳州核电1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顺利完成。

漳州核电是我国首个“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华龙机型核电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超580亿千瓦时。

届时,跳动的核“心脏”,将成为我省南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落子云霄,自有考量。事实上,建设之初,项目曾遇到过一系列超常规的复杂问题。

“但我们对云霄有信心。”核电建设者说,这座城历来有着“难中求成”的传统,与核电人敢为人先、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不谋而合。

“站在历史的纵轴上看,‘难中求成’确实是云霄鲜明的底色。”云霄文史专家汤毓贤介绍,这座小城在艰难困苦中建成,自然有着不同寻常的城市基因。

他随手翻开诗集《龙湖集》,类似“路险迫云衢”“芟除尽荆棘”的诗句比比皆是,无不描述了云霄历史上山高路险、荆棘密布的景象。

公元669年,归德将军陈政和他的儿子陈元光在云霄火田开屯建堡。17年后,朝廷诏准于此地建州置郡,称为“漳州”,云霄成为“开漳圣地”。

陈元光成首任刺史后,率领将士和南迁群众传播中原文化,经农惠工,云霄城内逐渐烟火升腾,百姓安居乐业。

历史远去,血脉留存。虽难必成、革故鼎新的信念,深植于云霄大地。20世纪30年代,红军挺进漳州,云霄群众卖田地、厝宅,肩挑手扛送物资。潮剧《乌山魂》中这样唱道:“别看我身上挑重担,担担都是战士命。遍地红花遍地香,总会迎来翻身解放天!”

到了20世纪70年代,5万多名建设者一锤一钎打隧洞,骑着自行车运石头,先后劈开24座山头,跨过15条溪流,悬空建造18座总长7335米向东渠石拱渡槽,让云霄北部山区漳江之水“飞”往85.81公里外的东山岛红旗水库,解决了两县“十年九旱”的困境。

央视《国家记忆》纪录片这样评价:“百里长渠在山水间,矗立起一座精神丰碑。”在云霄老百姓看来,这丰碑在千年前就已打下石基,带着担当使命、迎难而上,全力求成、干则必成的烙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云霄人觉醒、成长、奋进。

“长期主义”的城市态度

衣袍折纹细密如江水涟漪,以手抚须冥思若听江水拍岸——漳江西畔太史公庙前,林偕春雕像正气浩然。

明朝进士林偕春一生仕途沉浮,却始终刚正不阿,不改初心,被后学誉为“云霄正气”。一代乡贤的坚韧放达恰好契合了城市气质。

人生自有波澜和起伏。处于最低谷时,林偕春依然苦练内功,复官后即主张通过政治革新来治国兴邦。终其一生,他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

城市总有辉煌与低谷。曾几何时,云霄发展走过弯路。历经坎坷波折,最终决定刮骨疗伤,找回“云霄正气”的初心。

起伏有常,把“长期主义”当作平常,方能行稳致远。

打基础、利长远。3年前,这座小城重新定位、合理规划。

在农村,一场发端于云霄的探索被漳州全市推广。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定底价、定年限、定程序、定约束条款、全过程监督的“四定一督”工作机制,破解“低价包”“长期包”“权力包”等历史沉疴,切实护好农村家底。

在全县,“六个一”工作机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全县工作每季一主题一检查、县委县政府每月一清单一督查、县政府班子每周一碰头一协调、县直单位每周一学习一会商、乡镇每日一早会每周一例会、村级每日一坐班每周一商议。如此“把准关键穴位”,让政策执行“一竿子插到底”。(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这些工作都要长期做、坚持做,有的效果当下就能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有的则是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云霄县委书记蓝良木说,只有从根子上涵养风清气正的土壤,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在团结奋斗中干成事,人民群众的心气才会顺。

省纪委派驻下河乡坡兜村的第一书记杨大鹏对此感受颇深。2022年5月刚被派驻到坡兜时,他有些不适应:村里工作节奏慢、效率低,容易滋生矛盾。在“六个一”工作机制带动下,他拿出纪检干部的精气神作表率,村委会“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干”。“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仿佛隐形的手,指引镇村干部转变作风,努力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2023年,坡兜村整村推进饮用水供水项目建设。项目上马之前,杨大鹏在村里的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上召开“项目听证会”,一户一户地征求意见。“几天时间内,就收集到16条建议。”杨大鹏说,每条建议都得到回复,并在项目计划中相应修改。

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中,干部和群众建立起信任,工作好开展了。2023年,坡兜村村集体收入达到53.15万元,比前一年增加38.52万元。与此同时,村里群众“零上访”,干部“零违纪”,和谐富美新风吹拂这个小山村。

在和平乡宜谷径社区,始于2021年的一场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让干群拧成“一股劲”。村干部组建了一支6人整治行动队,走村入户带头清扫陈年生活垃圾,拆除危房和废弃的猪圈、牛棚、旱厕,并在工作群里每天更新工作进度,搜集村民建议。事事有反馈,房前屋后有变化,村民们的心热了。

越来越多村民自发加入家园共建队伍当中来。乡贤踊跃捐资捐物,筹集资金修建村道;留守老人在拆违后清理出来的共享菜园中大展拳脚,各类时令蔬菜不断茬;农村巧娘们自发在矮墙边种下炮仗花,她们笑着说:“等等花开,明年再来看!”

“共生共荣”的城市哲学

“山环城、城抱水、山水相连”,云霄人常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小城。

山水相依,刚柔相济,让这座小城拥有山的硬气,也浸润着水的灵气。

站在发展的横轴上看,如水般顺势而为、善作善成的理念亦贯穿于小城治理、发展的全过程。

向海望,漳江入海口郁郁葱葱,这里绵延着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天然红树林群落。

涨潮时,红树林被海水浸没,成为鱼、虾、蟹等底栖动物自由生长的庇护所,还能经常捕捉到中华白海豚的身影;退潮后,红树林则显山露水成为“海岸森林”,变成各种水鸟的觅食天堂、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一涨一退间,陆地和海洋的信息完成交互,为小城筑起天然的绿色屏障。

为保护好这道屏障,2003年,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面积2360公顷,分别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级保护、严格管控。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里,数以千计的养殖鱼塘被逐步清退。与此同时,红树林面积正以年均10公顷左右的速度不断扩大。

进退之间,生态与经济不是“互搏”,而是共赢。

养殖户方志聪从缓冲区退养后,在实验区养起了蛏,并套养青蟹。“去年蛏产量有10吨左右,加上青蟹,赚了将近400万元。”算起经济账,他兴奋不已,得益于红树林的净化作用,水产品的品质更高,“竹塔泥蚶”“东厦锯缘青蟹”等一系列地标产品畅销市场,价格比同类普通产品高出15%左右。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亚热带季风吹拂下,云霄山水间物产丰饶。如何把散落于各处的“珍珠”串成链,让更多像方志聪一样的普通群众受益?

云霄选择了地标产品这个抓手。目前,全县共有地理标志商标40枚,注册数量位居全国县级行政区第一位。

“2016年,云霄举全县之力,挖掘县域内传统特色产品资源,编纂《云霄名特产志》,记述全县的名优水果、水产品及特色传统风味产品,为地标注册提供翔实的史料依据。”云霄县地标协会会长汤锦璋说,以此为依据,云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携“地标第一县”的光环,汤锦璋运营的地标馆成为网红打卡地。馆内陈列着完整的地标产品介绍及分布地图,同时经营各类农产品深加工品。今年初以来,地标馆已累计接待研学、团建等文旅活动200多场次。“这样高人气高流量的观展场面,之前实在没想到。”汤锦璋感慨道。

深挖“地标+美食”潜能,首张“云霄宴”菜单推出,以东厦文蛤等地标产品为食材的“云霄十味”受到青睐,“寻味云霄”产业链不断延伸。6月29日,18道“云霄味”地标美食佳肴亮相北京。

流量所到之处,农产品身价倍增,老百姓尝到甜头。“在下河乡下河村,谁都有事做,谁都有钱赚。七八十岁的老妇,在家给杨桃套袋,每天能赚七八十元。”下河村党建指导员蔡劲松说,“下河杨桃”成为云霄地理标志产品之后,该村大力打造“二产”杨桃加工及“三产”乡村旅游的闭环,从2020年起,下河村连续三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耕山亲海、品山尝海,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之力,将资源禀赋挖深做精。在云霄,攀山越海有了新注释。

6月初,杨大鹏驻村期满,挥手告别相处两年的坡兜。“我离开时,村里嫁接的荔枝树刚长出新芽。下次回来,定要尝上一颗新鲜的荔枝,再看看老乡们幸福洋溢的笑脸。”

而东海之滨,漳州核电产业园区,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漳州核电1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已顺利完成,将于年内投产发电。2号机组正在进行冷试相关准备,3号机组已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4号机组预计年内开工……

纵横山海间,志向冲云霄。在福建南部,那一羽翼渐丰的妙音鸟,振翅待高飞。(福建日报记者 陈辉宗 谢婷 戴艳梅)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