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多项荣誉“加身”背后的故事

2023-09-13 17:34:11  刘惠萍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市流动舞台车百场文化下乡活动侧记

东南网9月13日报道(本网记者 刘惠萍)说到三明市歌舞剧院,必须先来讲一组荣誉:2023年获评中宣部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2017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十一部门联合授予“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荣誉背后有着一个17年文化惠民的故事。

1694591103804.png

三明市歌舞剧院百场下乡巡演深受群众喜爱。三明市歌舞剧院 供图

据悉,自2007年来,三明市歌舞剧院常态化开展“百场下乡巡演”,把党的理论政策、喜闻乐见的百姓文化送进11个县(市、区)135个乡镇(街道),活动深受村居社区、农民群众的喜爱。

今年6月12日,2023年“欢乐常相逢”——新时代文艺惠民八闽万村行“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流动舞台车巡演活动走进三元区陈大镇。活动结束后,一位老阿婆拉住了声乐演员林晓佳,“你们下次还来吗?什么时候再来?”

林晓佳告诉记者,她从阿婆的眼睛里看到了期许,看到了流动舞台车给村民带去的实效。“乡下没什么热闹的节目,每年最盼望的就是流动舞台车。”每逢演出要来村里,乡亲们早早就掐着指头算日子。

8bb41a91392b0552d658bf9e0da3778.jpg

下乡时,剧团意外收到来自群众的“表白”。三明市歌舞剧院 供图

流动舞台车成为乡亲们与演员之间的约定。“三明大部分乡镇和行政村地处偏远,缺乏稳定的演出团队、专业团队‘送戏’难,村里的老百姓看演出的机会较少。” 流动舞台车的项目制作人陈秀媚告诉记者,为了迎合百姓的需求,项目依托流动舞台车,每年都会创编一大批富有时代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节目,以此来发挥好文艺院团“传声筒”的作用。

2022年7月,流动舞台车走进了泰宁县下渠镇,巡演活动紧扣“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创新性采用情景音乐剧形式,将党的故事和声音,通过艺术载体在群众中传播。

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不停。其中,女声独唱《领航新时代》、朗诵《新三明 新愿景》、舞蹈《我们都追梦人》等节目中都有着最新的政治理论和精神传递,把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c811c4eb334cef705168883d92ee16a.jpg

剧团在编排节目时,会加入互动性的节目,让群众参与其中。三明市歌舞剧院 供图

看完节目后,村民张女士感受颇深,“我和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这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舞台,节目不仅暖心接地气,还紧扣时代主题催人奋进,通过节目把党的故事讲给我们听,让我们紧跟党的步伐,在厚葬薄养、移风易俗、文明节俭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流动舞台车,不仅是三明市歌舞剧院演员的舞台,也为基层百姓提供了一方舞台,圆了百姓“舞台梦”。

今年6月,在大田县汤泉村,剧团工作人员正在做演出准备,被一村民拉住。“你们演出结束后,我们可不可以上舞台表演?我们有套白鹤拳,非常不错!”村民亲眼看着一辆厢式货车变成一方舞台,惊喜之余,找上了工作人员。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村民花了半小时,终于把分布在各村的村民召集过来,完美地完成了这场村民自发演出。

“那次活动十分临时,甚至还有村民正在地里干活,就被叫过来了,关键是节目效果还意外的好!”陈秀媚说起这次演出,回忆满满。

1694591148070.png

流动舞台车文化下乡活动。三明市歌舞剧院供图

从白天到黑夜,从炎夏到寒冬,一件件用坏的道具,一双双穿坏的舞蹈鞋,3辆开坏的舞台车……聊起17年的下乡经历,演员有说不完的故事。

2008年初,三明遭受罕见冰冻灾害,鹰厦铁路停运,由于正处春节返乡潮,无数乘客被迫困在三明火车站。正在外地下乡演出的剧团,听到这个消息,临时调整演出计划,连夜开着舞台车赶到火车站。

一到火车站,演员们匆匆换好单薄的演出服。“那时,因为个子高,站在队伍的后面。寒风中,我看见演员们摆造型的手不停发抖,但所有演员都坚持演出,只希望给他们送去温暖与慰藉。”回想起那场演出,客家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张春英感慨地说道。“当时,我们在车站外,乘客在车站里,他们观看的效果也许不是那么好,但是看到他们一次次鼓掌,寒风中表演的我们也倍感温暖。”

此外,下乡时,演员因技巧动作把演出服扯破,村里阿婆会主动送来针线;在寒风天,结束完演出后,收到一碗碗热乎的姜茶……村民总是用着最质朴的方式感谢着一场场演出。“我们作为演员,是幸福的。在下乡的时候,我们能从农民的眼里、脸上感受到他们的幸福。看到那种笑脸,演出路上的颠簸、被汗水打湿的演出服……所有的艰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张春英感慨道。

28f6760477779596a9c5d5409c6f2db.jpg

三明市歌舞剧院开展赈灾义演活动。三明市歌舞剧院 供图

17年的下乡演出,也是演员观察、体验生活的“放大镜”。

如何演好农民?如何把剧本写得更贴近生活?流动舞台车给了团员灵感,坚持表演在一线、创作在一线。“流动舞台车的反哺是一个过程,让我们这个项目越来越坚定文艺为人民的工作使命。”据了解,这支红色轻骑兵共有20余人,其中,有60年代的老文艺工作者,也有“零零后”新生,剧团团员都是一专多能、一岗多职,声乐演员会主持,舞蹈演员会相声,每个演员都在文艺惠民的路上,发光发热。

一辆流动舞台车、一支红色轻骑兵,一走便是17年。这些年,流动舞台车行程70多万公里,把舞台搭在了农民家门口,把鲜活的节目送到了基层“最末梢”,打开群众共享文化惠民成果新思路,实现公共文化“零距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