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劳动力外出,乡村面临空心化,怎么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沙县的新农经 东南网9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黄少鹤 通讯员 茅露姬) 近年来,6万沙县农民将小吃店开到全国各地,缔造了这座闽中县城的创业神话。然而,沙县小吃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作为传统的国家商品粮基地,沙县也面临过半劳动力外流的现状,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形成农村的“空心化”。 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不可逆转;另一方面,青壮劳动力流失,没人愿种地、没人会种地,新农村谁来建设?这片乡土谁来守望? 守望乡土,职业农民如何在田野上淘金 初秋,从沙县城关向西向北,富口镇、高桥镇、夏茂镇等,一路走来,稻浪翻滚,好一幅秋天的图画。边走边访,我们寻找着这幅画的作者。 下午三点多,俞永椿正驾驶着收割机在地里忙碌。俞永椿说:“一天下来可以收割100多亩水稻。”汗水湿透了他的社服。他今年32岁,从福建师大计算机系毕业后曾在三明农校教了5年书,如今他成了职业农民,也是沙县最大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人。 俞永椿所在的夏茂益鑫农业合作社,盘活流转了附近十几个村的万亩土地,去年总产值1100多万元,利润近两百万元。而他和父母名下就流转了700多亩土地。作为合作社的农机操作手,在这收获的季节,他也是马不停蹄。由于自家的地还没收,他就帮社员们收割。“如果不依靠机械,这一天的工作量过去得雇30个工人才能完成。一年下来,除了自家收成、日常工资外,他们还可以在年底领到十几万元的分红。” “种田要赚钱,一是上规模,二是上机械。”对于自己的农民生活,俞永椿深有体会。 同样的话,出现在高桥镇海泉家庭农场农场主徐邦泉口中。通过改造和自制机械,徐邦泉家中拥有玉米播种机、收获机、旋耕机等九台机器,他和儿子两人在村里200多亩最差的河滩地上种土豆和玉米,去年纯利润50多万元。“我们买的是北方的农机,没有补贴,但还是值。”徐邦泉的儿子38岁,原来在外面开货车。“很多机械都是我们自己琢磨出来的,很好用。当个职业农民,只要天时好,致富不是问题。”站在三层楼的新楼房门口,小徐自信满满。 “劳动力外出,客观上使土地具备了流转的条件。再通过新技术、新农机等发展规模经营,可以获得远高于过去的经济效益。”沙县农业局局长邓声豪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政府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扩大效益。“我们的目的,就是吸引这些想种田、能种田的职业农民留下来,帮助他们实现‘有利可图’的发展愿景。”邓声豪告诉记者,如果以传统方式种养,在农村务农的效益已低至多数人都不愿意从事的地步。过去,散户农民种水稻、玉米等作物,扣除农资成本上涨因素,亩均净利润是185.2元左右。按照户均7亩地、夏秋两季都收粮计算,每年种粮净利润还不到2600元。而在小吃店打个杂工,每个月至少4000元。 如何让土地产生应有的农业价值?沙县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一方面出资组建专业的土地信托公司,将全县闲置土地统一流转给农业大户,以提高农时效率,另一方面,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12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家庭农场商标注册、生产设施建设、新技术推广和新品种引进等。截至目前,沙县已落地农业规模项目126个,农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社达到183个,家庭农场达到38家。 |
相关阅读:
- [ 09-05]云水谣:忘不掉的乡愁滋味
- [ 09-05]福清市渔溪镇南屿村:生态养猪,一扫“臭”名声
- [ 09-05]《百姓富生态美·若干个怎么办》:渔民怎么转型?
- [ 09-03]长泰陈巷镇后坊村吸引不少人离开大城市 来到小山村
- [ 09-03]《百姓富生态美·若干个怎么办》:龙头怎么昂起来?
- [ 09-03]兴业银行助力小微企业的诀窍:先“把脉”,再“输血”
- [ 09-02]在京乡贤建言“百姓富生态美”建设
- [ 09-01]大田:矿业大县再现秀美山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