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滚动网报> 科教文卫 > 正文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考各学科试卷分析

2015-06-08 22:11:37 倪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七、物理

创设问题情境 注重思维过程

理科综合卷物理试题,遵循全国《考试大纲》和我省《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坚持平稳过渡、新课程导向的基本原则,突出能力测试,注重对考生学科素养的考查。

1.发挥题型功能,凸显能力立意

试卷凸显对物理学科五种能力以及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考查。选择题重点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第13、14、15题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第16、17、18题考查考生应用物理原理及学科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实验题注重对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通过“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和“探究一小电珠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大小”,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原理和方法应用,较全面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计算题在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等学科核心能力,第21、22题对考生的分析综合以及建模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2.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思维过程

试卷创设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情境,引导考生积极思考,摆脱单一思维模式。第17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物理条件,通过定性分析和半定量计算,对物理事实进行推理、论证和判断,充分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较好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第20、21题设置多途径、多方法的解题方案,考查考生用不同的科学思维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鼓励创新意识。全卷试题涉及的情景示意图有一维线、二维面、三维立体空间,模型设置有光滑轨道、粗糙轨道、有轨运动、无轨运动等。通过情境创设和学科知识、方法的迁移,考查考生科学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缜密度。

3.分层设置难度,关注全体考生

试卷注重学科素养,突出物理主干知识、重要概念和规律等内容的考查,情境贴近考生的认知实际,设问针对不同考生的认知水平。全卷的易、中、难比例适当,选择题兼顾考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选考模块内容立足基础,实验题和计算题考查物理实验与探究、建模能力、物理过程分析和数学方法应用,设问由易到难,呈现难度梯度,有效地甄别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体现试卷的选拔功能。

今年的物理试卷结构稳定,难度适宜,力求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较好的区分度,符合“平稳过渡”的命题要求。

八、化学

注重思维方式的考查

理科综合卷化学试题,遵循教育部《考试大纲》的考查目标和福建省《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较高的信度、效度,合适的难度和一定的区分度。在重视化学学科素养考查的同时,着眼学生在未来学科学习中的发展潜能,力图推进形成完整的学科价值观及较强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1.突出学科价值的考查,体现对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的导向

试题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以元素观、物质观、微粒观、转化观、守恒观和绿色化学思想等学科观念为主要线索,体现对考生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观念的重视。第12、25题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及对立统一等唯物辩证思维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第6题则以学生常用的铅笔为素材,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第11、31题通过温室气体的转化和利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化学学科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价值。这些都为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素养及正确的学科价值观起到导向作用。

2.重视科学方法的考查,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

试题重视模型、实验、观察、假说、类比、变量控制等学科主要研究方法的考查,体现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如第31题通过对科学家提出科学设想的根据作出判断,考查考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及物质结构与性质相互关系的解释能力;第25题通过对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评价以及设计实验方案,考查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研究方法的应用能力,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奠定发展基础。

3.注重思维方式的考查,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转变的要求

试题注重对分析、推理、迁移、类比等思维方式的考查,体现了对考生学习方法转变的要求。如第11题通过电解的新应用,在陌生的情景中考查学生迁移、类比能力;第23、24、32题通过物质流、元素流等所形成的知识链,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均从多个侧面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