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新机遇、新高地——福建自贸区企业的“收获清单”
2017-02-21 15:39:16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房小奇 林雯晶 |
分享到:
|
老企业寻得新机遇 宽阔的停机坪上两架客机舒展双翼,等待入库检修。数百平方米的机库中,大型网架高高悬挂,地轨式机坞准备就绪,维修技术人员正忙碌进出,冒着寒风对客机进行全面的检修、喷漆等作业。 1996年投产的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建自贸区里不折不扣的老企业了。在自贸区成立后,老企业找到了新机遇,航空维修成为公司发展势头强劲的一项业务。 “我们采用‘修理物品+保税仓库’的模式,改变了过去必须将部件先出口再维修的做法,同时维修用的零部件享有保税政策,免征进口环节税,这大大节约了我们的成本。”太古公司公共事务部政府关系经理叶志锋说,太古以前维修业务,境外市场占九成,借助自贸区的保税维修政策,境内业务明显提速,不仅业务量增长15%,还承接了包括邮航、顺丰、圆通等多个客机改货机的新项目。 太古“焕新颜”。谈到今年的新计划,叶志锋充满信心:“今年我们的计划是继续紧盯国内市场,力争在自贸区推动设立航材交易中心,进一步做大飞机维修业务。” 除了太古,目前已有美国波音、港机、日航、新科宇航等公司投资设立的12家航空维修企业入驻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厦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航空维修年产值占国内1/4。 聚人才形成新高地 万德电器是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一家从事高端电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为紧跟欧美市场发展潮流,企业一直大力研发新能源电机,每年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近千万。然而,对于这家企业而言,研发资金的投入并不是大问题,最大的困难是急缺人才支撑。 “自贸区成立之后,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企业对人才的吸附能力大大增强。”万德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期钟告诉记者,去年企业引进了好几个高质量的研发团队,产品研发不断取得显著突破。政策洼地、人才高地,让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了坚实的基础。 借助福建自贸区的特殊政策,台湾长隆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福建自贸区成立半年后,落户福州片区,主营职业技能培训业务,如今已经为片区内各类企业推荐60位就业人才,其中台湾人才40余人。同时,还为福建省内的相关院校37位教师提供专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 “台湾在职业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大陆则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长隆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监徐豪成说,今后公司的业务领域将不断拓展,未来将建立以福建自贸区为核心,辐射整个大陆的职业技能培训网。(完) |
相关阅读:
- [ 02-20]厦门进口煤炭爆增 1月份自贸区东渡口岸增近6倍
- [ 02-07]助力自贸区建设 光大银行参与承销、认购首笔自贸债
- [ 01-18]我市推广福建自贸区第四批可复制创新成果
- [ 01-17]中企参与建设的吉布提国际自贸区正式开工
- [ 01-14]上海自贸区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下阶段做好三个“对标”
- [ 01-12]福州自贸区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新表首次实现“两证合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