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福州茉莉花种植‘保卫战’”系列报道并建言——
省人大代表张顺儒正在阅读福建日报《福州茉莉花种植“保卫战”》报道文章。 东南网1月30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 文/图)16日,福建日报及东南网联合刊发《福州茉莉花种植“保卫战”》报道,关注福州茉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及目前面临的种植采摘者老龄化严重、收益不平衡、种植水平不一等问题,报道刊发后,引发各界关注。 恰逢省两会召开之际,如何更好地保护、推广福州茉莉花产业也成为会场内外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连日来,记者走访相关领域内专家、企业、政府部门等,听一听他们对于上述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报道 建言打造“叫得响”的品牌 “这个报道能引发更多人关注福州茉莉花产业的发展。”省人大代表张顺儒指着当天刊发的报纸对记者说,如果单从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分析,它应更加注重文化内核宣传,中高端品牌价值链延伸发展。 张顺儒是安溪民间茶斗茶会负责人,几十年来从事茶产业,对于茶产业发展有着一定的研究和见解。他分析道:“福州茉莉花茶曾经在国内有过辉煌的历史和成绩,茉莉花茶也受到市场的欢迎和认可。随着时间发展,茉莉种植面积减少、品牌打造有待提升等原因制约了它进一步发展。” “这个报道也提到,目前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也正在恢复,这是件好事。”张顺儒建议,在茉莉花茶品牌打造上,应该从中高端入手,打造强势品牌,在全省、全国推出一个能叫得响的福州茉莉花品牌。这个需要企业、政府等多部门一起联动,通力合作;产品开发也要多元化,例如,茶饮料、药茶等衍生产品,打造茶产业链。 省政协委员陈礼忠是地道的福州人,在看到《福州茉莉花种植“保卫战”》系列报道后,感慨地说:“从小我们都喜欢喝茉莉茶,那时福州茉莉花茶可谓是名扬四海。”陈礼忠说,应该不能叫“保卫战”,应是“复兴”,福州茉莉花产业是复兴,毕竟它曾经有过辉煌。 “福州茉莉花茶应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从企业自身来说,可以加大研发力度,从产品包装上下功夫,也可以和文创相结合,跟福州特色的软木画、漆器等有机结合。”陈礼忠说,“另外,要注重福州茉莉花品牌文化的宣传,一个产品要有文化作为积淀。” “产品有文化厚重感,福州茉莉花茶就是讲好福州故事的一个代表。另外就是要加强推广的力度,有好的产品、好的包装、好的推广,我想茉莉花茶复兴应该是指日可待。”陈礼忠如是说。 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在市场及受众中心的认可度、品牌建设有待提高。闽榕茶叶副总经理严锦华对此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说,面对市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要抱团合作,行业更要有凝聚力,发挥合力打造品牌。 “在一些时间节点上,各企业可以通力合作加强品牌营销策划,加大福州茉莉花品牌曝光度等。”严锦华认为,整个盘子做起来后,有了更大的知名度,对于企业自身也是利好。 专家建议:打造全产业链多元发展 福州茉莉花膏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国内顶级调香师郭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福州茉莉花产业,对茉莉花有着独特的感情,他以“一朵茉莉 一生莫离”为信条,近年来积极为福州茉莉花如何更好发展奔走呼吁。 郭斌以法国香水之都格拉斯为例,认为福州茉莉花产业转型发展可以借鉴。“由于产业的提升转移,格拉斯茉莉小镇成功转型到香水、旅游、休闲产业,这些产业多元发展,不止单一纵向某一领域,使其发展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郭斌认为,福州的茉莉产业不仅要有茉莉花茶、茉莉花膏,更需要从全产业链角度,与温泉、旅游、文创产品等相结合。 福州市农业局种植处副处长张建胜指出,为了扶持茉莉花种植基地建设,扩大福州市茉莉花种植面积,促进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福州市农业局决定连续三年(2017年—2019年)对新植的茉莉花面积给予奖励。下一阶段,还将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 王维奇是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还是福州茉莉花茶科技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农业遗产研究室副主任,负责福州茉莉花茶科技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监测项目,并为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王维奇认为:“应该结合福州茉莉花茶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品牌,突出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独特的制作工艺、茉莉花茶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宣传相融合,提升品牌效应。”王维奇建议,设立茉莉花茶科普日、茉莉花茶文化进校园,将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征与价值写进乡土教材,借助各种媒体宣传途径提高茉莉花认知度、认可度。 他同时指出,福州茉莉花茶文化可以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建设集生态旅游和观光品茗为一体的各类茶楼、茶馆,甚至是特色小镇。 |
相关阅读:
- [ 01-28]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本网茉莉花系列报道
- [ 01-23]专家建言:福州茉莉花要向中高端品牌价值延伸
- [ 01-23]协和学院学生开启茉莉花茶芬芳之旅 感受传统茶文化魅力
- [ 01-16]本网关注福州茉莉花种植"保卫战" 产业扶持"输血"更需"造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