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本网关注 | 福建: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 服务“邻”距离

2021-12-13 22:52:24 林先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东南网12月13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为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多专业、便捷、舒心的生活服务,今年2月,省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出台《关于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不断完善近邻服务内容,实现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等服务,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

作为加强完善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方式方法创新,近邻服务以系统、融合、共建、互动、协同的理念为基础,不仅解决了多方治理主体之间形成有机结构的问题,也提供了解决不同利益主体诉求的机制,是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是破解社区治理居民参与不足难题的现实需求,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有力举措。

据介绍,目前,福建各地均制定出台了具体工作方案,144个省级试点、288个市级试点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通过完善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等“五助”服务,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用有温度的服务带来有质感的幸福。

福州:深入推进近邻服务 探索服务型社区

近日,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近邻党群服务驿站正式启用,为居民群众提供近邻服务地图等六项服务,驿站一开门便吸引不少居民前来探访。

东街街道军门社区积极盘活整合现有资源,在统筹小区党员活动室、党建超市线下体验中心等场所的基础上,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推出了近邻党群服务驿站。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志愿者团队和社会组织等三支队伍入驻驿站,为居民群众提供包括四史宣传教育、近邻服务地图、议事恳谈交流、闲置物品置换、食物爱心货栈和志愿积分兑换六项服务。

这是福州市积极推广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的缩影,目前,福州市确定了鼓楼区、晋安区作为省级近邻服务试点区,中山社区、锦江社区等15个社区作为近邻服务省级试点社区和汤边社区、建华社区等41个社区为市级试点,有步骤地统筹推进近邻服务工作。同时,结合开展新一轮社区综合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近邻服务,计划打造一批涵盖助幼、助老、助教、助医、助困等近邻服务为内容的服务型社区。

坚持党建引领,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一核心,通过建强支部、组建联盟、带动辐射,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活络政民关系,“邻”距离服务群众“所急”“所想”“所难”。例如,鼓楼区首创小区“云支部”,发动4897名在职党员通过扫码向小区报到服务,积极认领助老守望、助困帮扶等10类志愿服务岗位,2021年以来完成1200余件实事。发挥党建联盟、党建促进会、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作用,以“党建超市”平台为抓手,推动党建联盟单位与小区互联互建,促进驻地单位与小区党组织结交友邻。全市共组建各类区域性党建联盟152个,通过梳理联盟单位“资源清单”,形成精准对接的“服务清单”,推动社区近邻服务由“独唱”变为多部门“合唱”。

此外,福州市还推进近邻服务阵地建设,最大限度集聚各级各类治理要素、服务资源,提高近邻服务成效。一是打造“政务服务圈”。在社区服务大厅全面推广“错时工作制”“无假日社区”的基础上,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全市149个社区建成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承接23个部门下沉的102项服务事项。推广社区“自助办”服务模式,推动“e福州”自助机入驻100个社区,实现临时身份证明申请等107个高频事项自助办理。探索在小区设立睦邻小站,将部分服务职能延伸到小区,就近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居民不出家门口就能享受各类政务服务。二是打造“康乐幸福圈”。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提升行动,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探索形成了以老年文化娱乐课堂为主的“乐学”、以社区活动和上门服务为主的“驿站”、以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的“家园”3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99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7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92个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

厦门:深化“近邻”模式 打造社区服务“厦门样本”

作为近邻服务机制的发源地,厦门将“近邻”作为服务内核,用“大党建”激活“微治理”,通过就地就近的融合共建、联动共治、资源共享,用有温度的服务,带来有质感的幸福。

“阿姨身体棒棒的,一切都很正常。”在60多岁党员志愿者唐祝英的协助下,80多岁的陈惕影测了血压。她们俩都是深田社区近邻健康小屋的常客,原本不认识的她们,如今就像一家人。唐祝英笑着说,“虽然我住得远,但步行到居委会也就15分钟。来这里当志愿者,是我作为党员的光荣。”

深田社区是“近邻”模式的发源地。习近平同志在厦工作期间就住在这里,留下“远亲不如近邻”的佳话。以深田社区为典范,近年来厦门将“近邻”作为服务内核,用“大党建”激活“微治理”,将党组织“触角”下沉至城市小区、街巷、楼栋,党员干部下沉到群众中。当来自各行各业的党组织和党员在同一屋檐下成为“一家人”,社区治理便有了强大凝聚力。

按照“一小区一支部”原则组建小区党支部,加强社区与物业党建联建,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三方联动机制,推动党组织链条向小区全面延伸。全市城市小区1669个,有物业的住宅小区党支部1393个,已组建小区党支部1447个,实现组织覆盖95%,工作覆盖100%。

为了进一步构建党建“大家庭”,解决社区“找米下锅”问题,我市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今年来,全市1万多个基层党组织、20万多名党员融入社区,参与小区治理,破解民生难题8万余件。共建单位、社会力量等资源,也到所挂钩社区报到,全市打造出1100多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引入1400多家驻区单位轮值驻点,把民生事项放到群众“家门口”就近办理,实现力量下沉,织密“近邻”服务网络。

为了让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便利、持续、专业的近邻服务,厦门依托互联网打造了云端智慧平台,让居民诉求都能实现“一网统管”。如,开设“近邻里”等手机App、社区居委会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拓展手机App视频会议、在线表达意见、结果公示等功能,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议事协商机制,推进社区协商灵活多样。在社区近邻服务机制下,居民行使社区事务当家做主权利,创新了民主自治方式,也打造出基层社区民主制度的微型样板。

同时,创新村级议事协商新模式。农村社区加强村民理事会、乡贤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规范议事协商规则,引导村民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

守望相助搭建起了近邻堡垒。今年9月厦门疫情发生后,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守在一线,筑牢防线全覆盖。居家隔离生活对于老年人来说会有更多的困难,金尚社区80多岁的陈奶奶独自在家生活,平时由两个孩子轮流照顾。小区管控后,孩子们没法进去,社区工作人员就主动照顾起老人的生活。抗疫宣传单如何发放、执勤路口如何布局、核酸检测如何推进……由镇街包保干部、政法干警、医务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五包一”,筑起社区疫情防控“近邻堡垒”。

今年来,厦门各级民政部门还不断挖掘社区周边近邻资源,用好社会工作、慈善力量、社会资本等社会力量“助推器”。厦门建立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的近邻服务主导力量,在全省率先建立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职业体系;建立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的近邻服务辅助力量,积极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建立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近邻服务专业力量,全市42个街道(镇)均已落实场地并挂牌社工工作站(室)。

凝聚合力,近邻力量更强大。厦门市社区“近邻”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了管理链条,提高了服务水平,打造服务群众新模式。不断提高社区建设水平,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交出一份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优秀答卷。

漳州:激活“近邻”密码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

在漳州市龙文区步文街道锦绣社区看到,这里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居民们悠闲地在小区中庭散步。

谈起自家小区的变化,业主赖妙瑞竖起了大拇指。以往小区管理遇到问题,都需要跑到社区或者物业去投诉,如今社区牵头搭建了民主议事平台,业主就像家人一样,围坐社区议事厅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家园”建设问题。还可以通过智慧平台进行线上交流,有效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增强了感情。

为积极响应漳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部署,龙文区大力弘扬近邻服务理念和文化,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构建“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近邻”社区治理模式。

据介绍,按照省民政厅的工作部署,漳州市积极践行和弘扬“近邻”理念和文化,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摸清底数是关键,才好“对症下药”。漳州市统一制定社区“一表三清单”,即“征求意见表” “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社区共建清单”,对社区内各类组织和群体广泛征集信息、分类提取需求,形成符合本社区群众的“需求清单”;整合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和内生资源,三方资源对接形成“资源清单”;将“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两相对照、遴选、删减,生成符合本社区实际的“项目清单”并集中力量全力解决清单的项目。按照1个省级区试点、11个省级试点、16个(含1个社区)市级农村试点,各县自行安排县级试点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漳州市民政局投资300万元加强近邻服务和社区建设,各级各相关部门也统筹工作经费,向城乡社区倾斜,落实近邻服务日常工作、业务培训、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等各类经费保障。

例如,芗城区拟投资1000万元改造、调整原来的居委会的空间布局,坚持“办公最小化”、“ 服务群众最大化”的原则,把公用房让位群众。坚持“统筹结合”、“一室多用”,尽可能的提升功能和使用效率,增加社区综合服务场所的人气。

“水仙里的消防通道经常被业主的电动车堵住,万一发生火灾怎么办?”2020年年底,锦绣社区的工作人员从“智慧芳邻”服务平台上陆续接收到小区居民的投诉,称小区内有多个单元里存在电动车无处停放充电的窘境。收到问题后,锦绣社区快速接单,第一时间协同物业负责人到实地调查后发现,一些业主因电动车无处充电,经常高空抛线到地面充电,有些业主甚至将电动车推进电梯,挪到家中充电,或是停在消防通道上,这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容易导致电梯故障。

为此,社区党支部组织物业、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多方共同探讨协商,最终决定利用架空层布设充电桩,解决水仙里、红茶里、紫荆里三个单元里的电动车停放充电难题。

据介绍,漳州市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健全和优化调整社区、小区党组织设置,形成“社区党委(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街巷)党小组—党员楼栋长”的四级组织架构。目前全市已组建小区党组织数658个,实现全覆盖。

同时,漳州市以助困服务推进聚力赋能。一是加强城乡(社区)社工站(室)建设,全市共有社区(村)社工站(室)47个,为社区居民提供紧邻服务。二是探索“邻里守望”主题主要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全市“三社联动”项目覆盖全市11个县(区)共15个社区(村),推动所在社区(村)成立社区志愿服务队30余支,依托“三社联动”项目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

漳州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下一阶段,要完善社区智慧平台建设,加大邻里服务的供给度,提高邻里居民的参与度,居民通过智能手机就能掌握社区信息,享受社区提供的服务和反映诉求,打造数字社区生活服务圈,“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构建“近邻”服务网络,让百姓受益。

泉州:建机制、提服务、创品牌、合资源 探索本土化的近邻服务模式

泉州市以近邻党建为引领,把近邻服务理念引入社区治理中,以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为基本内容,以政府公共服务集约供给、居民邻里互助、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要方式,通过建机制、提服务、创品牌、合资源等多种举措,积极探索本土化的近邻服务模式。

晋江作为省级近邻服务试点,着眼“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楼栋”目标,推进党建工作覆盖到群众身边,实现对邻里诉求的快速收集、快速响应。小区建支部。以单独组建、挂联组建、兼合组建、安置组建4种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小区党支部建设,同步建设小区“党群活动中心·邻里家园”,打造党群沟通互动阵地。目前,晋江市164个居民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94.80%。组建“邻里议事会”,小区支部、业委会代表、物业代表、利益相关业主参与,驻区部门、专业人士列席,社区党组织监督,围绕议题交换意见、商定方案,形成解决方案交由居民共同表决,凝聚民意“最大公约数”。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邻里议事会”300余场,形成“党群微治理”典型案例24个,推动落实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67.05万元

而在丰泽区,推行“四个万家”进邻里工作法,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社区、小区党组织先后为居民解决停车难、环境脏乱差、高空抛物等问题300多个,着力降低物业信访投诉。

推动党员骨干成为老人协会、业委会、物业机构等社区社会组织骨干,提升“红色业委会”、“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占比。目前全市261个小区,共成立业委会120个,其中红色业委会75个,占比62.5%。

推进自治引领,增强基层民主自治力量。鲤城区结合“党员街巷长制”“楼栋长”制,在住宅小区、街巷和楼栋统一设置“社区民情收集箱”,由党员街巷长、楼长和网格员定期收集居民诉求,即时调处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巷、矛盾不上交”;永春县通过实施“爱家”行动,强化“住在小区、爱在小区”理念,开展“我的楼盘我做主”活动,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7项,共同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营造“邻里一家亲、同心建和谐”氛围。

突出特色引领,提升社区近邻服务水平。鲤城区东鲁社区探索建立“耀动棋园133党员街巷长制”,围绕街巷长这一中心,立足街巷居民群众、商户、党员三大群体,通过落实职责、落细治理、落新方法三策并进,搭建沟通联系的桥梁,变小街巷为“大家庭”;泉港区建设5家“伍心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站,推出以“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学、助乐”为基本内容的“六助”服务项目菜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泉州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下一阶段,我市将结合年底项目评估,实地走访并指导我市试点社区近邻服务项目建设和模式探索,从现有的近邻服务试点、共建共享示范社区中归纳总结出几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形成近邻服务本土案例,通过品牌效应推动全市城乡社区近邻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莆田:社区“邻”聚力 服务“邻”距离

“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早上送孙子孙女去学校读书后,就到这里参加文娱活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近日,在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玉湖新城“党建+”邻里中心,居民郭哲华和其他30多位老人正在整理十音八乐的歌谱。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省民政厅在莆田市开展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补齐社区服务能力短板的试点工作,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1+6+X”的模式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1”即坚持党建引领主线;“6”即完善社区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6项服务功能;“X”即结合社区实际和群众需求,拓展其他多项功能,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生活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17个“党建+”社区邻里中心,今年将再建21个,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

去年,莆田市民政局率先发布全省首个《城乡社区民主协商工作指南》,在社区邻里中心设立民主议事厅,让群众坐“C”位持话筒,从“做群众工作”到“由群众工作”转变,提高城乡社区居民的协商议事和参与能力。

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社区邻里中心的民主议事厅日前召开一场民主协商议事会,社区“两委”、议事协商委员会成员、居监会成员、居民代表等积极商讨社区安装电动车充电桩及公共停车位管理事宜。“如今,居民事共议、邻里协商办已成为社区居民群众普遍共识。”社区干部蔡向阳说。

2020年以来,莆田市民主议事厅覆盖率达97%,累计开展民主协商603场次,协调解决公共事务525件、民生实事211件,化解矛盾纠纷329件。

通过“党建+”社区邻里中心,莆田全市建立15家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服务机构,为15866名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引入17个托幼托教机构和4个邻里幼儿园,解决1596名幼儿“托幼难”和319名学生“接送难”问题;推进108名专家医生下沉社区分级诊疗,为20348名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社区服务供给能力跟不上等问题,群众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2020年以来,莆田市民政局以社区邻里中心为载体,积极推动“五社联动”,即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打造共治共享社区,实现“陌邻”向“睦邻”转变,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有效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通过全覆盖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和小区党支部,延伸建立楼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把党组织建在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抬头见组织、出门有服务。推进社会治理网格、雪亮工程、12345和数字城管等平台信息共享、融合运作,衔接“惠民宝”移动服务终端,推动427项民生类高频事项下放中心、就近办理,减少了30%以上的城市无序交通拥堵,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莆田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下一步将按照省、市近邻服务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落实,对今年21个邻里中心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确保按时完成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结合社区实际开展服务需求调查,继续拓展“X”项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触角,设置个性化服务清单。进一步提升质量,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引进第三方机构等方式,不断健全完善社区邻里中心运行机制,提升运营服务质量,打造一批特色精品。进一步延伸拓展,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推进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向乡村、园区延伸。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