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日前召开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工作督查视频会议强调,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推动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中实现赶超目标。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姚煜娟) 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的福建晋华集成电路产业园,是一个全产业链的高端制造园区。从2016年7月正式开工至今,园区已引进晋华存储器、矽品封测、芝奇内存模组、美国空气化工等20多个产业链项目,落地项目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和终端应用等集成电路产业链各个环节,总投资约600亿元。 其中,晋华集成电路存储器生产线建设项目投产后,将填补主流存储器领域空白。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启动后,采取“边建设、边引才、边研发”模式迅速推进,目前已完成项目生产厂房封顶,正进行洁净厂房施工和机电安装。计划于今年6月份完成生产厂房建设,7月份启动设备安装,9月份投产。为积累人才,从3月底开始,晋华项目还联合集成产业园开启省内高校巡回宣讲会,以有针对性地吸引相关专业人才。 泉州是福建现代制造业重镇,又是民营企业最活跃的地区。在需求相对放缓的经济新常态下,泉州经济持续稳速前行,靠的是什么?“必须仰仗大项目、好项目的持续落地建设,以优质的增量,来做大构强总量,并带动、激活、优化存量,完成发展动能的切换,实现地区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形成新的更优的发展驱动力。”泉州市委书记、市长康涛这样说。 一组数据,证明了泉州项目建设正不断加码。去年,泉州市开竣工项目总数达859个,总投资2958亿元。今年是泉州的项目攻坚年,年内可望部分投产的晋华集成电路项目、中化乙烯项目、泉州南安“芯谷”三安新项目,都是投资额数百亿元的大项目或抢占新兴产业高地的项目,对地区经济提速换挡,都将产生强大的引擎作用。2018年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就宣布,从2018年至2020年,泉州将滚动实施三年赶超计划项目库,今年要全力推进423个在建重点项目和152个预备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0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以上。 |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陈挺 吴在平) 近日,省、市重点项目——翔安新机场片区机场大道项目开工建设。这条道路是未来进出新机场的重要通道之一。 省、市重点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厦门力促开工、狠抓进度,第一季度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开门红”。 工业项目加速领跑—— 我省单体项目投资金额最大、总投资360亿元的联芯项目,目前月产12英寸晶圆1.6万片。电气硝子玻璃生产线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6.5亿元,已完成年度计划的82%。ABB厦门工业中心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8%。 服务业项目积蓄动力—— 厦门软件园三期研发楼及体育馆等房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丙洲片区)统建区一期工程2#、3#主体结构封顶。 社会事业项目提前开竣工—— 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已提前开工建设;厦门市第三医院康复病房综合楼(三期)预计6月底建成;翔安医院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8%;厦门市心脏中心新址项目预计年底前建成。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6%;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B地块)各房建工程迅速推进。 “去年初以来,我们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821个,总投资近万亿元,省重大、重点项目和市重点项目去年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厦门市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初以来,厦门正以“周协调、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的推进机制,加大跟踪、协调、服务和督查力度。1—4月,全市316个市重点项目计划投资258.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73.1亿元,完成序时进度计划144.2%,完成年度计划31.6%。 值得关注的是,一批民生“补短板”项目近期陆续开工建设,包括保障性住房雍厝公寓、保障性住房仁和公寓、保障性住房湖边公寓、官浔村安置用地5#及6#楼项目、机场大道、厦门五缘实验学校扩建项目、厦门理工学院综合体育馆和东片区增容配电房项目等等,涉及住房、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 |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卞军凯) 近日,位于闽侯青口汽车城的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迎来第10万辆整车下线。这不仅标志着福建奔驰迎来发展新里程,也给闽侯青口汽车城的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项目是产业的先导。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闽侯依托青口汽车城产业平台,着力策划生成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助于完善产业链的新项目——大力推进东台新能源汽车、东南汽车(三期)等项目落地建设,建成福享汽配等配套项目,支持海峡汽车文化广场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培育福建奔驰为百亿企业,力争汽车产业年产值突破400亿元。 实现跨越赶超,需要大项目、好项目的坚强支撑。今年初以来,福州市全面开展“抓项目促发展”专项行动。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景丰科技聚酰胺超细化纤维等项目建成投产,助推纺织化纤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京东方、东旭光电等项目建成投产,给力电子信息产业“补短板”;新增宝钢德盛、罗源闽光2家百亿级企业,冶金建材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延伸;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拥有面向医疗、教育、旅游、位置服务等领域的大数据企业161家,形成了大数据、云计算和VR产业链雏形,呈现出大数据集聚发展的态势;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福州13个数字经济项目签约,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 民生工程捷报频传——近日,福州水系治理完成金山奥体片区水系示范河段——台屿河南段的开挖、清淤、截污,两岸污水不再入河。此外,打铁港河的截污系统也已基本形成,晋安河最美观光带提升和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福州地铁2号线加快建设…… 以项目为抓手,福州吹响了新一轮干事创业的号角。1月—3月,福州“五个一批”项目新增784项,新增项目总投资3193.18亿元。在一季度全省“五个一批”正向激励综合考评中,福州在设区市排名中位列全省第一,仓山区、晋安区、鼓楼区在县(市)区排名中分别位列全省第一、二、三。 |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林爱玲 通讯员 陈瑞香 柯名杰) 4月17日,省委书记于伟国主持召开省委省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工作督查视频会议,强调要强化“一盘棋”思想,站在更高站位上谋划推动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和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形成双轮驱动、南北互动、协调推进、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 10日,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发改协作会议在莆田举行。与会代表围绕省委省政府视频会议内容,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作为主题,就如何推进山海协作互补联动发展等进行交流和探讨。与会人员认为,省委省政府提出以两大都市区为引擎,带动两大协作区加快发展,是我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区域合作、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在新起点上闽东北协作要有新突破。 据了解,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包括福州、莆田、宁德、三明、南平和平潭综合试验区。协作开展33年来,闽东北建立起以闽江流域和闽东沿海为纽带、以山海协作为主线的横向经济联合。去年,闽东北区域经济总量达14705.24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近一半。 项目对接 融合互补 在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发改协作会议上,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作的主题,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创四方传感器有限公司、机械科学院总院(将乐)半固态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分别在现场进行了项目推介。 云度新能源总经理助理陈铭说,要通过项目对接,使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形成合力,协作攻关产业关键性技术难题,巩固产业技术优势,推动产业水平整体提升。 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铭玉认为,项目对接是区域协作的关键所在,按省委省政府部署,闽东北各地要对接完善相关发展规划,谋划启动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区域协作发展态势。 “除推介会外,还可通过成果交流、招商引资、人员互访等方式,促使协作项目生成。”莆田市发改委总规划师杨景明说,莆田既要立足本地实情,又要放眼全域,凭借毗邻福州的地利优势,共享自贸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级好政策,继续深化山海协作,拓展合作领域和项目,取长补短。 会上,与会人员形成共识:闽东北既有山区经济,又有沿海经济,产业互补性强、资源共享需求高、市场合作潜力大,应该聚焦项目建设、产业互补、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锁定具体协作项目,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共促产业融合。 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建议,要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立足闽东北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上互为配套、合理分工、形成互补,构建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 新的起点 新的机制 “区域发展就怕产业同质化,要差异化发展,这就需要创新机制,科学布局、合理发展、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陈铭玉说。 据了解,过去,闽东北已在某些方面形成协作机制。在组织架构方面,闽东北常设“六联办”办事机构,每年都举办书记市长联席会议、作出决策部署,并召开12场部门对接会议。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闽东北通过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用工招聘活动,建立了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一体化就业服务平台。 这次协作会议公布了《闽东北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倡议书》。倡议书提到,各地要提高透明度,消除各种障碍和壁垒,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创造多种合作模式,形成长效的联动推进机制,适时成立闽东北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联盟,确立联动推进机制,共商重大问题。 莆田市发改委主任王世文表示,跟以往相比,新时期要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区域协作发展,必须建立更多更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从点到面 统筹协作 除经济领域合作外,闽东北不断拓展协作新领域,在更多领域加强合作,统筹协作发展。 在交通运输方面,去年闽东北组织重点协作项目250项,强化重大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协同建设。其中,湄洲湾至重庆高速公路游洋互通工程预计5月通车,沈海高速复线、宁德屏南至古田高速公路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 “要进一步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协作,包括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满足区域联动发展新要求。”林宝金说。 在生态方面,闽东北已联合推进清新水域、洁净蓝天、清洁土壤三大工程。新时期,将在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会上,莆田市副市长陈志强希望,今后闽东北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实现更加密切的区域同城化,为我省区域协作探索新路径,创造新模式,总结新经验,助力跨越发展、赶超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是强化区域协作、推动经济繁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陈铭玉说,要切实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扎实抓好民生项目建设,共享区域协作释放出的发展红利。 |
东南网5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王凤山 发自平潭) 8日,平潭苏澳码头一派繁忙。这里是福平高铁的入口,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英姿已现。 这座桥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是全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全长16.34公里,大桥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 高铁驶入岚岛,对进一步促进区域协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平潭发展需要有内陆腹地支撑。自2010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加入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的平潭持续深化、拓展与闽东北各城市的区域协作。 其间,平潭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协作项目建设,除福平铁路平潭段、高铁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建设外,还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京台线长乐松下至平潭段、海上风电项目等建设。仅去年,平潭共安排区域协作项目44个,总投资663.65亿元。今年,平潭继续加大区域间项目对接合作力度,共安排项目50个,总投资635.54亿元。 作为新兴发展区域,平潭更需要加强区域协作发展。平潭是对台、对外窗口,兼具“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独特优势,将充分发挥区位、政策优势,在区域协作发展中充当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作用。 区域协作发展,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助、互利共赢。平潭积极参与发改、经信、商务、渔业、旅游等各部门各行业协作活动,与各兄弟市携手共进,结成“连理枝”。2014年5月,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平潭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平潭校区建成后将吸引上万名学生来此就读。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平潭校区建设,不仅实现了平潭高等院校零的突破,也为学院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实验区的产业事业发展、文化品位提升、人才人气聚集、全民素质提高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今年4月,首届“水仙情缘2018相约平潭”活动在平潭启动,来自武夷山、建瓯、建阳、永春、漳平等五县(市、区)水仙茶主产区等花茶企业界代表欢聚一堂,约定结成水仙茶、水仙花产业发展战略联盟。 |
东南网5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发自南平) 8日,记者从南平市发改局、财政局了解到,南平与福州、宁德、三明共同申报的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获得批准,相关奖补资金已到账。下一步,南平将与兄弟市(区)加强跨流域、跨区域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共同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一年来,南平与兄弟市(区)加强交流协作,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在产业合作上,南平充分利用福州海交会、三明林业博览会、莆田工艺品博览会、宁德电机电器博览会、平潭共同家园论坛等招商引资平台,开展经贸交流合作。据统计,南平与各兄弟市(区)的企业合作项目达61项,总投资27.21亿元。 在基础设施共建上,南平与兄弟市(区)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加快推进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南平联络线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车运营,南平到福州车程缩短至1.5小时;南三龙铁路、衢宁铁路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大大缩短南平与三明、龙岩、宁德等地的距离,与各兄弟市(区)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 在旅游协作上,南平贯彻落实《闽东北五市一区旅游区域联盟合作协议》,与三明签订了大武夷(南平·三明)旅游联盟合作协议,在共同建设大武夷旅游联盟、打造大武夷旅游圈、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建设旅游合作机制等4个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并联合在西安、武汉、广州、香港四地举办旅游产品推介活动。 在对口帮扶上,兄弟市(区)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南平大力支持。如福州市长乐区帮扶松溪县1250万元用于发展农村光伏项目,同时加快推进长乐-松溪山海协作示范区建设,鼓励纺织、冶金、粮油、建材等57家企业落户园区。 “现代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与兄弟市(区)产业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巨大。我市将与兄弟市(区)积极探索共建生态产业园区,建立绿色产业联盟,合作开展招商引资,共同打造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南平市主要领导对记者表示。 |
东南网5月10日讯(福建日报 方炜杭 杨燕蓉 邱慧敏 发自三明)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福建中青国旅尤溪分公司总经理苏德辉在忙碌中度过。他们公司的游客接待量,正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 转变思路,组建联盟,迈出旅游区域协作新步伐,去年三明全市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两个指标增速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个、9.9个百分点。 三明因生态环境良好,获评“中国氧吧”,旅游景点和景区密度大,但多年来受缺精品、缺客源、缺知名度、缺产业等问题困扰。去年2月,三明市首次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决定共同构建泰宁、将乐、建宁、沙县四地区域旅游一体化平台——三明深呼吸旅游联盟,以“深呼吸、慢生活、大健康”为主题,以泰宁世界遗产地为龙头,构建全市旅游一盘棋格局,充分发挥泰宁旅游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做强做大区域旅游板块。 攥指成拳迎客来。四地迅速建立合作框架和机制,开展旅游合作品牌一体化、产品一体化、营销一体化、交通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由此开启了市内旅游合作的新模式。去年四县主景区接待游客295万人次,门票收入1.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2%、15.9%。 去年起,三明市还开始寻求更大区域的协作,把更多的区外客源引进来。去年2月,大武夷(南平·三明)旅游联盟合作协议正式签订。很快,双方启动了在共建大武夷旅游联盟、共同打造大武夷旅游圈、共同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共同建设旅游合作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广泛深入合作。 在第十三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大武夷(南平·三明)旅游联盟形象亮相旅博会,开创全省旅游行业参加大型展会两个设区市联合布展、共同参展的先河。 去年4月、10月,两地旅游部门再度牵手组成促销团,分别在西安、武汉、广州、香港成功举办4场旅游产品推介会,与当地多家企业签订大量订单。 此外,三明正在探索以客家资源优势为纽带,与龙岩、赣州等地建立客家文化旅游联盟,巩固拓展赣浙粤周边地市核心市场客源。 |
东南网5月10日讯(福建日报 戴敏 陈天长 钟臣彪 发自龙岩) 春末夏初,走进晋江(长汀)工业园区,一片繁忙景象。 亿来实业的施工工地上,二期10万纱锭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总经理许腾云告诉记者,市场前景良好,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达到年产1.6万吨生产能力,预计产值3.8亿元,实现税收800万元。 亿来实业是园区稳步发展的一个缩影。园区企业金怡丰引进国际先进海离子清洗技术,年产10万吨PEP瓶片清洗生产线项目正在安装设备,建成后产值达2亿元;今年前四月,园区引进两家农业食品公司,总投资2.2亿元;去年,园区实现产值10.5亿元……这个由长汀与晋江联合打造的山海协作平台,正如这个初夏般日趋火热。 2012年,经省委牵线,晋江与长汀结为对口帮扶(市)县,以推动双方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方位协作交流。 五年多来,两地按“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对口帮扶层次不断提升,合作交流领域逐渐拓宽。 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是双方协作的重头戏。2013年,围绕打造“龙岩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核心区”目标,双方联合打造工业园区。截至目前,长汀投入园区资金3.21亿元,晋江到位1.1亿元共建资金。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是第一批省级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省级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目前园区落户企业25家,总投资40.5亿元。2014年以来,晋江(长汀)工业园区在全省21个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考评中均名列前茅,成为山海协作从帮扶“输血”到“造血”强本的典型。 去年8月,晋江党政代表团到访长汀,两地各9个乡镇签订3年结对帮扶协议。结对双方将进行包括产业合作、资金帮扶、干部交流、企业帮扶在内的多种合作。据长汀县农业局副局长李志明介绍,今年两地将自2012年后,再度互派人员异地学习交流。 |
东南网5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梁政 发自漳州) 近日,记者走访厦漳同城大道项目龙海角美镇流传村段时发现,工地上的施工车辆来来往往,工人们三五成群,忙得热火朝天。 今年初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多次到厦漳同城大道项目工地实地考察。据悉,该项目分为三期施工,全线采用全互通、全立交模式,按一级公路兼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第一、二期工程均已交工验收,三期工程的主线将在今年10月份左右建成。项目通车后,漳州和厦门能够实现半小时互通,有利于漳州融入厦门湾经济圈,真正实现“厦漳同城”。 同饮一江水,共处厦门湾。漳州与厦门,同处闽南金三角,拥有人缘、地缘、文缘等密切关系。近年来,漳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同城化为引擎,主动向厦门学习,向先进地区靠拢,着力用“天时”、扬“地利”、促“人和”,积极推进厦漳泉党政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全方位促进厦漳同城化深度融合。 精准定位打造“先行示范区”。既主动对接厦门,又凸显自身特色,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漳州台商投资区全面对接厦门,产城融合、良性互动,当好“桥头堡”,推进中心城区开发建设,建成四季花海、万达广场、双十中学漳州分校、角美大道等项目;龙海市加快南太武、南溪湾片区建设,致力打造以金龙客车生产基地为核心的现代化汽车产业园区,成为对接厦门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同城之路延伸“同城梦”。围绕打造厦漳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漳州着力完善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港口码头等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产业合作上演“双城记”。漳州进一步拓展漳厦产业合作空间,构建与厦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漳州台商投资区主动承接厦门“溢出”的高新产业,与海沧共同打造海西生物医药产业谷,目前已引进惠尔康生物科技产业项目等优质项目。漳州万利达、科华、绿宝则将把厦门作为窗口,将研发基地、总部等设在特区,进一步发挥聚合效应。 |
东南网5月10日讯(福建日报 刘益清 吴清远 发自泉州) 2015年11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厦门、泉州共建经济合作区,合作区位于安溪官桥镇,分设湖里园、思明园,规划控制面积13平方公里,首期建设5000亩,总投资40亿元以上。 合作区成立以来,双方高度重视,市、县(区)两级率队招商,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目前,两园已建成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主次干道8公里,商业配套及宿舍楼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4家,总投资额25亿元以上,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达75亿元,年税收3亿元以上,可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 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数据由厦门市和泉州市按5∶5的比例分享。 合作区的财政收入还可享受到省级部分五年内全额返还的优惠。合作区自产生财政收入之日起五年内,厦泉两地年终结算分回收入中涉及省级20%体制分成部分,将全额返还用于园区滚动发展。源自合作区的税收收入和实现的非税收入市县留成部分,从第一家入驻企业纳税之日起也在五年内全部留存合作区。 通过“飞地”建设,厦门方面留住了税源,安溪拓展了税源,企业破解了用地、用工成本高等问题,实现了企业、厦门、安溪三方共赢。 石狮政和产业园,则是石狮和闽北欠发达县区域合作的范例。 一个地处闽南沿海的发达市,一个地处闽北山区的欠发达县,2012年,两地签署协议,石狮与政和,开展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共建互助、协同发展,演绎出生动的“山海协奏曲”。 石狮和政和两地开展对口帮扶后,石狮不仅无偿补助帮扶资金5000万元,还发动海外华侨和企业家捐建了10所希望小学。此外,还斥资完善政和的公共基础设施,帮助政和建设人民公园、影剧院等,同时合作共建石狮政和产业园,形成资金扶持、园区共建、产业对接取得成效的同时,两地还积极拓展其他领域的协作,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态势。 |
东南网5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发自莆田) 今日,闽东北区域发改系统协作会议在莆田举行,这是深化区域协作的一次互动,更是创新机制模式的一次拓展。会议发布《闽东北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倡议书》,将共同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统一标准的设施平台、互惠共享的商业模式、长效联动的推进机制。 莆田市副市长陈志强认为,闽东北地区应该立足本地,面向全省、全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梳理和盘点,推动产业集群化、平台化进程。 近年来,莆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去年8月,云度新能源首款商品车π1下线,并在同年10月上市销售,第二款π3车型于今年3月份上市销售,在北京、上海、山西等地市场批量投放,莆田实现了造车史上零的突破,也是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大发展。 云度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在莆田涵江区,从工厂开工建设到投产只用了一年零六个月时间,创造了“云度速度”,去年销售汽车2463辆,产值达3亿多元。 围绕云度新能源汽车项目,当地政府主动出击,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已有华霆动力、欣旺达动力电池等配套项目落地建设或投产,还在积极引进电机、保险杠、仪表台、副车架、门板、B类冲压焊接件等配套项目;同时,由仙游电机与中科院海西分院联合研发驱动电机,适用于云度新能源汽车,全力打造千亿产业链经济,将成为莆田装备制造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在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方面,莆田市政府也是不遗余力,去年全市新增购置公交车辆311部,全部是新能源公交车,至于私人新能源乘用车就更多,去年增加了1897辆。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莆田已建成18座充电站,共350个充电桩,完成投资3300万元。 据悉,云度新能源汽车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预计产销5万辆左右,2020年将超过10万辆,年销售额可达200亿元,带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将改变我省新能源汽车的弱势现状,进入国际智能互联电动汽车的先进行列。 |
东南网5月10日讯(福建日报 李向娟 林凌玲 黄东东 发自宁德) 近日,古田县大甲工业集中区,杉杉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多栋厂房已封顶,正在进行室内施工,下月底部分生产线有望进入试产。 杉杉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由东侨开发区与古田县合作。该项目由东侨开发区引进,落户于古田大甲工业集中区,主要进行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旺玉告诉记者,因辖区土地资源有限,他们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选择与邻近的古田县合作对接,建设宁德市内首个跨区域产业项目合作园区。杉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飞地项目”。为此,东侨开发区与古田县分别组建专门班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并进一步完善飞地协作机制,引进更多招商项目异地落户。 “在宁德时代新能源和新能源科技两家龙头企业带动下,我们引进建设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在宁德北部新区形成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目前,锂电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位于蕉城区、东侨开发区,而产业链配套项目分布在福安、福鼎、古田、屏南等地,已经形成全市一盘棋的产业发展格局。”宁德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达362亿元,成为宁德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宁德市推动辖区内各县(市、区)联动发展的同时,还与省内外一些地区联动协同发展,尤其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发力。比如,福州福泰与宁德福华50万吨特钢产能指标置换,这在我省尚属首例;福鼎市与浙江苍南县共建福鼎·苍南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重点引进苍南家具加工、纺织等项目;寿宁县与福州马尾区合作,依托际武工业集中区建立“马尾·寿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摩配件、机械制造、金属标准件等产业。至目前,宁德市已有8个共建产业园区。 同时,宁德市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等区域协作,并与南平、江西上饶等地签署协议共建“飞地港”。 |
东南网5月10日讯(福建日报 吴在平 潘抒捷 杨珊珊 发自厦门) 作为厦漳同城化“一号工程”,起于漳州台商投资区、对接厦门海翔大道的厦漳同城大道,成为串连起厦门与漳州的一条跨区域快速连接干道。 日前,记者从厦漳同城大道项目部获悉,作为项目控制性工程的流传特大桥,现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工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车后,厦门与漳州的行车时间将缩短到半个小时以内。 交通先行是构建厦漳泉龙大都市圈的基础,也是实现同城化的突破口。近年来,随着岛内外一体化进程加快,厦门日益在区域城市群中发挥协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厦漳泉龙同城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如今,区域之间不仅构建厦泉国际空港经济区,还相继建成厦漳跨海大桥、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厦成高速以及厦漳国际海运大港。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意义重大,这不仅意味着区域城市群有了快捷的连接线,更有利于不同自然禀赋、不同产业形态、不同人文背景的城市间优势互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带动区域发展的经脉。正是在此基础上,厦门创新跨行政区域共建生态产业区模式,与泉州安溪共建经济合作区、与漳州长泰共建海投(长泰)科技创业园、与龙岩共建山海协作经济区等。 在泉州安溪县官桥镇,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正在建设。目前,经济合作区思明园已有12家企业入驻,园区内建成的8栋通用厂房7栋都已有了归属。“思明区与安溪县采取同城化合作模式,采取财税五五分成。”思明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白建生介绍说。 在漳州龙海市汽车产业园,金龙汽车龙海新能源产业基地已开建。建成后,年产3万辆节能与新能源大中型客车、1万辆考斯特和10万辆轻型客车。项目投产后,年总产值预计超过500亿元,税收逾50亿元,创造就业机会10万个以上。 去年以来,厦门市加强与泉州、漳州、龙岩等市沟通交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工作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展,完成了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厦漳泉龙区域同城化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