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20年

木兰溪被莆田当地老百姓称为“母亲河”。可就在20年前,木兰溪水患频发,老百姓谈溪色变。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提出:“要变害为利、造福人民”,并决定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20年来,福建坚持不懈治水,一任接着一任干,终于实现了让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

 资  讯 

莆田木兰溪治理报道:生态优先收获人水和谐

即时 | 2018-10-03 08:18

上万棵荔枝树葱翠茂密,木兰溪从中穿流而过,时有群鸟飞起、停驻……在莆田的城市发展核心区,不见钢铁水泥的丛林,却有占地65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

这片荔枝林“留”之不易。莆田市的决策者顶住了一轮轮“砍树建房”的压力,为市民和子孙,留下了莆田“荔林水乡”的传统特色和一片绿荫。

这是20年来,莆田治理木兰溪及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真实写照。

■生态惠民贯穿治水始终

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2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指导木兰溪治理时提出了这一要求。

曾经的旧河道,异常弯曲,排洪不畅,是木兰溪年年泛滥的“祸根”之一,在最早的一期工程建设中被裁弯取直后,这段旧河道便结束了它的最初使命。决策者们开始着手规划旧河道的新用途,其中,要不要填平是核心问题。

这段旧河道恰好位于市区,若填平变成建筑用地,开发房地产,政府可坐收几亿元;若保留改造为城市湿地,政府不仅少了这份收入,还需再投入几亿元甚至更多。

如果只算经济账,不填旧河道“亏大”了。但若从生态方面考量,留下旧河道,这里会形成木兰溪在人口密集的市区河段的天然蓄洪池,这片水域也会大大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市民更将获得一片近水亲水的乐土……

一头是经济,一头是生态,究竟该怎么选?

莆田市水利局副局长陈东风说,当时的理念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但习近平同志的治水思想比较超前,裁弯取直后旧河道被保留下来。“这非常难得,现在给城市留下了一个很好的生态空间。”

一个深谋远虑的选择,留住了这片水域,莆田决定在此开挖玉湖,打造玉湖新城。但在废墟般的水边建新城又谈何容易!“当时什么基础设施都没有。周边还有9个村上万名群众,乱扔垃圾、倾倒污水现象普遍,玉湖一带形成脏乱差的城中村。”现任荔城区政协副主席的郑宝硕说。2010年起他兼任玉湖新城片区改造建设办公室主任,谈起当初的筹资困境,他说,玉湖新城规划面积6768亩,当时仅有5000万元的办公经费,真是“打个喷嚏就用完了”。

2011年,福建省委和省政府特别批准“允许将木兰溪治理后纵深2公里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继续专用于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

2013年,莆田市政府确定,玉湖片区内市财政土地收入的80%必须用于玉湖新城改造建设,且专项使用、封闭运行。玉湖新城建设有了资金保障,郑宝硕吃了定心丸。

目前,玉湖开挖已全面完成,并且保持着与木兰溪主河道的水系连通。新区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围绕玉湖,一片覆盖千余亩水面、千余亩绿化用地,融合了人居、商务、文化娱乐、综合服务等功能的新城,正慢慢崛起。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来到玉湖边,你可以看到依水而建的图书馆、科技馆和少年宫。走进市图书馆,仿佛置身书的海洋,崭新而现代,一百多万册图书收藏在此,即使不在周末,这里依然坐满读者。“自今年元旦开馆以来,我们接待的读者数量已突破百万。”市图书馆馆长说。玉湖新区的打造,让莆田市民的生活中又多了许多看得见的幸福。“生态优先”理念不仅体现在十几年前的决策中,更体现在后期木兰溪治理的全过程。

以流域为整体,维护良好水生态。推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打造“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健康水系;率先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

实施木兰陂保护规划,打造木兰溪百里风光带,将水文化融入其中,让人们拥有更多亲水空间……

系统治理东圳水库,通过保护全库区生态环境,促进水质提升,让市民喝上更好的水……

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莆田也乘此东风,开启了新征程。2014年2月,莆田市被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7大类28项93个试点项目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35.30亿元,超额完成47.23亿元;基本完成了“母亲河”木兰溪生态景观长廊建设、“三纵三横”供水网络体系建设、“荔林水乡”生态修复、重要湿地保护与治理等重要任务。“一张水网、一片水乡、一泓清水、一条长廊、一组湿地、一脉文化、一定之规”的水生态文明格局逐渐形成。

■生态优先引领绿色发展

20年治水不易,对于治理后造福人民的木兰溪,莆田人带着对母亲河的感恩和敬畏,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是莆田“纳税第一大户”;作为亚洲最大啤酒基地,它也是“用水大户”。但近年来,它更是“节水大户”,仅今年上半年就节约用水近20万吨。

啤酒生产是高耗水行业,全行业每吨啤酒耗水5~6吨,国内节水型啤酒企业每吨啤酒耗水在4吨左右,而该企业则将这一数字减少到了2.85吨。

在节水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该企业将节水纳入所有生产环节,并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能源监控中心。记者来到监控中心采访时,几名工作人员正通过一台台电脑屏幕,对全厂区内所有耗水点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刻提示,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公司技术负责人吴子阳说。

绝不浪费一滴水,努力不让一滴污水排入木兰溪。这不仅是雪津啤酒一家公司的目标,也是莆田所有传统企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迈进的指向。

水资源承载力是生态承载力的重要量尺,莆田把水资源作为前置刚性约束条件,视当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确定空间布局,以水定城。

莆田市副市长吴健明讲了这样一件事:“之前我们有一个林浆纸的外资项目,谋划了10年之久,总投资达40亿美元,年产值预计超百亿。几年前,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都批复了。但是,它一天的用水量达40万吨!每日排污量达35万吨!我们全市4区1县的日用水量不过六七十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才在30多万吨。所以,就算是金山银山,超过我们资源承载能力的项目,也必须下马。”

坚持“以水定城”,“有所为”又“有所不为”,莆田人有自己的原则。

当限则限。木兰溪干流流域内已禁止新建石材加工、矿山开采、施肥类网箱养殖项目;全面禁止畜禽养殖,在木兰溪干流两岸1公里和汇水区周边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原有养殖场全部取缔,土地进行复垦或转为苗圃、采摘园等第三产业用地,截至2016年,累计闭拆养殖场760万平方米;2017年以来,关停“五小”行业企业2079家……

当强则强。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鞋业、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绿色产业。如今木兰溪治理大大增加工业园区的产业用地,投资数十亿、上百亿元的项目不断落地、建设、投产,十大新产业蓬勃兴起。而发展旅游、生态农业等,更是“生态产业化”的最佳模式。从木兰溪治理中获益良多的九鲤湖景区,正全力推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得益于木兰溪淡水资源跨海传输补给的湄洲岛,已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传播中心,游人终年络绎不绝,2017年游客人次突破500万……

绿色发展勾勒着莆田的空间分布和生态格局。在莆田市中心主城区,65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使得整个城市与众不同。木兰溪从这片“绿心”中间穿过,将其分为南北两叶:北面群山环抱,水网交织;南面则以田园乡村为主,空间开阔。

这里溪清境雅,万株荔枝树组成“城市绿肺”;这里人文气息浓郁,脉脉水脉延续着人文荔乡的丰厚历史积淀。而绿心的规划与建设已经起步,将成为莆田未来“生态产业化”的核心。

“生态绿心建设,均衡了中心城区的生态空间布局,重塑了城市生态功能,拉近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把生态效益变成广大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

■生态文明描绘更美蓝图

生态文明建设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木兰溪治理也将驰而不息,承前启后。如今,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结合新时代新要求,莆田将描绘木兰溪流域更加美好的发展图景。

“木兰溪虽已完成洪水归槽,防洪能力大大提升,但在1732平方公里的流域中,我们的防洪建设仍有一些空白区域存在。下一步,我们将在全流域范围内继续完善防洪建设。也包括对已有防洪工程的改造,以期达到更高的防洪标准。”莆田市水利局局长黄德元说。

未来,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围绕绿心的“生态产业化”开发也将成为一大重点。根据《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绿心作为莆田最具旅游价值的宝贵财富之一,也是下一步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绶溪公园,将结合景区旅游发展实际,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均已完成。

除绿心外,随着木兰溪百里风光带的建成和完善,和木兰陂规划的落地,莆田推进绿色发展将有更大空间。

“莆田的人均水资源量在福建省平均水平之下,我们对水资源,历来都保持着敬畏和珍惜的理念。今后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考虑水资源不足的现状。我们要创造一种节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李建辉说。作为福建唯一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莆田将强化节水能力建设,建立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目标责任制;创新手段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持续深化节水型灌区、社区、学校、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形成全社会珍惜水、保护水的良好氛围。

2016年8月,福建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始在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创新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在此背景下,莆田先行先试,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目前,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已基本建成,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初步建立,现已审计仙游、荔城等两个县区,整改问题65个。未来,莆田市将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木兰溪治理。

“站在新的起点,莆田市将以木兰溪为依托,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生动范本。”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为民治水,系统治理,生态优先。20年来,莆田六届市委市政府秉承习近平同志的治水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终于改写了木兰溪多灾多难的历史,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莆田人民亲历这一巨大变化,治水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如此真切,如此满足。

载9月28日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报记者 李坤 岳虹)

木兰溪治理系列报道:系统治水显现综合效益

即时 | 2018-09-30 09:09

治水引来百业兴。木兰溪治理后,城市建设有了坚强的防洪保障。湄洲日报记者 蔡昊 摄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先后四次到木兰溪现场调研,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

近20年来,六任莆田市委和市政府班子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在防洪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木兰溪治理内容。从水上到陆上,从下游到上游,从干流到支流,木兰溪治理坚持安全生态相结合、控源活水相结合、景观和文化相结合,开启了全流域、系统性治理的新征程,也让木兰溪综合效益显现,成为民生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

■从单一防洪走向系统治理

木兰溪治理,始于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但其治理目标却绝不仅限于防洪,而是早已走向“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道路。

坐落在木兰溪最大支流延寿溪流域的东圳水库,是莆田市的饮用水水源地,良好的生态植被是库区一泓清水的保障。2014年起,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以提升水质为核心,将库区内的山水林田湖草以及人为活动,作为整体,统筹考虑,构筑四道防线。在流域上游坡度较大的山地,设第一道生态保护防线,强化封山育林,大造阔叶林、混交林,治理水土流失;在全流域范围内入村进田治污,设第二道生态治理防线,重点解决垃圾、污水等点源污染和农肥农药等面源污染问题。在沿河环库周边,设第三道生态修复防线,退耕(果)还林(草),建设生态缓冲带,发挥其水质净化作用。最后,设第四道法规防线,制定《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东圳水库治理的最大特色就是突破就水治水的片面性,立足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把水问题放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来解决。”莆田市副市长吴健明说。治理后,东圳水库水质已从过去的Ⅳ类提高至Ⅱ类标准,150万莆田人民喝上了更好的饮用水。“我们曾预计这个区域的水质改善要用5年时间,而实际上仅仅用了3年多。”吴健明深感欣慰地说。

岸上风光秀美,河中水质优良。一批“控源活水”措施,让木兰溪水质得到改善。莆田还通过控制工业污染排放和全面禁止畜禽养殖,严格“控源”,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降到最低。目前,莆田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6%。

如今的木兰溪,已成为一条流淌着生态资源的河,“处处都是宝”。在进行生态保护的同时,莆田也准备大展拳脚,提升其经济和民生效益。脱胎于“裁弯取直”后废弃旧河道的玉湖新区,计划总投资35亿元,将打造成综合人居、商业、文化娱乐、公共服务等功能的城市发展新热点;而位于城市核心区,保留“荔林水乡”风貌的绶溪公园,已在进行保护性开发,未来将成为莆田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木兰溪实现生态系统治理干流河道比例超过70%。2016年,木兰溪成为福建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样板。

“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这是郭沫若写给木兰陂的赞美诗。木兰陂是木兰溪流域内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这座200多米长、形如钢琴键盘的拦河坝,在溪流之上已静卧近千年,至今仍发挥着供水、蓄水、灌溉、防洪、挡潮、水运和养殖等综合功能。如今,高起点规划实施木兰陂保护规划,已成为莆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木兰陂,将构筑“一心一廊四区”,让历史文物保护、水利文化展示、湿地生态景观、滨水休闲等功能融为一体,进一步传承水文化,保护水资源,展示水景观,让古老的木兰溪焕发出时代新光彩。

■从一条河走向全流域

治水需要水上、岸上同治,需要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进入新时代,木兰溪治理已从一溪两岸拓展到全流域。

仙游是木兰溪的发源地。为了保护好木兰溪的源头和上游,仙游县采取了“四不三转一补偿”的举措:不发展工业,不发展畜禽养殖,不乱砍乱伐,不乱占地建房;引导由畜禽养殖业向发展林下经济转变,由自己种植向土地流转、规模种植转变,由从事农业向发展生态旅游、外出打工创业转变;每年安排一笔资金用于生态补偿。种种牺牲和付出,换来区域内木兰溪水质功能保持100%达标。

而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均是木兰溪两岸综合走廊及景观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部分。在全程105公里的木兰溪两岸,将有75公里的河岸纳入项目建设,覆盖70%以上河段,让木兰溪全线“高颜值在线”。

2014年,莆田通过全球招标,委托一家美国专业公司制定了《木兰溪城区段景观概念规划》,完成了城区26公里河段全线防洪景观规划,将莆田人文、治水文化、生态堤景、运动休闲等要素结合起来,打造“一轴、两翼、三节点”的滨水景观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12年,木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主要保护对象是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木兰溪水源涵养林及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总面积达到27万亩,涉及4个乡镇和1个国有林场。

以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作为管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中。保护区的存在,为木兰溪留住“清源”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而面对推进上下游协同治理这道“必答题”,莆田出台《莆田市木兰溪流域生态补偿办法》,采取市级财政和下游区财政共同筹措补偿金,补偿上游地区鼓励其保护河流生态,实现了上下游协同治理保护。

水污染,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莆田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统筹河流、岸上管理。

来到福建最大的淡水湖白塘湖,在公园中漫步,湖水清澈、丰沛,四周榕树葱茏,垂下千万根须。洁净的水面离不开河湖保洁员在岸上、水中联合作业。推行河长制以来,莆田更加注重水岸统筹治理。白塘湖的净美风光是莆田诸多水域的缩影。据了解,莆田市将河岸清洁工作,以招标方式整体打包给社会企业,以“企业承包、政府监督”的方式,保障全市的水域岸线整洁。

除清洁工作外,莆田通过严格岸上排污口管理、畜禽养殖业搬迁、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等措施,减少点源、面源污染,努力管好“岸上的事”,确保真正实现“河里岸上齐抓共管”。

经济的增长,产业的聚集,是否会带来环境污染,再度危害木兰溪?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当下,莆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指出台政策支持鼓励工艺美术等绿色产业聚集,红木产业带和油画产业均是受益者;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木兰溪治理。莆田是全国首个设立“企业河长”的城市,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举办宣讲活动等方式,让企业真正参与到治河中去,也能促使其更好地提升自身节水节污的自觉性。“有所不为”指的是超过本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项目,经济效益再高也不能上;一些产污相对较多的产业,限制性发展,如畜禽养殖绝不能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工业园区外严禁审批工业企业项目。最大限度地减小产业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强正面影响。

■从根治水患走向治水与发展共赢

木兰溪防洪堤建成后,莆田又经历了多次台风暴雨,但沿江堤岸安然无恙,两岸群众安居乐业,再也没有受到洪水侵害。木兰溪治理,不仅根治了千年水患,还实现了治水与发展的共赢。

走进仙游县工艺美术城,你会为这里的仙作木器而惊叹。现代气息浓厚的芭蕾舞者,栩栩如生、构图精致的花鸟图,还有一件件用材考究、做工精良的中式家具……这些精品曾作为国礼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海外,也曾参展金砖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木兰溪水患治理前,这里曾洪灾泛滥、人口稀少。而现在,洪泛区变为聚宝盆。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开业至今,工艺城销售额已近200亿元。

到莆田来,不买一张油画就太遗憾了。莆田油画出口占国内油画行业30%的市场份额,是中国三大油画产地之一,而在其他两大产地——深圳、厦门,从事油画创作的也多是莆田人。“以前,我们必须去外面,家中总是发水,创作环境不好。我之前在深圳,去年回到莆田,现在这里硬件条件不错,又有房租补贴政策,回来是更好的选择。”华林经济开发区内的一家画廊老板说。木兰溪防洪工程一期、二期建成后,华亭镇霞皋村告别水患,华林经济开发区得以成立,如今已成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已形成鞋服、食品、电子、工艺美术等主导产业,目前已有346家企业进驻,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华林经济开发区只是一个缩影。木兰溪治理后,莆田全市工业园区面积从1999年以前的不足20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7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大大拓宽。近年来,莆田形成了十大新产业,人均GDP增加近3万元,一批滨水产业的高地效应逐渐凸显。

水是农业命脉。现在的木兰溪,已从淹没农田的“威胁之水”,变为莆田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水”。

涵江三八农业片因有3800多亩耕地而得名,是涵江区最肥沃的良田。但在木兰溪治理前,农民守着良田却过着穷日子。务农几十年的莆田市涵江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蔡秋英介绍,片区位于木兰溪下游,治理之前曾受洪水、海潮双重夹击,农田经常被淹,只能种水稻而且产量很低。开始治理木兰溪之后,着力提升了农业片白塘湖的调蓄能力,通过实施“显湖露水”等工程,扩大湖面100多亩,旱灌涝排,灌溉全年有保障,同时提升了灌溉水质。“昔日旱涝地,变成今日丰产田。”蔡秋英感慨道。目前,当地水稻产量从亩产三四百公斤升至550多公斤。现在每逢夏收季节,看到沉甸甸的稻穗,他和家人心里总是充满抑制不住的喜悦。

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木兰溪水质的提升。“好水出好果”,高附加值的农作物生长往往需要确保优质的灌溉水源。涵江区下了大功夫提升农业灌溉水水质,控制面源污染,拆除全部养猪场、养鸭场,并给予每平方米130元的补助;周围村镇以村为单位,家家户户截污纳管,每村配备一套污水处理装备,集中处理生活污水。良好的水质也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现在这里更多种植经济作物,甘蓝、西红柿等蔬菜由于品质好、污染小,远销俄罗斯等地;规模农业、生态农业先后发展壮大,每年收益增加2000多万元。

不仅在三八农业片,有了木兰溪的灌溉保障,莆田全市粮食产量都提高了。荔枝、桂圆、枇杷、文旦柚更是成了莆田农业的金字招牌,农产品精深加工、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食品品牌国际化日益凸显。莆田沿木兰溪规划建设长57.6公里的木兰大道,统筹考虑沿线的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产业布局等,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带,带动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增收致富。

20年间,莆田历届市委市政府传承治水为民情怀,驰而不息对木兰溪进行系统治理,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载9月27日中国水利报 中国水利报记者 李坤 岳虹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听取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即时 | 2018-09-29 07:15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对木兰溪治理的重要理念和生动实践 听取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并研究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

东南网9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9月27日,省委书记于伟国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结合学习中央主要媒体对莆田接力治理木兰溪的系列报道,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对木兰溪治理的重要理念和生动实践,研究贯彻意见;听取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我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会上,与会同志结合学习中央主要媒体对莆田接力治理木兰溪的系列报道和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对木兰溪治理的重要理念和生动实践的体会。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亲自谋划、大力推动木兰溪治理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习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久久为功的坚韧意志,为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提供了新的范本,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好、弘扬好、落实好,做到“四个结合”。与深入推进“大学习”热潮紧密结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新福建建设;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结合,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按规律办事、科学有效治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来保护好运用好福建的宝贵水系资源;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把优良的环境竞争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竞争力,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与补齐民生短板紧密结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成效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精神,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强化隐患排查,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行动自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扎实做好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二要恪守红线意识,严格落实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党政“一把手”要带头亲自研究、检查、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督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把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党委和政府督查督办重要内容,严肃责任追究。三要强化综合治理,做到源头严控。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平时,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和安全应急救援“五到位”,从源头上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会议要求,国庆“黄金周”在即,要切实排查整改重大风险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严防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度过平安、欢乐、祥和的节日。

木兰溪治理系列报道:变害为利彰显为民情怀

即时 | 2018-09-27 08:42

 木兰溪,福建省“五江一溪”之一,在闽中莆田发源、流淌、独流入海,干流总长105公里,流经一方土地,哺育两岸儿女,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

来到莆田,才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里的人民对于木兰溪的厚重情感。历史上,这条“母亲河”也曾因为年年成洪及治河难度过大,令她的儿女们望水兴叹,甚至“爱恨交加”。改变来自于1999年。这一年,在再次遭受台风暴雨洪灾重创之后,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时间来到莆田视察灾情,并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

自此,木兰溪整治工程全面展开。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历经近20年的不懈努力和综合治理,如今不仅莆田市彻底结束了“福建省唯一一座不设防的设区市”的历史,木兰溪综合治理也成为科学治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全面实现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目标,浓情诠释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

一项根除水患爱民为民的治水决策

千百年来,木兰溪水患一直都是莆田人民的心头大患。

由于集水面积大、流程短、下游地势低洼、河道弯曲等因素,木兰溪极易发生洪灾。只要上游仙游东西乡片区一下大雨,下游兴化平原的南北洋片区就水流漫滩,引发洪涝灾害,当地故有“雨下东西乡、水淹南北洋”之说。据1952年至1990年近40年的资料统计,木兰溪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发生一次中洪水,小灾更是几乎年年都有。但因为设计施工难度较大,长久以来,莆田没有现代防洪工程。建于900多年前,号称“福建都江堰”的木兰陂,虽仍在发挥作用,但时过境迁,已不足以保现世安澜。

木兰溪水患让莆田人民深受其害。每逢汛期,农田房屋时常受淹,企业选址避之不及,群众流离失所甚至背井离乡……百姓安危受困于此,经济发展受限于此,城市兴盛受阻于此。

根治木兰溪,是莆田人民的殷切期盼和夙愿。早在1957年,水利部就开始规划整体治理木兰溪,此后莆田市多次提议,但软基河道、弯度巨大、冲刷剧烈等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横亘在前,项目“几上几下”均未能付诸实施。

1999年对于莆田而言,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正是福建省“千公里江堤建设”的紧要关头。“这项工作1997年就启动了,全省进展很快,到了1999年,有些地市都已建设完成验收成果了,然而莆田却迟迟没有开工。”时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厅长的汤金华介绍。木兰溪的防洪工程建设是全省“最难啃的硬骨头”。若再不开工,全省防洪工程建设也将受到影响,难以形成“闭环”。

一场洪灾成为工程建设的助推器。1999年10月,14号超强台风席卷福建,木兰溪流域陷入一片汪洋。回想当年的受灾场面,位于重灾区城厢区肖厝村的苏寄涵仍历历在目。他眼看周围房倒屋塌,路已成河,水面上漂浮着不少大木盆,里面盛着大人小孩儿,大家正以盆为舟向外转移。苏寄涵迅速把自家的大盆腾空,让儿媳抱着不足周岁的小孙子坐了进去……

这场洪灾过后,3万名群众寄居他乡,2万名学生被迫停课,6万间房屋被摧毁殆尽,45万亩农田被淹……

一面是严重灾情、百姓热望,以及全省“千公里江堤建设”的重任;另一面是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和投入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高风险,甚至包括来自更多方面的压力——由于技术难度过大又长期悬而未决,许多群众甚至部分干部心存疑虑。

干还是不干?是立刻干还是再等等?关键时刻,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决策的出发点,敢担当、敢作为,不畏难、不退缩。

10月17日,习近平同志第一时间深入灾区,面对灾情,他说,“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

此后的几个月时间内,习近平同志先后四次来到木兰溪现场调研,多次听取并实地检查治理方案和技术准备。

1999年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将当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并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军官兵6000多人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在现场,习近平同志深情嘱托,一定要使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一项为民除害的治水决策,成为木兰溪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起点。

一场科学治理久久为功的治水接力

在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之初,习近平同志就指出:“治理木兰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根治木兰溪水患,远非一日之功。在启动木兰溪治理项目之后的近20年时间里,历届莆田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治理工程坚持不懈并不断得到深化拓展。

从下游防洪工程做起,木兰溪治理工程已经实施了四期,目前第四期工程仍在建设之中。

木兰溪的治理,防洪建设是基础,贯穿于一至四期工程的始终。从受灾最严重、技术难度最高的黄厝至港利河段开始着手,一期工程由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和推动。针对“裁弯取直”和“软基筑堤”两大技术难题,他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反复对工程进行技术论证,并在张镇试验段,基于木兰溪地质条件、客观环境,进行实体测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大难题终得破解。

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缩短7.36公里。2011年,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从此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不设防的历史。

随着各期工程、各项工程的不断推进,从关键河段到干流整体,从仅包括干流到覆盖各个支流,木兰溪治理逐步实现了全流域防洪能力的提升。

截至目前,木兰溪防洪工程及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近50亿元,50年一遇标准防洪堤段总长37.4公里,占下游河段七成以上。木兰溪下游地区已超过10年未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县级以上城区防洪100%达标。

治水需要科学的理念。2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木兰溪现场调研时就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

多年来,木兰溪治理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科学治水理念,坚持安全与生态相结合、控源与活水相结合、景观与文化相结合,不断书写木兰溪治理新篇章。

坚持生态优先。始终把生态环保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全流域治理。全省率先在主要流域全面禁止新建水电站、石材加工、矿山开采等项目,率先实施水源保护地周边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实施综合走廊及景观工程项目,建设覆盖“三区一县”的沿江生态廊道,全长约75公里。在莆田,几乎看不到水泥砌成的河岸堤坝,取而代之的是竭力保留的原貌河岸,尽量减少工程对水生态的破坏。

坚持系统治理。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的理念,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污水治理、岸坡绿化、生物净化、引清活水等综合措施,保护水生态水环境。

严控水质。仅2017年以来,莆田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五小”行业企业2079家,减少污水入河;同时,加大污水处理力度。目前,木兰溪流域沿线污水处理厂已全部纳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木兰溪水质功能达标率多年均达100%。

注重水文化建设。2008年,二期工程建设期间,新建木兰陂公园,让莆田人民有机会更好地了解水利保障农桑的历史;2013年,木兰溪仙游段开始治理,水景观项目和防洪工程项目同时启动,沿溪规划多个公园,辅以“廉政”“爱水”等主题文化建设;位于市中心占地65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态绿心”,通过挖掘和复原延寿溪畔的人文历史,打造莆田独特水景观,成为水文化传播的核心区,更成为莆田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

“我们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的路子,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统角度,统筹推进木兰溪治理。”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从水上到岸上,从下游到源头,从水安全到水生态,从重点河段到全流域,木兰溪的整治过程,实践、传承和深化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治水思路。莆田市一届又一届各级领导班子和一任又一任党员干部接续奋进,终使木兰溪成为一条流向幸福的河流。

一幅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治水图景

从流离失所到安居乐业,从水害人躲到人水和谐,20年来,木兰溪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生于斯长于斯的莆田人民,亲身感受着这一巨大变化。

现已72岁的苏寄涵老汉,如今的小日子过得挺美。木兰溪综合治理后,肖厝村从人人自危的洪涝村,摇身一变成为地处城市核心区、交通便利的“香饽饽”。现在全村所有土地已经被政府征收,村民们也已全部回迁到环境整洁、绿化良好的小高层楼房中。

据肖厝村村支书谢金坤介绍,目前村集体通过成立物业公司,以及参与村头油画城管理分红的方式,实现年收入300多万元,村民年均收入超万元。

筑起防洪堤,建起生态廊。盛夏,晚上八点钟,走在木兰溪畔的沿河园道上,暑气仿佛被河水带来的清凉稀释。茂密的花草构成了高高的景观和屏障,行人踩着鹅卵石健步道在河边散步,木兰溪在身边静静地流淌。虽是夜晚,这里仍然人流如织,随处可见推着婴儿车、带着孩子出来遛弯儿的居民。女的在跳广场舞,男的一起练太极,小朋友们在一边嬉戏。当地的民间戏班也在此奏唱,一位女主唱用方言演唱着本地莆仙戏,嗓音清亮。这是当地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治水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晚间的木兰溪畔,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20年来,莆田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份规划用到底”,大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治水精神和治水理念,描绘了木兰溪治理的壮美画卷和美好图景。2016年木兰溪成为福建省“万里生态安全水系”建设样板,201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莆田市还成为福建省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和福建省唯一“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

历史上曾经年年成灾的木兰溪逐步变害为利。425平方公里良田全年灌溉有了保障,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旱地变良田,亩均耕地效益从2000元升至7000元,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发展空间大幅拓展,开启了沿溪跨溪、东拓南进的新时代,建成区面积从1999年的28平方公里扩展至93.5平方公里;得益于木兰溪综合治理,曾经沿岸的水患“洼地”蜕变为经济发展“高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17年,莆田地区生产总值比1999年时增长7倍多,财政总收入增长15倍。

木兰溪,真正成为造福百万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水、安全之水、生态之水、金银之水。载9月26日中国水利报 中国水利报记者 李坤 岳虹

莆田接力治理木兰溪:生态治水,美丽莆田谱新篇

即时 | 2018-09-27 07:17

生态治水,美丽莆田谱新篇

    ——莆田接力治理木兰溪的生动实践(下)

东南网9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林剑波 林爱玲 欧碧仙)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从洪水肆虐、谈洪色变到人与自然共生,因木兰溪全流域治理而发生的沧桑巨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自擘画、全程推动的结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治水理念在莆田的生动实践。

从防洪治水到生态治水,从生态治水到依水兴市,20年来,历届莆田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份规划用到底”的精神,在一任接着一任做好木兰溪四期治理工程的同时,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发展思路,揭开了“美丽莆田”建设的新篇章。

生态治水,人水和谐绘新景

生态治水,要从源头抓起。

木兰溪发源于戴云山脉,流经仙游县西苑乡进入莆田境内。仙游地处山区,海拔高、地域广,是众多河流的起始点,也是重要饮用水源的所在地,拥有1个国家级水功能区,即木兰溪源头保护区,另有6个省级水功能区和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仙游现有56家生猪养殖场和16家禽类养殖场,都属于规模化经营,所有污水都实现无害化处理。”仙游县畜牧兽医局局长李景辉介绍说,全县有325个村居,畜禽可养区已减少到53个村居,都远离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

2009年,莆田率全省之先,在水源地保护区周边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将木兰溪干流两岸1公里和汇水支流两岸500米划为禁养区,原有的养殖场全部取缔,对腾出的土地进行复垦,或者发展林下经济和第三产业。

随着生态补偿等地方性政策出台实施,“上游污水直排,下游淘米做饭”的景象彻底得到改观。过去两年,仅仙游县就下拨5000多万元生态补偿资金,其中2000多万元用于综合整治。

“经过政府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拿到了补助金和奖励金。”郑金辉在仙游县大济镇乌石村经营一家机砖厂,有了补偿奖励,他按时拆除了厂房以及配套设施。

生态治水,沿溪生活污水处理是关键。木兰溪周边有大大小小360条支流,主要分布在下游南北洋地区,当地群众沿河而居,人口稠密,生活污水历来是治理难题。

“脏水臭水都往溪中排的老惯例得改啦。”位于木兰溪中游的城厢区华亭镇园头村村民说,因为村里也像城里那样修建了污水管网。今年初以来,该镇污水收集主干管网已完成20公里,其中,涧口、云峰、隆兴、园头等4个新建区试点村已完成污水收集设施约15公里。

近年来,莆田市在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中,以整治农村卫生环境为重点,通过垃圾“收、转、处”集中处理和污水管网铺设,让农村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污水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怎么办?“创新市场运作和投融资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治理。”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各县区都引进了PPP模式,采用工程化方式,破解农村污水处理难题。今年初以来,莆田市扩大城市污水处理厂覆盖范围,并大力推进河道截污、灌溉补水、清淤绿化等配套工程。

与此同时,工业废水在园区内也得到集中处理。“一期建设规模日处理污水3.5万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是目前国内污水行业最高排放标准。”在涵江区三江口镇滨海新城工业污水处理厂,福能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生说。

如今,生态治水全面推开。“今年木兰溪流域水质功能达标率要确保实现100%,干流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83.3%,力争达到100%。”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对此信心满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依水兴业,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防洪工程建好之前,村里经常受灾,落地企业不多,发展速度和规模一直受限。”华林经济开发区是莆田市五大经济开发区之一。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蔡国贤介绍说,告别水患后,企业纷纷入驻,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省级开发区,形成鞋服、食品、电子、工艺美术等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

莆田工艺美术城所在地,过去也是常年受洪涝侵扰的地方。现在,这里汇聚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据不完全统计,莆田工艺美术城内现有入驻企业840家,各类从业人员2万多人,2008年开业至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亿元。

随着木兰溪防洪工程的建成,兴化平原的可耕之地也更加丰饶。

涵江区有个白塘湖,沟渠纵横,可灌溉四周3800亩农田,即俗称的三八片,是兴化湾南北洋地区的一片膏腴之地,但这里处在木兰溪下游,一到雨季,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

“有了木兰溪防洪工程,白塘湖的灌溉功效充分显现出来。”涵江区白塘镇显应村原村支书姚俊仁说,这几年三八片的规模农业、生态农业壮大起来,其中华林蔬菜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发展了1.35万多个订单农户,增加了农民就业和收入。

木兰溪下游的南北洋平原有425平方公里,是莆田的“粮仓”。木兰溪治理以后,莆田全市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旱地变良田,每亩耕地效益从2000元升至7000元。

木兰溪综合治理后,莆田城市发展空间拓宽。仙港工业园、黄石工业园等一批园区横空出世。坚持生态优先,按照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要求,莆田重点打造了电子信息、鞋业、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化工新材料、建筑等6个千亿产业和高端装备、医疗健康、海洋、能源等4个500亿元产业。HDT高效太阳能电池、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上海电气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竣工投产。

数据显示,2017年,莆田GDP突破2000亿元,比1999年增长7倍多;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比1999年增长15倍多。

绕水筑城,宜居港城正崛起

置身木兰溪沿岸公园,满眼皆绿色,移步见景观。

综合治理后的木兰溪既是重要的城市生态屏障,更是居民美好家园的组成部分。

“经常到这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家住绶溪公园附近的周金海说。延寿溪是木兰溪最大的一条支流,沿河生长着许多荔枝林。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圈,莆田在延寿溪流经的市区位置塑造了绶溪公园,这里有溪流景色、水岸长廊,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写照。

在木兰溪上游,景观公园业已成为仙游人气最为爆棚的休闲好去处。仙游县城防洪试验段,岸边遍植柳树、花木,铺设了橡胶跑道。每天夜晚,两岸的休闲大道上,这厢唱响莆仙戏,那头跳起广场舞、健身操,木兰溪防洪、景观、文化多位一体的治水成效让群众有了幸福感。

利用当年木兰溪截弯取直留下的旧河道,莆田开挖了一个水域面积达1200亩的人工湖,兼具城市防洪排涝和景观休闲功能,在湖畔建起了玉湖新城。清晨,玉湖之上,微风拂过,水波荡漾,鸥鹭翔鸣。玉湖边上,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从西到东一字排开。玉湖公园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人,或休憩,或玩乐。这里,已经成为莆田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乐土。

“木兰溪流域上游构筑保护、治理、修复、法治四道防线,下游则是连通河湖水系,保护生态湿地,建设生态绿心。”莆田市副市长吴健明说,莆田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共生”理念,努力锻造“一泓清水惠民生”。如今,位于木兰溪北洋的总面积65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延续了水脉、绿脉和文脉,以天然形成的水系和特色人文为基底,均衡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把生态效益变成广大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

莆田市还积极探索全民治水新模式、新思路,创新建立了“行政河长、企业河长、民间河长”多元管理体系,把河长制这张网覆盖得更宽更广更全更密。

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不仅再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荔林水乡”风貌,也因为“因河筑路、因水造园”而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如今,全市建成涵盖都市型、生态型、郊野型等各类绿道总长度达323公里;遇水而建的土海湿地公园、绶溪公园等十大公园正在加紧保护提升,一大批大型的生态公园和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木兰溪南岸,被誉为“黄金大道”、通往仙游的木兰大道正在推进……

“木兰溪治理后,开启了城市沿溪跨溪、东拓南进的新时代,大幅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介绍说,如今,莆田建成区面积已从1999年的28平方公里扩展至现在的93.5平方公里;到去年底,莆田城镇化率已由1999年的12%提升至59.6%。

福建日报评论员:持续提升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即时 | 2018-09-26 07:33

从“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到“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当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木兰溪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历史性蜕变,成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作为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水患濒发。1999年,一场暴雨洪水再次让当地百姓受灾严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考察灾情时留下了掷地有声的话:“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他亲自擘画、亲自推动木兰溪整治工程,带领干部群众科学治水,使木兰溪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当地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历经近20年坚持不懈奋斗,木兰溪呈现了江河安澜、生态优美、生产绿色的生动景象。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习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就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亲自推动了千公里江堤建设、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创造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十多年来,我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任接着一任干,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促进的良好局面。今后,我们要继续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奋勇前进,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到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提升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木兰溪生态蝶变,是莆田干部群众按照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的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历经近20年实践而成的。我省生态环境总体优良,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人民群众更高生态福利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我们要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更大力气,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完成好中央交给福建的这项政治任务。要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力量攻克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问题,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推动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就要培育加快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木兰溪能有今天的优美环境,与这些年莆田市推动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密不可分。培育加快绿色发展新动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进一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物耗;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行动,倡导绿色出行,引导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坚定绿色发展信念和信心,坚决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让八闽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迈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莆田接力治理木兰溪的生动实践:科学治水,一张蓝图绘到底

即时 | 2018-09-26 07:30

木兰溪裁弯取直后,最大限度保留原始河道水面,形成城市内湖——玉湖。玉湖新城的崛起,成为莆田科学治水的杰作。 福建日报 许武 摄

标题:科学治水,一张蓝图绘到底

          ——莆田接力治理木兰溪的生动实践(上)

东南网9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俞靓 欧碧仙)

初秋,静静流淌的木兰溪水面波光粼粼,倒映在水中的荔枝林带和高楼不时变幻着图案。岸边的水草丛中,几只白鹭忽高忽低。沿岸的防洪大道上,前来休闲健身的居民络绎不绝……

木兰溪,全长105公里,源自戴云山脉,由西而东,流经莆田的仙游、城厢、荔城、涵江等县区12个乡镇后汇入兴化湾。木兰溪是我省“五江一溪”重要河流之一,也是莆田的母亲河,去年荣获“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称号。

然而,过去,木兰溪曾经因为洪水肆虐,给当地群众留下了难以忘却的重大灾害和痛楚记忆!经过近2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木兰溪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治理目标,洪水肆虐的历史不再重演。

当地干部群众说,木兰溪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莆田历任领导和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让科学治水理念在莆田有了生动实践,营造了浓郁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根治水患,一城百姓千年盼

瓦片被风揭起的“沙沙”声、民房倒塌的“轰轰”声,混合村里老阿婆的哭泣声……这是1999年第14号强台风留给荔城区拱辰街道张镇村村民的印记。

张镇村位于木兰溪畔。夏季的田地上一般种有水稻、地瓜、黄豆等农作物。每年台风一来,短时间内雨势凶猛,加上海堤溃败、海水倒灌,村里一片汪洋。“早期民房是瓦片屋顶加土墙,经大雨一冲刷,严重的时候瓦片往中间一塌陷,土墙一倒,一个个家庭毁于一刹那。水稻淹上几个小时后开始发芽,其他农作物也活不了。等水消退,村民一年的收成也所剩无几。”张镇村老支书何金武回忆起当年的受灾情景,神情中还透着惋惜。

“自来水管被冲毁,大家没水喝,就近取河沟水,加上一点白矾就充当生活用水。”张镇村村民曾风革说,种植农作物看天吃饭,洪涝灾害一来,村民的起居生活就成了大问题。

据悉,在这场强台风中受到重创的不只是张镇村,木兰溪沿岸村庄无一幸免。台风过境,暴雨猛涨,木兰溪转瞬从“母亲河”变成了“灾难之河”,一夜之间,全流域倒塌房屋近6万间、被淹农田45万亩,近3万群众转宿他居、2万学生被迫停课……

木兰溪水患由来已久。旧时流传着“雨下东西乡、水淹南北洋”的民谣,就是木兰溪水患的真实写照。

因为水患连连,千百年来,木兰溪治理也流传着众多感人的故事。公元1064年,福州长乐女子钱四娘倾其家资围堰筑陂,但因陂址选择不当,刚筑成即被洪水冲垮,钱四娘愤而投水自尽。受钱四娘的治水精神感召,木兰溪上的治水者前仆后继,终在1083年建成木兰陂。历经后世修整,木兰陂至今仍发挥着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挡潮、水运等综合功能,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拒咸蓄淡的典型代表工程。

木兰陂成为古人治水的一座丰碑,却没能终结莆田人民饱受洪水侵袭的困扰。据1952年至1990年近40年的资料统计,木兰溪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发生一次中洪水,小灾几乎年年有。

“其实早在1957年,木兰溪治理工程就曾被提上议事日程。”莆田市副市长吴健明介绍说,但因其工程技术难度大,虽五次规划、两度上马,终无结果。莆田也由此成为全省设区市中唯一的“洪水不设防城市”。

根治水患,成为千百年来莆田人民的期盼!

1999年第14号超强台风发生后,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赶赴莆田指导救灾。

在木兰溪决口处张镇村,对木兰溪水患成因有着深入了解的习近平同志留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软基筑堤,科学治水解水患

1992年,城厢区人大代表林国栋与周边同是低洼村的11名区人大代表联名提出木兰溪治理议案。但得到的反馈是,区里没有能力解决,需要市里、省里甚至中央才能解决。

木兰溪治理到底难在哪里?“木兰溪治理之难,难在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客观环境。其中最突出的困难,一是木兰溪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行洪不畅,裁弯取直,抗冲刷难度大;二是木兰溪处于沿海淤泥地质带,在此基质上筑堤,无异于在豆腐上筑堤。”莆田市水利局副局长陈东风这样说。

水患治理,科学为先。为此,习近平同志先后四次来到木兰溪现场调研,多次听取并实地检查治理方案和技术准备,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

“这种大型防洪工程,只有在前期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实施。”1999年时任省水利水电厅厅长的汤金华回忆说,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软土抗冲刷的世界级难题,习近平同志特地请来了国内权威水利专家,终于找到了“软体排”技术,并通过了水利部的技术鉴定。

为把裁弯取直对自然原生态影响减到最小,由国内水利权威专家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国内首个“软基河道筑堤”物理模型,并在木兰溪张镇段进行试验。

1999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第二次来到木兰溪,直赴正在进行治理试验的张镇试验段,检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我们采用明沟降水法代替管井降水法,也就是将新挖河道的淤泥进行晾晒,经技术处理,用于堤防填筑,再用‘软体排’压进堤基,以提高固结、增强堤身、防抗冲刷。虽然这个方案会延长施工时间,但新挖河道与筑堤工程同步建设、就地取材、就地平衡,既不占耕地,又减少生态破坏,成本也能大幅降低。”汤金华介绍说,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正确指导下,经专家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终于为木兰溪找到一剂治理“良方”。

科学治理方案确定后,当年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将当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并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地官兵6000多人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在现场,习近平同志嘱托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使木兰溪今后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听说省里要根治木兰溪水患,发动大家劳动,全村一下子沸腾起来了,都是一路小跑着赶到现场干活的。”回忆起那天的场景,张镇村村民何光亮仍然激动万分。

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由此全面展开。千百年来莆田人民盼望根治水患的夙愿,随着软基河道上筑起的坚固堤坝,开始变为现实。

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缩短7.36公里。2006年,通过卫星遥感和洪水痕迹调查,这一年“碧利斯”台风给木兰溪带来2300个流量,洪水却几无发生。

2011年,木兰溪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从此结束了莆田主城区河段不设堤防的历史。

2016年,台风“莫兰蒂”影响莆田,全市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木兰溪洪水位达到近20年历史最高,也是木兰溪防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出现的最高洪水位。“拥有坚固堤防的木兰溪没有再次泛滥。”吴健明说,到目前,木兰溪下游地区已超过10年未发生重大洪涝灾害。

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

在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之初,习近平同志指出:“治理木兰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已起步,但力度尚需加大。”

牢记嘱托,莆田市党政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一绘到底,不断深化拓展木兰溪治理内容,开启了从水上到陆上,从下游到上游,从干流到支流的全流域、系统性治理新征程。

东圳水库是木兰溪实施全流域治理最先着手的区域。这个被誉为“莆田大水缸”的水库,地处木兰溪支流延寿溪中游,承担着莆田约150万人口的供水任务。2014年起,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启动。

“东圳水库治理构筑了四道防线。”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第一道保护防线,上游强化封山育林;第二道治理防线,中游严控面源污染;第三道修复防线,环库建设河湖缓冲带;第四道法律防线,制定水环境保护条例,明确水质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经过四道防线治理,目前东圳水库水质已从过去的Ⅳ类提高至Ⅱ类标准。

玉湖新城的崛起,则是近年来莆田科学治水的杰作。

随着两期治理工程实施完毕,木兰溪实现洪水归槽。为减轻裁弯取直影响原有水生态系统,采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将原始河道水面实施最大限度保留,形成城市内湖——起名为“玉湖”。玉湖水域面积超过700亩,不仅有效增加了莆田城区水域面积和提升蓄洪能力,而且丰富了城市生态内涵。

依托美丽的玉湖,莆田对周边的村庄进行改造提升。为筹集资金,莆田除了向上级争取经费之外,还于2013年以专题会议纪要形式明确:玉湖片区内,市财政土地收入的80%必须用于玉湖新城改造建设,且专项使用、封闭运行。

原来脏乱差的城中村如今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集聚新区。玉湖边上,已建成的市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从西向东一字排开;玉湖公园内,微风吹拂,绿树婆娑,前来休闲拍照的游客随处可见。“当年参加义务劳动时可真是想不到,苦了一辈子还能过上这样舒心的日子!”张镇村村民傅石雄兴奋地说。

一任接着一任干,木兰溪四期治理工程已经完成,防洪工程及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近50亿元,50年一遇标准防洪堤段总长37.4公里,占下游河段七成以上。如今,下游399条内河与木兰溪互联互通,形成6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2016年,莆田成为我省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并于2017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我们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的路子,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统角度,统筹推进,还木兰溪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木兰溪全面实现了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

木兰溪治理经验学习交流座谈会举行

即时 | 2018-09-25 21:28

东南网9月25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25日,省水利厅在福州举行木兰溪治理经验学习交流座谈会。

会上,来自省水利厅、莆田市水利局、福州市水利局、南平市水利局、宁德市水利局、长泰县水利局、荔城区水利局、沙县水利局、永春县水利局等单位的代表就木兰溪治理经验谈了各自的体会和看法。他们纷纷表示,木兰溪治理是为民担当、久久为功的过程,是科学施策、变害为利的过程,是综合治理、造福人民的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持为民情怀、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做好治水工作;要突出工作抓手,推进综合治水实验县建设;要突出全域提升,推进保护性开发;要突出重点项目,加快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要突出制度保障,强化河湖长制管河护河力度,为新福建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木兰溪治理是福建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

即时 | 2018-09-23 22:56

木兰溪作为福建省内六大重要河流之一,被莆田当地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如今的木兰溪景美如画。回溯历史,木兰溪滋润养育了莆田人,但水患频发也给这里的人民留下道道创伤。1999年10月中旬,台风过境,木兰溪再度泛滥成灾,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亲临救灾现场,提出“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从那一刻开始,历经近20年的接力治理,在水利专家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嘱托。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愚公移山最可贵的品质就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木兰溪的治理过程何尝不是这四个字的真实写照?近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四期工程、几届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拓展木兰溪综合治理内容。“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份规划用到底”,改造木兰溪没有为追求结果而急功近利,而是提出了全流域防洪、生态、景观综合治理方案。要想把这张美丽的蓝图绘到底,就得信心不动摇、政策不松劲。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是因为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了山神和天帝,搬走了两座大山,而治理木兰溪则事在人为,靠的正是科学严谨的规划。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科学治水,权威的水利专家出谋划策,反复进行样本实验,认真检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最终以“软体排”技术作为治水良方。这种大型防洪工程,只有在前期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没有前期充分的论证,绝无最终治理成功的可行性。欣慰的是,拥有坚固堤防的木兰溪在2016年顺利通过了超强台风的考验,证明了科学治水的可靠。

一条条河流就好比人体内的血管,木兰溪堪称莆田的大动脉,木兰溪治水患,是水的问题更是生态的问题,不仅不能破坏全流域生态,更要把生态效益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木兰溪流域上游构筑保护、治理、修复、法规四道防线,下游连通河湖水系,保护生态湿地,建设生态绿心。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最终实现“一泓清水惠民生”。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木兰溪综合治理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数据显示,2017年莆田GDP突破2000亿元,比1999年增长7倍多;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比1999年增长15倍多。这些数字深刻诠释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如人们所言,木兰溪治理是为民担当、久久为功的过程,是科学施策、变害为利的过程,是综合治理、造福人民的过程。

木兰溪的成功治理,正是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写照。从2000年提出生态省建设的战略构想,到2014年3月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2016年6月成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一路实践,一路探索。八闽山水多灵秀,福建有山有水有历史,“绿色、生态”已经成为福建最美的名片。

从水患频仍到“全国最美”—— “人水和谐”木兰溪

即时 | 2018-09-23 08:08

发源于福建省戴云山脉的木兰溪,从茫茫群山中奔流而下,迂回曲折,蜿蜒变宽,汇入大海。它是福建省“五江一溪”重要河流之一,也是莆田的“母亲河”。

历史上,木兰溪滋润养育了莆田人,但水患频发也给这里的人民留下道道创伤。即使到了上世纪90年代,水患仍是挥之不去的痛楚。而今天,它成为300万莆田人的“生命之水、生态之水、金银之水”,2017年跻身“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是什么让木兰溪完成了如此华丽的转身?木兰溪嬗变,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逢汛必淹到科学治水

在莆田,流传着“雨下东西乡,水淹南北洋”的民谣。这里曾经是一座对洪水不设防的城市。

城厢区霞林街道肖厝社区南接木兰溪,北靠莆田市区。社区党支部书记谢金坤指着硕大的腌菜木桶告诉记者,由于地势低洼,原来每到汛期,肖厝必定受淹。此时,家家户户的腌菜木桶就是逃生工具。

木兰溪下游的南北洋平原,人口稠密,村镇相连。由于地势平坦低洼,在洪、潮、涝共同发难下,不同程度的灾害时有发生。

据1952年至1990年近40年的资料统计,木兰溪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发生一次中洪水,小灾几乎年年有,历次洪灾都给沿岸的乡镇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财产带来极大损失。

很多莆田人对1999年10月的第14号超强台风刻骨铭心。“当天晚上7点洪水漫进村,9点多被浸泡的土木房开始一间间倒掉。”谢金坤告诉记者,当晚,刚刚背出一对老夫妻,身后房子就塌了。说起当时险情,谢金坤记忆犹新。那次,莆田倒塌房屋近6万间,被淹农田45万亩,近3万名群众寄居他乡,2万名学生被迫停课,直接经济损失达31亿元。

年年水患,人心惶惶。1992年,莆田市城厢区人大代表林国栋与同在木兰溪沿岸并且受灾严重的肖厝、坂头、顶墩、南门等村的区人大代表联名提出木兰溪治理议案。

但得到的反馈是,区里没有能力解决,得市、省、中央才能解决。

“治理木兰溪一直是莆田人民的夙愿。”莆田市副市长吴健明介绍,早在1957年,水利部就开始规划整体治理木兰溪,前后40多年里进行过五次规划、两次可行性研究,二度上马,都没有取得进展。

那么,木兰溪治理到底难在哪里?经历过木兰溪防洪工程波折的莆田市水利局副局长陈东风说,最为突出的是两个技术难题:一是木兰溪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行洪不畅,裁弯取直,抗冲刷难度大;二是木兰溪处于沿海淤泥地质带,在此基质上筑堤,无异于在“豆腐上筑堤”。

“这种大型防洪工程,只有在前期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实施。”1999年担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厅长的汤金华回忆说,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软土抗冲刷的世界级难题,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特地请来了国内权威水利专家,终于找到了“软体排”技术,并通过了水利部的技术鉴定。

为了让“裁弯取直”对自然原生态影响减到最小,在习近平同志关心下,由国内水利权威专家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全国首个物理模型,在木兰溪张镇段进行试验。1999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木兰溪调研试验结果,确定成果可行,已具备开工条件。

据汤金华回忆,“木兰溪水患治理有几大难,其中最难的是技术。除此之外,还有征地和资金投入”。防洪工程要征地拆迁,触及一些人的实际利益,能否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对于当时财政收入只有几千万元的莆田来说,投入这个上亿元的工程能否达成共识?

1999年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将当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并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军官兵6000多人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习近平同志在现场说:“今天是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工的一天,我们来这里参加劳动,目的是推动整个冬春修水利掀起一个高潮,支持木兰溪改造工程的建设,使木兰溪今后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由此拉开了序幕。随着一锹锹挥土和一根根落桩,莆田人根治水患的愿望一步步走向现实。

回忆起那一天的场景,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张镇村村民何光亮仍然激动万分,“听说省里要根治木兰溪水患,发动大家劳动,全村一下子沸腾起来了,像过节一样;尽管是冬天,但大家心里热乎乎的,都是一路小跑着赶到现场干活的”。

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缩短7.36公里。2011年,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从此结束了莆田主城区河段不设堤防的历史。

“2016年,一场和1999年一样规模的超强台风暴雨袭来,拥有坚固堤防的木兰溪没有再次泛滥。”吴健明说,木兰溪下游地区已超过10年未发生重大洪涝灾害。

“过去年年发洪水,村民们不敢在村里发展事业,田地一年种不了一季。”现在村里的田值钱了,何光亮入股种植水果蔬菜,“就连最怕水的火龙果我们也敢种了!”何光亮说。

从一条河到全流域的生态建设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村位于木兰溪中游北岸,退休教师郭国贤每天傍晚都会去木兰溪岸边的步道走一走,这不仅是下黄村男女老幼的生活日常,也是居住在木兰溪两岸莆田人的新时尚。

这种变化,得益于木兰溪两岸综合走廊及景观工程这一工程。上起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中峰村、下至涵江区宁海桥75公里,集防洪、生态、健身、休闲、观光于一体,防洪堤岸、人行道、自行车道、景观树层次分明,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先后四次来到木兰溪现场调研,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

近20年来,六任莆田市委和市政府班子牢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拓展木兰溪治理内容。开启了从水上到陆上,从下游到上游,从干流到支流的全流域、系统性治理征程。

综合治理后,木兰溪流域水灾频发的状况实现了根本扭转,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水循环系统。生态综合整治干流河道比例超过70%,6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中水面面积达15%以上;建成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9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6%,森林覆盖率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57.5%提升到2017年的60.05%。2016年,木兰溪成为福建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样板。

烈日下,闽中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运转如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该厂正在实施提标改造,但生产是不会停的。2015年建成投入运行的闽中污水处理厂尾水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实施提标改造后,尾水将达到类四类水标准,即可实现中水回用。

闽中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近90平方公里,每年约可减少排入木兰溪等流域的有机物1000吨、总氮500吨,氨氮300吨、总磷50吨,相当于直接减少了六七万人的污染物排放量。按照规划,像闽中污水处理厂一样,木兰溪流域沿线的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实现提标改造。

东圳水库是木兰溪实施全流域治理最先着手的地方。它地处木兰溪支流延寿溪中游,承担着莆田约150万人口的供水任务。2014年起,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启动。

“东圳水库治理构筑了‘四道防线’。”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第一道“保护防线”,上游强化封山育林;第二道“治理防线”,中游严控面源污染;第三道“修复防线”,环库建设河湖缓冲带;第四道“法律防线”,制定水环境保护条例,明确水质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据介绍,目前东圳水库水质已从过去的Ⅳ类提高至Ⅱ类标准。“我们曾预计这个区域的水质改善要用5年时间,而实际上仅仅用了3年多。”吴健明深有感触地讲道,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木兰溪全流域生态建设的信心更足了。

“我们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的路子,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统角度,统筹推进,还木兰溪‘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截至目前,木兰溪防洪工程及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近50亿元。莆田,从对洪水不设防的城市跃升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木兰溪全面实现了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目标。水清、岸绿、景美、宜居……木兰溪水生态文明的图景渐行渐近。

从依水而生到因水而兴

莆田,历史上有蒲草丛生之说,与水共生、依水发展。木兰溪综合治理既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更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碧波如镜的白塘湖畔,莆田市涵江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蔡秋英告诉记者,木兰溪治理前,由于地势低洼,碰上雨季,上游来水量大,加上海水倒灌,农田年年被淹,种的水稻经常颗粒无收。治理后,白塘湖调蓄水平提高,旱时灌溉,汛时泄洪,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亩产量由以前的700多斤提高到了现在的1100多斤。

木兰溪治理后,425平方公里的下游南北洋平原地区,农业灌溉全年有保障,目前莆田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旱地变良田,每亩耕地效益从2000元升至7000元。

木兰溪的水质改善也给周边群众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种植的甘蓝、西红柿等蔬菜由于品质好、污染少,远销俄罗斯等地,流域内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涌现出一批现代农业企业。

得益于木兰溪的综合治理,沿岸的水患“洼地”,如今摇身一变为经济发展“高地”。

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簇新的厂房坐落在涵江区,这里过去曾是频遭水患的地方。公司现阶段年产能150万吨,位居亚太第一,中长期将建成年产240万吨的全球第一、世界级标杆工厂。

在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的能源控制中心,通过监视屏,全厂区的用水、用电、生产热能再利用等能源使用情况一目了然。“绝不浪费一滴水,努力不让一滴污水排入木兰溪。”公司技术服务部经理刘志泉告诉记者,公司全方位降低水耗,把生产过程中的低品质水回收循环利用,每天可回收利用约1850吨水。

一条大河川流不息,两岸沃野千里,村舍井然有序……木雕《木兰溪》所呈现的盛景让人陶醉。2013年,林建军用近5米长、直径达0.7米的金丝楠阴沉木雕刻完成了这部作品,“创作它是因为感恩这个时代”。没少受过洪水之苦的林建军,如今在莆田工艺美术城发展,事业蒸蒸日上。

莆田工艺美术城所在地,过去也是频受洪水袭扰的地方,现在汇聚了一大批像林建军这样的能工巧匠。工艺城从2008年开业至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亿元,成为行业集聚人气、商家、资金、信息、技术的重要平台,带动了莆田乃至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莆田市仙游县委书记郑亚木谈道,这几年,该县传统特色产业不仅没有因为木兰溪治理受到影响,反而发展得更加迅猛。产值由2000年不足2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380亿元,其高端家具占全国市场的75%左右,仙游因此获称“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

仙游通过规划博览城、油画城等产业平台引导小散企业进园区,同时加快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进程,做到污水全部进入管网、垃圾统一集中处理。在南来北往的客商眼里,与“一流家具”反差太大的“三流环境”的帽子终于被甩掉了。

数据显示,2017年莆田GDP突破2000亿元,比1999年增长7倍多;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比1999年增长15倍多。

木兰溪综合治理后,莆田城市发展空间拓宽。新规划的兴化湾南岸、仙港工业园等一批园区横空出世,全市工业园区面积从1999年以前的19.39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70平方公里,为承载大项目好项目提供了腾挪空间。

莆田市曾面临这样一道选择题:一个投资260亿元林浆纸的外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税收30亿元,但是,项目投产后每天需40万吨淡水、排放污水约35万吨,考虑到环境承载力,莆田毅然放弃了这个“诱人”的项目。

记者了解到,青睐于莆田的港口地缘优势,一些重化工等“三高”排放项目常常不请自来。对于莆田发展的决策者来说,如何抉择是不断上演的考验。

坚持生态优先,既要善于“取”,更要勇于“舍”。林宝金表示,谋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蓝绿”比重。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绝不动摇,凡是对生态不利的项目坚决不能上,对环境有害的企业绝对不要。

按照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要求,莆田重点打造了电子信息、鞋业、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化工新材料、建筑等6个千亿产业和高端装备、医疗健康、海洋、能源等4个500亿产业。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HDT高效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竣工投产。

如今的莆田,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上越走越广阔。

木兰溪之变:一任接着一任干 一张蓝图绘到底

即时 | 2018-09-21 09:50

原标题:木兰溪之变

走进福建莆田城厢区肖厝社区,就看到一只深70厘米、最宽处1米多的椭圆形大木桶,摆在一楼大厅……

“这是以前我们家家户户必备的‘宝贝’:一是腌菜用;二是能救命。”社区党支部书记谢金坤告诉记者,肖厝社区紧挨着莆田“母亲河”木兰溪,“木兰溪治理以前,几乎年年发大水。洪水一来,菜地被冲,人也没处躲,就得用这腌菜桶装进老人、小孩,年轻人游水推着逃生”。

一转眼,将近20年过去了。当年的肖厝村成了城市社区,群众住进电梯楼,腌菜桶大多用不上了,年轻人甚至没见过。“我得留下几个,要让后来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就始于那一年的治水。”谢金坤说。

从1999年开始,在时任福建省领导的习近平同志主导和带领下,莆田开启了木兰溪治理进程。

其间,历经四期工程、几届班子,治理工程坚持不懈并深化拓展,全面实现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目标。(上图为木兰溪全景。资料照片)

水患频仍伤民生

“木兰溪流经我区阔口顶地段弯弯曲曲,每年汛期总要祸及我区……近来据说,上级政府再度重视,已初步定出三个裁道方案,即大裁、中裁和小裁……我们认为大裁乃上策也,如采取后两种方案,只是苟且办法……”

这段文白相兼的坦直文字,出自1992年初莆田市城厢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第27号议案。议案的主笔人林国栋彼时刚刚卸任下黄村村委会主任,但还担任区人大代表。“一直盼着木兰溪治理工程开工,我就找了周边同是低洼村的11名代表,一起署名后提交了议案。”

木兰溪发源于福建戴云山脉,一路东流入海,哺育着莆田大地。然而,旧时莆田多灾。因东邻大海,地势低洼,凡涨大潮时,海水回头倒灌,盐碱灼地。木兰溪夹山而出,绕谷而行,弯多且急,河道狭窄,下游安全泄洪量仅为每秒1000立方米以内,易发洪水。

下游70个建制村几乎年年遭受洪灾,下黄村便是其中之一。每年6至9月,村民们都提心吊胆过日子,“家家筑有挡水之室,户户常备浮水之具”。林国栋说:“那时候,早稻只敢种60天内成熟的低产品种,吃菜多得腌渍而存,以防断青之时。”

其实早在1957年,木兰溪治理工程就曾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因其工程技术难度大,虽5次规划、两度上马,终无结果。莆田也由此成了福建全省设区市中唯一的“洪水不设防城市”。

1999年10月中旬,一场台风过境,暴雨猛涨,木兰溪转瞬成灾。一夜之间,全流域倒塌房屋近6万间、被淹农田45万亩,近3万群众转宿他居、2万学生被迫停课……

10月1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赶赴莆田指导救灾。在木兰溪决口的荔城区张镇村一带,面对当地干部群众,他语气十分凝重:“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科学治理解难题

如今年逾古稀的汤金华,1997年起曾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厅长,当时接手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全省“千里江堤”建设工程。

福建自古台风、暴潮、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1994年起,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沿海岸线组织开展“千里海堤”建设,1997年全面完工。人马未歇,便挥师西进58个山区县(市、区),沿着“五江一溪”(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木兰溪)两岸,修筑、加固一道“千里江堤”。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管全省农林水工作,木兰溪治理的报告摆上了他的案头。

特殊的自然条件,给木兰溪治理带来技术难题。软基河道、弯多且急、冲刷剧烈,建设一道能抗御30年一遇洪水的堤防,工程技术上必须“裁弯取直”,但这会给水系生态带来一定影响,于是便有多个裁弯方案之争。

“1998年,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既要保障安全、又要维护生态、还要考虑发展的治水理念,我们成立木兰溪治理专家委员会,最终论证通过了‘改道不改水’的裁弯方案,并决定在张镇村搞个技术试验段进行测试。”汤金华回忆说。

1998年末,根据“裁弯取直、新挖河道”的治理工程方案,省水利水电厅技术部门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一套施工技术方案。可时任莆田市水利局长的李祖燕一看,提出不同意见。“这套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常规‘搅拌、灌沙、固结’的方法,忽略了木兰溪软基淤泥含水率高达近70%的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施工,堪称‘豆腐上筑堤’。”

双方互不相让。1999年1月29日,莆田市政府领导带着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向习近平同志当面汇报了技术方案争议情况。习近平同志认为,到底如何决策,还要听取水利专家的意见。

当年4月1日,在基层调研的习近平同志了解到福州正在举行一场全国水利系统的学术会议,便让汤金华赶紧带着莆田市的同志到会上“找更权威的水利专家,帮忙共同攻克难题”。时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窦国仁和妻子联袂接受了这一课题,并在南京水科院建立起国内首个“软基河道筑堤”物理模型。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同步进行,木兰溪治理工程的技术准备进入了倒计时。

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第二次来到木兰溪,直赴正在进行治理试验的张镇试验段,检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我们采用‘明沟降水法’代替‘管井降水法’,也就是将新挖河道的淤泥进行晾晒,经过技术处理,用于堤防填筑,再用‘软体排’压进堤基,以提高固结、增强堤身、防抗冲刷。虽然这个方案会延长施工时间,但新挖河道与筑堤工程同步建设、就地取材、就地平衡,既不占耕地,又减少生态破坏,成本也能大幅降低。”汤金华介绍说,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正确指引和跟踪督促下,经过专家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终于为木兰溪找到了治理“良方”。

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将当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并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军官兵6000多人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习近平同志现场嘱托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使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我们要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2002年3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介绍说,经过4年奋战,福建省“千里江堤”建设任务超额完成,保护了全省28%的人口和52%的工农业总产值。

一任接着一任干

征迁难、筹资难,是木兰溪治理工程所面临的又一道难题。

“万事开头难,破难看党员。”现任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村党总支书记徐国贤,当年是村委会干部,家住吴墩自然村。他第一个站了出来,不仅带头迁出自家1亩2分地,并且公示让群众监督。一周内,吴墩自然村62亩土地全部完成征迁。

木兰溪一、二期主干流段治理完毕后,裁弯9个,河道从16公里缩短至8.64公里。2006年,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洪水痕迹调查,这一年的“碧利斯”台风给木兰溪带来每秒2300立方米的流量,但未引发洪灾。

随着两期治理工程实施完毕,木兰溪实现洪水归槽,留下的旧水道变成了人工湖,起名叫“玉湖”。

“名字听着挺美,可当时什么基础设施都没有。周边还有9个村,3933户、1.6万多群众,乱扔垃圾、倾倒污水现象普遍,玉湖一带形成脏乱差的城中村。”现任荔城区政协副主席郑宝硕,2010年起兼任玉湖新城片区改造建设办公室主任。他介绍说,玉湖新城规划面积6768亩,开办经费只有5000万元,“打个喷嚏就没了,以后的钱到哪儿找着落呢?”

2011年6月,木兰溪防洪工程实现全面闭合,但木兰溪的治理并未结束。根据莆田市提出的全流域防洪、生态、景观综合治理方案,水利部将其纳入全国中小流域治理规划。这一年,福建省委和省政府也特别批准“允许将木兰溪治理后纵深2公里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继续专用于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

郑宝硕的心里踏实了,“要想把这张美丽的蓝图绘到底,就得信心不动摇、政策不松劲。”

2013年,莆田市政府以专题会议纪要形式明确:玉湖片区内,市财政土地收入的80%必须用于玉湖新城改造建设,且专项使用、封闭运行。“截至目前,木兰溪防洪工程及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近50亿元。”郑宝硕是“老财政”出身,算账是其强项。

整个玉湖片区目前已全面完成5个村的改造,张镇村就是其中之一。清晨,玉湖之上,微风拂过,湖草摇曳、鸥鹭翔鸣,“当年参加义务劳动时可真是想不到,苦了一辈子还能过上这样舒心的日子!”村民傅石雄说。

随着木兰溪治理工程实施,下游399条内河与木兰溪互联互通,形成6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2016年,莆田成为福建省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治水引来百业兴

今年春节一过,陈自强迎来一桩喜事:他和兄弟创办的鞋业模具公司正式开业。“开发区正准备建设鞋业特色小镇,虽然我们公司的规模还很小,但在整个开发区里是最早转型采用3D打印技术制模的,未来能有更大发展。”

陈自强是林国栋的大女婿,他所说的开发区名叫华林经济开发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催动福建沿海开办工业园、开发区。彼时,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也跃跃欲试,创办了华林经济开发区的前身——乡镇民营工业园。

郭氏(福建)、莆田力奴两家鞋业公司是最早入驻华林经济开发区的企业,经历了1999年第14号超强台风引发木兰溪洪水的场面:一楼全部被淹,仓库全部进水,原料全部损毁,两家公司损失数百万元。

找到开发区管委会,两家公司同时提出“增建防洪设施”要求。管委会的人一摊手,道出实情:开发区建设之初,水利部门就提出要求并帮助做了防洪规划。但我们算了一下,要按规划彻底解决防洪问题,光这部分投资就超过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我们投不起,除非整个木兰溪都能够治理好。”

“那不是天方夜谭吗?”两家企业负责人的心凉了。

那次惨痛经历,让两家企业有了不同选择:前者后来只把鞋业部分继续留在莆田,其他项目转到外地拓展;后者决定整体留下,搬到园区更高的一处地段重新建厂。

2006年,木兰溪第三期治理工程推进到了华林经济开发区段。“没想到,当年的‘天方夜谭’如今成真了。”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蔡国贤的脸上写满自豪——当年只有70家企业、30多亿元产值,现在发展到360多家企业、200亿元产值。建设鞋业特色小镇的计划一出,吸引了更多企业,郭氏、力奴公司当仁不让,成了首批参与者。

清清木兰溪,悠悠母亲河。“历经近20年接力治理,我们终于实现了习总书记当年‘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嘱托。”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告诉记者,“这20年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方能实现绿色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21日 05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生态文明的木兰溪样本

即时 | 2018-09-21 09:49

原标题:生态文明的木兰溪样本

水可兴万利,亦可为大患。“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福建莆田木兰溪的治理实践,体现了治理的智慧,更彰显了治理者的初心。

“雨下东西乡、水淹南北洋”,木兰溪水患频仍屡伤民生,却因其软基河道、弯多且急、冲刷剧烈等难题,一直未能被驯服。1999年,是改变木兰溪这一莆田“母亲河”的历史性时刻。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亲自推动了木兰溪整治工程。历经近20年的坚持不懈,莆田不仅彻底结束了福建全省设区市中唯一的“洪水不设防城市”的历史,更向着实现全流域安全、生态综合治理目标迈进,不负习近平同志当年“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嘱托,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

书写生态文明的生动样本,根本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年,面对强台风袭击下木兰溪洪水肆虐、重创百姓的灾情,习近平同志下定决心:“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在科学治水理念指导下,木兰溪“裁弯取直”难题被破解,“软基筑堤”难关被攻克。包含木兰溪治理在内,建设“五江一溪”千里江堤,历经4年奋战,福建超额完成建设任务。木兰溪治理实践表明,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建设生态文明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书写生态文明的生动样本,关键在于坚持久久为功。为什么近20年时间里,木兰溪能够从“水患”向“水安全”华丽转身,继而能向“水生态”迈进,进而能实现从“水生态”向“水经济”的关键一跃?归根到底就在于莆田市历届党委和政府带领人民始终秉持“治理木兰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信念,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份规划用到底”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接力建设木兰溪四期治理工程。木兰溪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充分表明只有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坚持夯基垒台,积小胜为大胜,才能不断取得生态文明建设新成绩。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不仅是木兰溪沿岸百姓的奋斗目标,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真切渴望。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不懈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就一定能建成美丽中国,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21日 05 版)

莆田接力治理木兰溪:实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目标

即时 | 2018-09-21 09:46

原标题:

近二十年久久为功,实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目标

莆田接力治理木兰溪

有这样一条河的治理,让时任福建省领导的习近平同志牵肠挂肚:4次亲临现场调研,亲自主导规划,亲自主持开工并参加劳动。福建省莆田市历届党委和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治理领域接力拓展。近20年久久为功,曾经水患频仍的木兰溪,如今风光旖旎、泽被乡里,实现了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目标。

木兰溪是莆田的“母亲河”,流域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治理前,下游河段防洪能力不足两年一遇,洪水频发;河道千回百转、弯多且急,地基都是淤泥,治理难度罕见。

治水,莆田人期盼已久。当年,习近平同志请国内权威水利专家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全国首个“软基河道筑堤”物理模型。1999年12月27日,木兰溪治理工程正式开工,习近平同志和当地干部群众、驻军官兵等6000多人一起参加义务劳动。在现场,习近平同志深情嘱托,一定要使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时光荏苒,莆田市委和市政府班子几经更替,但治理木兰溪初心不改。以木兰溪治理为契机,莆田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绿色发展成果显现。

木兰溪治理前,占莆田近一半面积的下游地区,均为低洼易涝地带,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项目都需加备防洪规划和工程,成本高、隐患大。木兰溪治理后,下游区域防洪标准大幅提升,助力莆田成为福建省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到去年底,莆田市城镇化率已由1999年的12%提升至59.6%。

莆田兴化平原是福建第三大平原,物产丰富。木兰溪治理以来,莆田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耕地亩均效益从2000元升至7000元。

围绕木兰溪治理,莆田深入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全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下游399条内河与木兰溪互联互通,形成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治水引来百业兴。曾经洪涝频发的木兰溪变害为利,支撑莆田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2017年莆田地区生产总值比1999年时增加7倍多,财政总收入增长15倍。党的十八大以来,莆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一批新产业,人均生产总值增加近3万元。

在福建率先实施主要流域全面禁止新建水电站、石材加工、矿山开采等项目,率先实施水源保护地周边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水质提升攻坚行动……木兰溪四期治理工程虽近尾声,但其生态文明建设效应仍在延展:莆田正向着实现全流域安全、生态综合治理目标迈进。(记者蒋升阳、赵鹏、王浩)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21日 01 版)

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纪实:“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

即时 | 2018-09-21 07:25

被人们称为“城市绿肺”的莆田木兰溪支流延寿溪中的荔枝林带,保留着众多荔枝树(8月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绿荫如盖的荔枝林倒映在宽阔的水面,成群的白鹭在茂密的水草丛中悠闲觅食……夏日的木兰溪畔,一派荔林水乡的生态意境。

木兰溪,福建省内六大重要河流之一。从曾经的洪水肆虐到如今的安澜清波,这条一百余公里长的河流,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沧桑巨变。

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当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从“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到“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为民治水:百万群众挥别千年水患

倒塌房屋近6万间,被淹农田45万亩,近3万名群众寄居他乡,2万名学生被迫停课……1999年10月,第14号超强台风引发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把木兰溪变成了“灾难之河”。

回忆起当年的受灾情景,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村村民韩立新仍然历历在目:“村里受海水和洪水双重夹击,齐腰深的洪水一天一夜才退去。村里土木结构的房屋哗啦啦倒塌了大半,像放鞭炮的声音一样。”

灾情牵动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的心,他第一时间来到莆田,走村入户慰问受灾群众。面对灾情,对木兰溪水患成因有着深入了解的习近平同志留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

1999年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将当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并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军官兵6000多人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习近平同志在现场说:“今天是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工的一天,我们来这里参加劳动,目的是推动整个冬春修水利掀起一个高潮,支持木兰溪改造工程的建设,使木兰溪今后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由此拉开序幕。随着一锹锹挥土和一根根落桩,莆田人根治水患的千年企望一步步走向现实。

回忆起那一天的场景,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张镇村村民何光亮仍然激动不已:“听说省里要根治木兰溪水患,发动大家劳动,全村一下子沸腾起来了,像过节一样,尽管是冬天,但大家心里热乎乎的,都是一路小跑着赶到现场干活的。”

木兰溪,是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的河流,发源于福建戴云山脉,天然落差784米,干流总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是莆田的“母亲河”。

木兰溪流域雨量充沛,水位季节变化大,流程短。由于河道弯曲、断面狭窄等独特自然因素,只要上游的仙游东西乡片区一下大雨,下游的兴化平原南北洋片区就水流漫滩,引发洪涝灾害,故有“雨下东西乡、水淹南北洋”的民谣长期流传。

木兰溪水患由来已久,历史上莆田人民的“抗天歌”,不乏悲壮慷慨的篇章。

在木兰溪距入海口26公里处,有一座200多米长、形如钢琴的拦河坝,名为“木兰陂”。就在不远处,伫立着为木兰溪治理付出过心血乃至生命的历史人物雕像。

往事越千年。公元1064年,福州长乐女子钱四娘倾其家资围堰筑陂,但因陂址选择不当,刚筑成即被洪水冲垮,钱四娘愤而投水自尽。

受钱四娘的治水精神感召,木兰溪上的治水者前赴后继,历经艰难困苦,终于在1083年建成了木兰陂,为雨季奔腾汹涌的溪水扎上了“腰带”。

“水利无遗,海波不兴,人受其益,将及千年。”历经后世修整,木兰陂至今仍发挥着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挡潮、水运等综合功能,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拒咸蓄淡的典型代表工程。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木兰陂被誉为福建的“都江堰”。

木兰陂展现了古人治水的决心和智慧,却没能让莆田人民就此告别洪水的袭扰。据1952年至1990年近40年的资料统计,木兰溪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发生一次中洪水,小灾几乎年年有。

洪水的阴影,深刻影响着兴化平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位于木兰溪下游低洼地带的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肖厝社区,不少老房子的墙上都留下了洪水浸泡过的痕迹。在社区党支部书记谢金坤家里,记者看到一个高1米多、直径1.5米的木桶。

“这是腌咸菜的木桶,也是洪水泛滥时逃生的工具。”谢金坤说,当洪水来临时,老人、小孩躲进木桶,由青壮年推着转移到安全地带。

“过去因为连年水患,大家不敢种植收成好、但生长期长的水稻品种,只能种植生产期仅2个月的早稻,便于抢在雨季前收割。”谢金坤说,虽然守着肥沃的平原,但老百姓却一直过着苦日子。

1999年第14号超强台风发生后的10月17日,习近平同志走访了受灾严重的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面对众多一时失去居所的倒房户,习近平同志允诺:“等你们在春节前能建好一层新居的时候,我再来看望。”

1999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如约再次来到蒲坂村检查安置房建设情况,看到重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底层都建好了,有的正在盖第二层、第三层,他叮嘱当地干部,抓紧时间将房子盖好,让灾民们早日乔迁新居,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度,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影响质量。他还亲手在蒲坂小学种下了一棵榕树。

弹指间18年过去,这棵榕树现如今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成为村民夏日纳凉的好去处。而由习近平同志亲手推动的木兰溪治理工程,历经巩固、提升和发展,也让兴化大地焕然一新、换了人间。

莆田市副市长吴健明说:“2016年,一场和1999年一样规模的超强台风暴雨袭来,拥有坚固堤防的木兰溪并没有再次泛滥。”

经过长期综合治理,莆田从“福建省内唯一一个洪水不设防的设区市”,跃升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木兰溪全面实现了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目标。水清、岸绿、景美、宜居,是木兰溪展现给世人的新面貌。2017年,木兰溪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久久为功:一项工程开启全流域系统治理

木兰溪防洪工程的开工建设,是几代人想干而没能干成的事业。

“治理木兰溪一直是莆田人民的夙愿。自1957年水利部开始规划整体治理木兰溪,前后40多年里,进行过五次规划,两次可行性研究,二度上马,都没有取得进展。直到1999年12月,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建设拉开序幕。”吴健明说。

木兰溪治理之难,难在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客观环境。

经历过木兰溪防洪工程波折的莆田市水利局副局长陈东风说,最为突出的是两个技术难题:一是木兰溪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行洪不畅,裁弯取直,抗冲刷难度巨大;二是木兰溪处于沿海淤泥地质,在此基质上筑堤,无异于在“豆腐上筑堤”。

水患治理,科学为先。为此,习近平同志先后四次来到木兰溪现场调研,多次听取并实地检查治理方案和技术准备,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

“这种大型防洪工程,只有在前期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实施。”1999年时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厅长的汤金华对记者说,“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软土抗冲刷的世界级难题,习近平同志特地请来了国内权威水利专家,终于找到了‘软体排’技术,并通过了水利部的技术鉴定。”

为了让“裁弯取直”对自然原生态影响减到最小,在习近平同志关心下,由国内水利权威专家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全国首个物理模型,在木兰溪张镇段进行试验。1999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木兰溪调研试验结果,确定成果可行,已具备开工条件。

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缩短7.36公里。2011年,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从此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不设防的历史。

在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之初,习近平同志指出:“治理木兰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已起步,但力度尚需加大。”

近20年来,六任莆田市委和市政府班子牢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拓展木兰溪治理内容。

截至目前,木兰溪防洪工程及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近50亿元,50年一遇标准防洪堤段总长37.4公里,占下游河段七成以上。木兰溪下游地区已超过10年未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县级以上城区防洪100%达标。

近年来,从水上到陆上,从下游到上游,从干流到支流,木兰溪治理坚持安全生态相结合、控源活水相结合、景观和文化相结合,开启了全流域、系统性治理的新征程。

站在莆田市图书馆向西眺望,一片开阔的水面呈现在眼前,成群的白鹭时飞时栖。

“这片水面叫玉湖,原来的老河道打此经过。为减轻‘裁弯取直’影响原有水生态系统,采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将原始河道水面最大限度保留,形成城市内湖,湖心水域面积超过700亩,不仅有效增加和提升了莆田城区水域面积和蓄洪能力,而且丰富了城市生态内涵。”吴健明说。

如今,不再泛滥的木兰溪下游成了一片新的乐土,一座玉湖新城已然成型,不少过去饱受水患之苦的村民,将陆续乔迁至此。玉湖边,青少年宫、科技馆和图书馆,从西到东一字排开。

在木兰溪上游仙游县城关河堤旁的绿道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厢是乐队演奏着当地的莆仙戏,那边是广场舞、太极拳团队的健身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仙游县委书记郑亚木说,作为木兰溪上游,近年来,仙游县大力建设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从单纯防洪提升为防洪、生态和景观综合推进。

展读木兰溪流域图,干流之外,最大支流延寿溪上的东圳水库引人瞩目。这片广阔水域,承担着150万城市人口的供水任务,每年为城区内河及南北洋平原等生态补水6000万立方米。2014年起,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启动。

“东圳水库治理构筑了‘四道防线’。”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第一道“保护防线”,上游强化封山育林;第二道“治理防线”,中游严控面源污染;第三道“修复防线”,环库建设河湖缓冲带;第四道“法规防线”,制定水环境保护条例,明确水质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目前,水库水质从过去的Ⅳ类提高到了Ⅱ类标准。

“我们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的路子,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统角度,统筹推进,还木兰溪‘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生态优先:一种理念引领城市转型发展

正是夏收时节,在莆田涵江区三八片的千里沃野上,记者看到,沉甸甸的稻穗挂满稻秆,村民们正在忙着收割水稻,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三八片农田地处木兰溪下游,耕地面积3800多亩,木兰溪水经此入海。“昔日旱涝地变成今日丰产田。”从事农业工作30多年的莆田市涵江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蔡秋英如此感慨。

蔡秋英说,木兰溪治理前,由于地势低洼,碰上雨季,上游来水量大,加上海水倒灌,农田年年被淹,种的水稻经常颗粒无收。治理后,附近的白塘湖调蓄水平提高,旱时灌溉,汛时泄洪,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亩产量由以前的700多斤提高到了现在的1100多斤。

木兰溪治理后,425平方公里的下游南北洋平原地区,农业灌溉全年有保障,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目前莆田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旱地变良田,每亩耕地效益从2000元升至7000元。同时,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涌现出一批现代农业企业。

“木兰溪流域上游构筑保护、治理、修复、法规四道防线,下游连通河湖水系,保护生态湿地,建设生态绿心。”林宝金说,木兰溪治理将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实现“一泓清水惠民生”。

林宝金所说的生态绿心,位于莆田市城市发展核心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木兰溪从绿心中间穿流而过,北边五山环绕、四水相依,为荔林水乡风貌,南边则以田园乡村为主,空间开阔。

从高处俯瞰,荔枝林苍翠欲滴。仅“绿心”中的绶溪公园片区就保留着两千亩上万株荔枝树,被人们称为“城市的绿肺”。

“生态绿心建设,汇集了水脉、绿脉和文脉。以木兰溪为轴线,以莆田天然形成的水系和特色人文为基底,均衡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重新雕塑城市生态功能,拉近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把生态效益变成广大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李建辉说。

莆田市荔城区因荔树满城而得名。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房地产与荔枝树开发争地的问题,有人建议将现有6000亩荔枝林砍掉。

莆田市的决策者认为,荔枝树承载的是城市的传统,是城市的绿源,产业规划要在保护好这6000亩荔枝林的前提下进行,为市民和子孙后代留一片绿荫。

生态优先,既要善于“取”,更要勇于“舍”。莆田市曾面临这样一道选择题:一个投资260亿元林浆纸的外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税收30亿元。但项目投产后每天约需40万吨淡水、排放污水约35万吨,考虑到环境承载力,莆田市毅然放弃了这个“诱人”的项目。

为保护生态,莆田市主动“调向”,明确绿色发展导向,推动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鞋业、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化工新材料、建筑6个千亿元产业和高端装备、医疗健康、海洋、能源4个500亿元产业,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华峰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竣工投产,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位于莆田涵江区的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年产能150万吨,位居亚洲第一。在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的能源控制中心里,几名监控人员正在通过电脑实时监控全厂区的能源消耗情况,用水、用电情况一目了然。

“绝不浪费一滴水,努力不让一滴污水排入木兰溪。”公司技术经理刘志泉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全方位降低水耗,把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低品质水进行回收,循环使用,每天可回收利用约1850吨水。

“树立新发展理念,谋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蓝绿’比重。‘十三五’期间,莆田将继续推进木兰溪全流域生态提升工程,逐步构建防洪安全、排涝通畅、防潮蓄淡、水系连通、河网生态、环境优美的系统工程,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造福人民。”林宝金说。

历经千年的木兰陂,如今已经建成为风光优美的亲水公园,治水先贤们的雕像静静伫立在木兰溪畔,见证着他们曾经为之付出生命的河流,如今已经换了“脾气”和模样,成为造福一个流域和城市的幸福之水。

(记者 刘亢 刘诗平 涂洪长 董建国 陈弘毅)(新华社福建莆田9月20日电)

“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纪实

即时 | 2018-09-21 07:20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纪实

被人们称为“城市绿肺”的莆田木兰溪支流延寿溪中的荔枝林带,保留着众多荔枝树(8月7日无人机拍摄)。

绿荫如盖的荔枝林倒映在宽阔的水面,成群的白鹭在茂密的水草丛中悠闲觅食……夏日的木兰溪畔,一派荔林水乡的生态意境。

木兰溪,福建省内六大重要河流之一。从曾经的洪水肆虐到如今的安澜清波,这条一百余公里长的河流,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沧桑巨变。

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当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从“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到“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2)“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纪实

  这是莆田的千载古堰——木兰陂(8月6日摄)。

绿荫如盖的荔枝林倒映在宽阔的水面,成群的白鹭在茂密的水草丛中悠闲觅食……夏日的木兰溪畔,一派荔林水乡的生态意境。

木兰溪,福建省内六大重要河流之一。从曾经的洪水肆虐到如今的安澜清波,这条一百余公里长的河流,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沧桑巨变。

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当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从“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到“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3)“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纪实

这是利用木兰溪流域旧河道开挖成的人工湖——玉湖。当地在此结合周边公共绿地,建设公共建筑,实现了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8月6日无人机拍摄)。

绿荫如盖的荔枝林倒映在宽阔的水面,成群的白鹭在茂密的水草丛中悠闲觅食……夏日的木兰溪畔,一派荔林水乡的生态意境。

木兰溪,福建省内六大重要河流之一。从曾经的洪水肆虐到如今的安澜清波,这条一百余公里长的河流,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沧桑巨变。

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当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从“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到“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纪实

  这是位于木兰溪流域最大支流延寿溪上的东圳水库(8月7日无人机拍摄)。

绿荫如盖的荔枝林倒映在宽阔的水面,成群的白鹭在茂密的水草丛中悠闲觅食……夏日的木兰溪畔,一派荔林水乡的生态意境。

木兰溪,福建省内六大重要河流之一。从曾经的洪水肆虐到如今的安澜清波,这条一百余公里长的河流,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沧桑巨变。

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当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从“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到“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1  2  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