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节日需求旺盛、淡水鱼供应减少、伏季休渔期提前等多重影响,我省水产品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上升走势;8月份随着伏季休渔期结束,价格有望季节性回调,但受渔业资源制约、养殖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我省水产品市场价格将继续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
一、今年以来水产品市场价格走势情况
据我局价格监测中心对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省大部分水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具体如下:
(一)水产品批发价格。从福州海峡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监测情况看,所监测的30种水产品批发价格7月25日与1月5日相比18涨3平9跌。其中,5种淡水鱼3涨2跌,平均上涨20.5%,草鱼、鲢鱼涨幅较大,分别上涨44.1%和20%;25种海水产品15涨3平7跌,平均上涨6.6%,涨幅较高的品种有章鱼(短蛸)、三文鱼、鱿鱼、红鲟、菜鲟,分别上涨66.7%、28.6%、28.6%、25%、25%。
(二)水产品零售价格。通过对某连锁超市分布在全省各个设区市11个门店的价格监测数据显示,监测的22种水产品平均零售价格7月25日与年初(1月1日,下同)相比15涨7跌。其中,6种淡水鱼全部上涨,平均涨幅21%,草鱼、白鲢鱼分别上涨55.1%、35.5%,红鲢鱼、黄甲鱼、白鲫鱼、鲤鱼涨幅也在11.2%-3.6%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6种淡水鱼平均上涨15.4%,草鱼、白鲢鱼分别上涨39.9%和25.2%。
监测的16种海水产品9涨7跌,平均涨幅10.4%。其中,涨幅较大的品种有:母正蟹、大鲍鱼、冰带鱼、花螺,分别上涨104.6%、33.8%、26.7%、20.6%,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14.6%、47.6%、5.3%、13.3%;跌幅较大的品种有:明虾和青蛾,分别下跌28.2%、16.3%,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2.3%和下跌9.9%。
二、影响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一)供给减少。今年以来,草鱼、鲢鱼等部分淡水鱼供给减少,主要是由于2013-2016年连续3年淡水鱼价格低迷,养殖户草鱼投苗的积极性下降,部分养殖户转养河蟹、小龙虾,导致草鱼存塘量减少;其次是部分产区由于受到环保整治,部分网箱养殖被拆除,水库禁养,产量减少;第三是今年上半年气温不稳定,降雨较多,不利于草鱼等部分淡水鱼品种的养殖,存活率降低;四是部分草鱼养殖主产区遭受水灾影响,鱼苗损失严重,鱼苗价格水涨船高。
(二)成本增加。近年来,雇工工资、渔用饲料、渔用原料等价格上涨的影响,使得水产品养殖、捕捞成本普遍提高,由于水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水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本年度水产品价格,还会影响到下一年水产品价格。
(三)制度变化。今年初,农业部对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进行了调整,各海区的休渔时间均有所延长,休渔作业类型较之以往有所增加,一些地方还出台了渔场修复振兴及相关的幼鱼保护政策,发布禁售冰鲜海捕产品目录和规格,从流通环节限制了冰鲜水产品的上市,这些都对水产品的上市量产生影响,从而助推水产品价格上涨。
(四)监管升级。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按照规定,入市交易的水产品必须由养殖户提供营业执照或村委会证明等产地证明材料。这种由流通环节入手的反向溯源手段,在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产业链各环节的经营成本,并迫使不合规养殖户退出养殖,从而减少了成鱼上市量。
(五)资源衰竭。随着临海工业的发展,在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中,传统水产养殖海域相当部分被调整定位为其它功能,养殖面积缩小而养殖单产提升空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水产品的价格上扬。另外,由于过度捕捞导致近海海洋资源衰退,捕捞量减少,并迫使捕捞渔船航行更远,增加了相应的成本,从而导致海洋捕捞产品的价格增长明显。
三、下半年水产品价格预测
从后期水产品市场价格走势来看,由于养殖生产成本依然维持高位,渔业资源情况又不甚乐观,水产品价格上涨的总体趋势不会逆转。但是,8月份休渔期结束后伴随捕捞和养殖产品上市增加,价格有望季节性回调;另外,随着多类国外海鲜产品的进口关税下调,受到进口产品增速加快的影响,国内水产品价格的上涨压力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综上所述,受资源制约、成本推动以及今年我国各海区休渔时间均有所延长等因素的影响,海洋捕捞货源减少,预计今年下半年,我省水产品市场价格总体上将继续呈现出温和上涨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