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至粗芦岛的马尾造船厂航拍图,可以清晰看到建造中的深海采矿船与半潜式居住辅助平台。新华网 涂天翔摄 新华网福州3月29日电(记者 王凡凡 实习生 林千琦)深海采矿船、半潜式居住辅助平台、集装箱船、水下机器人、甲板吊车……红色、黄色、橙色、蓝色、黑色、白色……步入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尾造船)尚未完全配置到位的新厂区――福州连江粗芦岛,无人机才一升高,记者立刻感觉“很不淡定”:眼睛分辨力与知识储备量显然都不够了。 “不是怕别的,是怕你们进去迷路了出不来,” 船坞旁,面对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登上那红白相间“大家伙”的记者,负责把门的工人笑着一直摆手,轻轻地“补上了一刀”。原来,这个“大家伙”正是半潜式居住辅助平台,上面配备了可以容纳500人居住的房间,同时还有健身房、医疗房等用来满足船员日常的需求,真的有点复杂神秘呢。 船坞另一端正在加紧建造的是一艘深海采矿船。据介绍,这是一艘全球首制的227米深海采矿船。目前,该船已完成船体部分,正着手配置完整的矿物开采、水下机器人、大型甲板吊车、直升机平台等设备。未来它将具备于2500米深海区域采矿作业能力,可以装载矿货39000吨。 与热闹密集的作业区相比,马尾造船办公区显得十分安静空旷。面向大门的广场上,矗立着沈葆桢的雕像,正是他,在150年前,作为清朝首任船政大臣主持建造了马尾造船厂,即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雕像左边、飘着五星红旗的旗杆下面,是一座新建的、却用繁体字写着“总务处”的纪念性仿欧式小塔楼,提示着这个单位曾经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王朝开展了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866年,其代表人物、一心想自造战舰以加强海防的闽浙总督左宗棠亲自选址,并请来了沈葆桢。马尾造船厂应运而生,占地600亩、设备齐全、规模宏大,在远东地区首屈一指。 此后30多年里,马尾造船厂共造出了40艘舰船,占当时国内总量的70%,组建了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海军,并为北洋、南洋两支水师配备了大量舰船,输送了大量人才。后来,孙中山先生曾因此对它大加赞叹:“足为海军根基”。但好景不长,随着中法马江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的连续惨败,1907年,马尾造船厂停止了造船,之后就一直在在打烂――修复――再打烂――再修复的圈子里轮回。直到1950年,当解放军开进马尾时,船厂已是满目荒凉,杂草丛生,只有一座轮机车间的破厂房和积满淤泥的船坞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有过“远东第一船厂”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