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来才弄明白,原来一些媒体人他们不是低收入者,他们是准富人,他们还没有到富人,他们希望买豪宅,但是嫌太贵,他们就不考虑已经买豪宅的那些富人的心态,也不考虑这些买不起豪宅,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有保障金来建保障房的人的心态,所以我就调侃央视的主持人他们是准富人,他们考虑的是一个小群体的利益,但是你不能动用国家的媒体来为自己的小团体牟利。我这么说了以后,他们也不再歌颂和欢呼豪宅降价了,因为这样就容易露出他们自己的狐狸尾巴了。
在调控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的群体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全体人民群众的诉求是什么?是中央所说的建立两个体系,既有保障房,又有商品房,而且保障房要符合国情,不能说什么人都想要保障房,你明明是中等收入,那你就应该去买限价房,或者是买商品房。大家都在嚷嚷不行,都叫政府投,政府哪来这么多钱。但是贫困的群体,种地收入家庭要保障房,有限的社会资源要给那些需要辅助的群体。
人们把这次的调控称为史上最严厉,“史上最”这几个字分析一下也有道理,因为我们中国历史上,在建国以后房地产一直没有市场经济,当然走向市场经济以后,我们有没有碰到这么多违反市场经济行为的一些政府行为和行政干预。所以“史上最”实际上是一个不光彩的“史上最”,是有了市场经济以后的一个倒退。我希望经过一段的调控,在某些时期内是必要的,过渡调控了,时间拖长了它就变成错误了。家长教育孩子,你打他几巴掌,但是你别把他给打伤了,我老认为人不会把自己给掐死,掐的难受了他就该放手了,但是有人说,如果他认为是掐了别人的脖子呢?这个我就没有想到。
前不久我看浙江师大一个教师,把自己的十三岁的儿子掐死,可见他就误以为他的儿子能够承受起。现在国民经济很多的产业承受不起,不把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让它尽快恢复获利,想靠这些钢材、水泥、有色金属、航运自身恢复是不可能的。温州老板跑路,今天有人讲到,为什么跑了?因为他贷款贷不到,为什么难贷款?其实是他的产品卖不出去。按照原来的计划完全是可以卖掉的,为什么他们生产的这些电器、家具用品、瓷器、瓷砖为什么卖不掉?原来房地产不需要了,很多的定单就减少了,钱少了所以他跑路。你说光是为他寻找贷款,那么他只能增加存货,增加完存货最终还是一个市场的问题。所以一些银行都出现了有款无人贷的现象,不知道贷给谁。你贷给钢铁业,钢铁业自身严重的亏损,他增加库存,把存下的盘条和器材能够欠多少,其实我算了算账,他只占一年房屋建筑总量所需要的7%,其实就因为他占了7%,所以这就不是急要的。所以钢铁行业和焦煤行业调侃,他们都去养猪和杀猪去了,你看这不是一个很大的讽刺吗?中国经济现在亟待投资和消费,就是内需来拉动,住房建设既是投资,也是消费。
有人说这不是房地产绑架了国民经济吗?你反过来看一看,连低收入的群体都在追着政府要保障房,你能说老百姓不需要这个东西吗?非说用高科技能够代替它,小心你的高科技成为“皇帝的新衣”。所以实际上高科技也是要用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不要把这些东西搞的太悬乎,成了玄虚。
刚才又有一位搞住宅科技的一些老总跟我讲,房地产这个需求减退,高科技也受到了影响,肯定以后要建房子才用得到这些住房科技,而随着这些房屋不断的更新,才能对科技产生生机。所以中国真的要走向自主创新,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内需来做支持。
我一直不认为把老百姓需求分为刚需或者投机,这是正常的,因为很难区分什么叫投机,股票是投机,我们大家都盼着股票能够好起来。房地产是实体经济,没有比房地产更实体的,不信你从飞机上往下看,能看得到的东西就剩下房地产了,这样的东西你还区别,到底是哪套房子是刚需,哪套房子是投机。第二套房不一定是投资性需求,也可能是居住性需求,因为老百姓自身的需要。
买房子和买股票不一样,说你买了一万块钱的股票,你再追加,你再补仓,你再拿一万块钱进去变两万了,但是房子不是这样,你说我买了一个一百平米的,我再花钱买你给我补一块,它不是那么补的,你一定要换一套。所以现在人们把刚需,本来我们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名字叫需求刚性,人们却把它说成某些人是刚需,本身是概念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