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在年初两次讲到刚性需求的问题,刚性需求这个词用的很妥当,就是13亿人的大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对于房屋的需求是长期的,是刚性的。你看他讲的是13亿人都是刚需的,并不是说某些人或者某些人不是刚需。刚需这个词汇并没有正式出现在文件里面,在经济学上也不存在,只是媒体自己炒的。这些生编乱造的词汇现在充斥着我们的媒体,在舆论场上占了主流,人们还误以为这就是调控的目的。其实很多的真正需求住房的人因为这个受到了打压。
我们反过来再看刚需,为什么北京现在好多年轻人买豪宅,都是原来父母用了他们的名字,原来全民都在想办法规避政府的调控政策,想办法钻空子,到底是老百姓错了,还是你政策错了,那么就要反过来思考一下了。
我认为购房需求在中国来说是刚性的,因为我们人均现在才33平米,户均不到100平方米。中国人又是一个历史上最早的定居民族,我们对土地和房屋的感情要比别的民族更加的深厚。我们这33平米房又是什么房呢?有一半以上是旧房,有一些是棚户区,这些都需要更新和改造,不是说你有的平方米数就不需要再买新的房屋了。中国能够处在这样需求旺盛的年代,就是大量的需要住房和汽车的家庭,这对我们中国是多么好的发展机会,偏偏要把它打下去,为了一个什么目标呢?就为了一个房价降下来,为了这样达不到的目标,就要把自己的整个产业,拉动产业都要抑制住,这是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的。
我看现在清醒的人越来越多,当年香港都是这样,开始媒体都在炒作房价要降,其实并没有下降,弄的连媒体人都下岗失业,最后媒体人才明白,原来房价上涨对香港有利。我们现在,实际上房价仍然还是在涨,虽然都是在说我的楼盘降价了,某一些城市还把它当作政绩,到年底你算算统计数据,它还是在涨,大家都在那里说假话。去年都说房价下降了,实际上我统计上涨了6.8%,今年从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对比来看,我敢断定房价仍然还是一个上涨的趋向,但是总体上涨的幅度就没有像前些年那么大了。
房屋的价值随着通货膨胀,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当然也有需求和供应的因素会长期上涨,老百姓买房是比他们买黄金,买保值增值的什么翡翠玉石还要有用,还要有长期保证价值的东西。
我是支持把宏观调控按照正确的轨道推进下去,我认为如果宏观调控的政策走偏了方向,不是微调的问题,是应该赶快返回来的问题,所以现在对于整个的调控政策都需要反思,偏离我们当年的“国四条”、“国八条”已经有一段距离了,如果这样继续下去的话,对经济造成的损害就更加的严重,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地区政府做的调整,我不叫微调,我认为他是符合实际的调整,这个调整也可以很大。
我到房地产行业的时候,我在中房当总经理最早的时候,深圳和香港的房价差7倍,现在这些年,深圳的房价成倍的上涨,再和香港房价一比还差7倍,这说明什么?说明“月亮走我也走”,不是你涨,别人也在涨。什么原因?除了房屋的品质和供求关系以外,通货膨胀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我们都知道这些年的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对于经济还不完全是坏事。但是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的收入能够正常的上升就行了。当然房价从全世界来看,从长期来看,它的增长幅度会高于通货膨胀,他是能够避开通货膨胀对于资产的损害。
黄金没有跑赢通胀,我计算了一下,30年没有跑赢通胀。但是房价在各国各地都是长期上涨的。我们中国又处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期,老百姓急需房屋,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美国100年,落后于日本50年,落后于韩国40年,我们不可能想象,在现在就会出现日本的泡沫。50年什么概念?我们相当于日本的1960年,60年正是日本经济高度发展和日本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期。人家是到了80年代末期才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能说人家得了老年病,我们这个中国十四五岁的孩子也得老年病,非得说你得老年病了,你也要少盐、少吃、多餐,你不能按照老年人的食谱来对待年轻人。我说十四五年是什么概念?我们房改十四五年,中国的住房商品房刚刚发展十四五年,而中国的城市化还有至少20年到30年的快速发展时期,老百姓大量要进城,城里人要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人们老说房价是泡沫,我一直反对,我看这回打压了两年,打压两年都没有打压掉的东西,你还说它是泡沫,可见他的判断是不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