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国家发改委发文通知,要求房地产企业必须明确标示所有可售房源的价格及相关信息,不得把明码标价变成“口头告知”,不得采用拖延开盘时间或者控制房源等手段捂盘惜售,故意制造房源紧张气氛。
打击捂盘惜售
老酒能否喝出新味道?
继新国五条细则之后,发改委又发文通知,要求不得捂盘惜售,故意制造房源紧张气氛。从发改委的具体规定看,与2011年《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的政策相比并无新意,只是一坛“老酒”。
发改委再次强调开发商要遵守游戏规则,主要还在于各地最近房价涨幅较快,一些开发商又铤而走险,通过各种渠道制造紧张的购房氛围。发改委的再次发文,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开发商有所顾忌,让开发商明白,随时有一把剑悬在你的头顶。
从公布的8起典型案例看,有上市房企,也有地方龙头,尤其是开出的千万元罚单尤为让人瞩目。公布巨额罚单,其释放出的信号意义也更为重大。孤立来看,此次事件对市场整体影响有限,毕竟捂盘不是主流,但我们更多应该放在新国五条出台的大背景下去看。
发改委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市场早有预期。虽然是惯例的专项检查,但在国五条落地之际发布查处结果,对市场确有一定的叠加影响。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也是调控政策的信号之一。
捂盘惜售,制造房源紧张气氛,是开发商卖房的惯用伎俩。例如,有的楼盘开盘办理VIP卡顺序号,原本是80号,或许就会变成180号,让购房者感觉办卡的人很多,于是赶紧下单……制造紧张氛围的各种手段,很大程度上是不容易监管的。尤其要掌握开发商制造紧张氛围的证据更是不容易。因此,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就希望价格监管部门监管频次更高一些,力度更猛一点。
开发商为什么可以捂盘,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是一方面原因。有网友建议,国家应该规定开发商从购买土地到商品房全部出售的时间,如在规定的时间未能出售完的,国家将给出什么样的处罚等等。另外,真正靠打击捂盘惜售,也不能解决房价问题,货币、土地、开发速度相配套都是关键因素。记者吴从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