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调控新思路:大规模推出“限房价、竞地价”

house.fjsen.com        2013-05-30 09:34       王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

开发商的担忧

限价房序列管理土地能否顺利上市,开发商的兴趣是目前最大的未知数。

曾经参与“限房价、竞地价”的中铁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该种类型土地锁定了房价而竞争地价,对于开发商而言,利润空间就被锁定了。据他测算,这种类型土地净利润也在3-4个点左右。

该人士称,如果北京市真的大规模推行限价房序列用地,那么开发商比拼的就是控制成本的能力。“比如,商品房项目外墙会用石材等,限价房可能就刷刷乳胶漆就可以了。”而且,风险也很大。如果市场不好,限价房照样卖不出去。

万科一位高层也向记者表示,这类限价房,大品牌开发商可以不赚钱背负1到2个项目,但如果规模过大,则难以承受。“这种类型土地最终预计竞拍价也不会高。如果这样,最终的地价能不能平衡政府的收储成本以及贷款利息成本等?”

某品牌开发商负责拿地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地块开发商是否感兴趣,还是要看能否获得合理的利润空间。”他抱怨称,公司在房山的商品房项目,由于政府税费太高,还要配建廉租房和公共配套等,项目基本不挣钱。“我们现在测算的项目,只看契税、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这四项,基本上是我们税后净利润的3倍。除了税费还配建了廉租房,政府回购价格连成本都不到,这部分又要赔几个亿。”

亚豪市场总监郭毅认为,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限房价、竞地价”的地块是否能吸引房企竞夺,最主要的是在房价与地价之间,是否留给了房企一定的合理利润。针对这类型地块,主管部门应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如减免税费、适当降低自有资金比例、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等。另外,准购人群的范围,也是吸引房企拿地的原因之一,如果囊括人群基数较大,营销成本低,也会提高开发商对于该类地块的兴趣。

土地财政下的“怪胎”?

中铁建相关负责人认为,限价房用地如果大规模推出,尽管开发商可能兴趣不大,但可以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

北京中原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超过300公顷的住宅土地如果以这种方式出让,对市场影响非常大,将直接限制区域价格上涨的空间,消化大量的需求,解决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

但郭毅认为,如果北京土地出让形式以“限房价、竞地价”为主,建设主管部门购房资格设定限制性的门槛,可介于保障性住房与普通商品房之间,既可解决“夹心层”的购房需求问题,又不会对整体楼市造成过大影响。中低价位商品住宅上市量的增加,市场占比的提高,必然可以实现平抑房价的目的。

但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认为,该类产品与两限房一样,均是土地财政下的保障“怪胎”。他认为,这是政府选择性调控的背景,即,竞地价保障自己的利益。“这一制度设计是将保障的责任交给市场来解决。”

北京某研究机构负责人担心的是,该类产品如果是针对对价格敏感的“夹心层”,这部分人群会精确计算自己所付出的税费以及贷款利息等,将这些费用与房价上涨预期做比较。他们购买限价房产品一定是认为房价仍然会继续上涨。

某研究机构负责人认为,用限价房序列管理的方式进行调控,消耗了市场需求,却没有了市场。他认为,如果以需求为核心来确定购买对象,这到底是保障还是市场?没房的人不等于没钱。另外,如果一刀切以收入为标准来确定购买对象,则容易造成划线两侧的模糊地带。他提出质疑,我们到底有多大财力可以支撑用少量实物的方式来保障?另外,该人士还担心,如果政府采用大量的限价房用地方式调控,一方面会挤压商品住宅土地供应,一方面会会促使开发商更多转向非住宅市场,那么,最终会不会导致商品住宅项目的供应越来越少?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所谓的制度创新仍然是政绩思路,即只关心土地财政的收益而不关心购买人群究竟是谁?此前,北京市两限房就存在大量不符合标准却能申请到的人群。如果北京市大量推出限价房序列管理的商品房用地,就应对购买人群进行严格的设计、甄别,从而实现公平、合理的住房保障初衷。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