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值得玩味的是,7月以来,已有多家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因“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停牌,包括宋都股份、金丰投资、新湖中宝、迪马股份、中弘股份、荣丰控股等。如此密集地停牌引发了猜测:不止一家上市房企在酝酿再融资或重组事宜。
此外,在监管层并没有明确表态房地产融资政策调整的情况下,新华社昨日也连发多条稿件称,“房地产融资政策调整已成定局”。新华社还发表评论表示,“房企融资开闸是让房地产企业融资回归市场化,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似乎在为房企融资开闸吹风。
析因房企融资成本加大易引发金融风险
对于多年受到楼市调控影响的房企来说,这些风吹草动无疑是个振奋的消息。6月28日当天,受证监会消息刺激,房地产板块涨幅超过3%。昨日新华社连续发稿后,在大盘下挫的情况下,房地产板块仍然飘红,且资金净流入率为5.04%,居于各板块前列。
客观来看,国内资本市场对房企关闭融资大门迫使亟须资金的房企赴海外融资,或转向信托、民间融资等渠道。这导致房企的融资成本大幅上涨,因此房企融资的开闸对房企来说势必是一大利好。
而从调控效果来看,尽管融资成本上升,但房企借助海外融资或影子银行,到位资金并未受太大影响。以广东为例,省房协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房地产到位资金呈逐月上涨,资金压力呈逐步缓解态势。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何志成也指出,各家商业银行上半年基本没给房地产企业贷款,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到位率却名列前茅。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7225亿元,同比增长了32.1%,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还高了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了26.4个百分点。这中间,大量资金来自影子银行。
显然,寄望于限制房企融资来调控房价效果并不理想,相反,房企增加的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会转化为房价,另外房企通过影子银行获取资金,也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新华社评论表示,有条件放开房地产企业融资,让优质的房地产企业公平地享有正常融资渠道,是从行政化管制向市场化的管理转变,体现了市场化改革应有的题中之义。
业内人士分析,房企融资开闸与房地产继续调控实际上并不相悖。未来房地产调控应着重进行中长期政策制定,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更多地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调控。有条件地放开房企融资政策,是弱化行政干预,通过市场规律的传导,达到调整市场结构的目的。
据了解,由于IPO仍处于暂停状态,何时重启仍未有定数,因此房地产融资开闸很有可能先从现有的152家房地产板块上市公司中产生。有消息透露,目前已有上市企业就重组之事与监管层展开沟通。记者卢轶 |